洛阳龙门石窟在唐代深受重视,又涌现出大量佳作。这是因为洛阳是唐代的东都,政治地位不亚于西都长安,石窟的雕凿具有政治目的。
随着密宗的传入,禅宗的兴盛,龙门石窟在唐代造像中出现了各式造像,如大日如来、四臂观音、八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以及禅宗、密宗的祖师像等。龙门石窟看经寺尚存的29位禅宗祖师像,也许就是从迦叶、达摩直到慧能等禅师的雕像。此时,华严宗信奉的卢舍那大佛也出现了。在技巧上,龙门的雕像表现得更为细致。
初唐的龙门潜溪洞,雕主佛和弟子、胁侍菩萨、天王,气魄宏大,比例适当。天王威猛,刚强有力;菩萨柔美,曲线优雅。它们都是初唐的杰作。
龙门惠简洞的雕像,风韵高妙。中央的主佛造型类似于奉先寺大佛,有人认为它是武则天的影像。两边的胁侍菩萨头部已经被毁,但身躯比例适当,裙带衣纹流畅,匀称和谐。尤其是右壁的胁侍菩萨,扬起的右手姿态优美,手掌柔润,手指圆转,富于肌肉质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龙门极南洞处于龙门西山最难攀登的悬崖上,是唐代名相姚崇为母亲做功德而开凿。洞中的菩萨和天王最为突出,造型秀简。左壁的菩萨以半圆雕制作,头和脚都被毁掉了,但那仅余的身躯仍给我们美好的印象。它一手上举,一手下垂持披带,S型的身躯,上身赤裸,胸前璎珞垂下,斜披着细长的披带,和敦煌的唐塑菩萨相似,楚楚动人。
龙门敬善寺窟,有15尊像,布局复杂。二供养、二弟子、二供养比丘、二守卫力士、观音和大势至二菩萨、二天王、二侍从菩萨,大小悬殊。窟顶上有莲花飞天。佛的神光和天花之间的空隙雕满莲花,花内有各式小佛,莲花用莲枝连接,丰富多彩。这种构图和天龙山石窟的一些雕刻有相同之处,表现了莲花化生的佛教传说。
龙门雕像规模最大的是奉先寺摩崖。卢舍那大佛龛,是盛唐雕塑的代表作,是龙门石窟的标志。佛龛宽36米,进深40米,动工于咸亨三年(672),佛座北侧有一侧龛记:“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萨七十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五十尺,粤以咸亨三年壬申之岁四月一日,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奉敕检校僧是善道禅师、惠暕(jian)法师、大使韦机、副使樊元则等等,完成于上元二年(675),费时45个月。这说明它是由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亲自督建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图188)
图188
由于卢舍那大佛的容颜是女性化的,又受到武则天的捐助,所以有人认为它是以武则天的脸容为模特的。不过学者温玉成先生认为,鉴于当时唐高宗李治尚在世,武则天不可能如此宣传自己,所以大佛和武则天的脸容无关。王子云先生则认为,奉先寺大佛的脸相不一定是武则天,但却应该是有真实的人物为模特的。他提及一则趣事:他的弟弟曾有一位奶母杨妈,正是洛阳人,和大佛的容貌一般无二。1941年,王先生到达龙门石窟,一见到大佛就想起了杨妈。的确,笔者也能回忆起来,仿佛在哪里见过和大佛容貌相似的温和妇人。可见大佛是以现实中的妇人为模特的,是写实的。它很可能就是洛阳附近一位农妇的健美形象。莫非工匠是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来表现佛的精神吗?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信佛的人到处求佛,一位高僧告诉他,回到家时看见有披着毯子反穿鞋的人来迎接他,那人就是佛。当这个人回到家,已是深夜,他的母亲听见他叩门,赶紧披着毯子反穿着鞋子来迎接他。他一下子顿悟了,佛就在家中,就是自己的母亲!
这位卢舍那大佛也叫大日如来、毗卢舍那,是释迦佛的法身。大佛有水波纹发髻,宽大的身躯穿通肩袈裟,在胸部浅浮雕出一丝不苟的衣物线条。身后有头光和背光,火焰熊熊。它的眼睛挖深了,阴影较浓,更有神采。显然古代的雕塑家也懂得赋予雕像以色感。它的容貌是一位温和俊秀的女性,动人的微笑和西方美人的微笑有近似之处,一样的亲切迷人。王子云先生说:“整体姿态,安详庄重,脸型略呈扁圆,双眉修长,鼻翅细小,口唇纤美。由脸颊的饱满和口鼻轮廓的端正、匀称,表现出一个聪明、颖慧而又诚朴、温厚的中年妇女形象”。它是慈爱的母性的神。它“头部微向前倾,两目俯视,形成居高临下的布局”,加上它的17.14米的高度,任何人都不得不膺服。它庄肃、崇高,而又不失和蔼;深沉睿智,含而不露。它盘膝而坐,岁月无情,双膝和手稍有残缺,却毫不影响其伟大(右手据说是被奸商盗凿卖到了国外)。梁思成赞美说,它虽已不完整,但“于形态、精神,毫无损伤”,背光、火焰颇极丰丽,与佛身相衬。“佛坐姿势绝为沉静,唯衣褶之曲线中稍藏动作之意”“其雕刻之精妙,光影之分配,足以表示一种内神均平无倚之境界也”。相传,当年为了雕刻它,临崖搭起高台,监制者在台上平视指挥,保证了它的造型精确无误。(图189)(www.xing528.com)
在佛的身边,左右分立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二金刚,它们都被表现得极为细致。阿难和迦叶谦和、温雅、虔诚。菩萨俊丽的脸型与佛相仿,令人怡悦,又带着庄严、矜持。它们身躯微弯,曲线婀娜,满身项饰、璎珞、珠玑都经过精心雕镂,甚至环索也能看出是用金属丝环环相扣而成。身上的披帛一层层披拂、穿插,头上戴的宝冠有玲珑剔透的卷草花纹。(图190)
图189
图190 胁侍菩萨
左右两侧的护法天王、力士,姿态凛然,与佛和菩萨的静态形成强烈的对比,一动一静。天王是英俊、坚毅、庄重的唐代将军,戴头盔、穿铠甲、系战裙,腰系绦带,脚踩地神,一手托宝塔,一手叉腰。力士更为粗犷些,只在腰间扎着围裳,左手举起,右手叉腰,手臂、胸膛上肌肉凸显,连胸锁乳突肌等都清晰可辨,颧骨、眉棱突起,张大口,眼睛圆睁,威武雄壮,真如黑旋风李逵一般,全身都是力量。不过仔细看去,力士的身子过大,两腿过小,这是为了适应当时人们仰观、透视的需要。正如钱绍武先生所说,力士的脖颈夸张成了“燕颈”,精气内涵,一旦伸臂一击,必然是排山倒海,无坚不摧。这怒目奋力的形象,和唐代陵墓石雕一样放纵,可以摧破一切障碍,体现盛唐驰骋瀚海的雄风!(图191)
图191 力士像
天王脚下的地神也十分突出,不是丑恶的凶神,而是不畏重压、充满力量的角色。它的头和背脊鼓起,鼻孔翕张,双目圆睁,承受巨大的负荷而无萎缩之感,是一颗处于底层的不屈的心灵。
大佛龛处于大面积的山崖内,但组织是严密的,天王、力士突出于前,威慑着人,菩萨可亲可敬。人们来到大佛前,便会感受到大佛的感染力。它俯视的目光亲切感人。雕刻使用的圆刀法是柔和的,衣褶富于变化而不是刀痕棱棱,和北魏时冷冷的高不可攀的风格不同,有着高度的艺术技巧。人们虽然可以把大佛理解为母亲的象征,但是有次序的人像行列,又使学者们把它看作是唐皇朝的化身和盛唐的统治秩序的折射。大佛的确可以作为唐高宗、武则天的化身,它丰满、华贵、健硕。菩萨们丰满、宽肩细腰、健美而不细弱,微侧的身躯隐现着三道弯,增加了娇媚。这些都反映了盛唐的风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