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朝陵墓石兽及其保护-中国雕塑故事

南朝陵墓石兽及其保护-中国雕塑故事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北朝相对立的南朝的雕塑艺术,没有大规模的遍地开花的佛教石窟,而是以宋、齐、梁、陈四朝帝王贵族的陵墓配置的石兽最为杰出。它们或集中在南京到栖霞寺途中,如陈武帝、陈文帝、梁安成康王萧秀的陵墓;还有南京附近的梁代萧正立的陵墓,句容市石狮沟村的梁代南康简王萧绩、丹阳市齐武帝陵,以及梁文帝、梁武帝、梁简文帝的三座陵墓。如今,六朝陵墓石刻已经得到很好的保护。

南朝陵墓石兽及其保护-中国雕塑故事

北朝相对立的南朝雕塑艺术,没有大规模的遍地开花的佛教石窟,而是以宋、齐、梁、陈四朝帝王贵族的陵墓配置的石兽最为杰出。按照王子云先生所说,独角为麒麟,双角为天禄(天鹿),就是辟邪。一般皇帝用麒麟,王用辟邪。另外,陵前多置石碑,碑首雕饰交缠的双螭;还有神道柱,下为双螭座,上为仰莲座圆盖,圆盖上立着一只小石兽。(图170)

图170 南朝萧景墓神道柱上的神兽

贵族墓地用护墓兽,可以追溯到周代的错金银翼兽等。到东汉时,就用石块雕出,用以镇守墓丘外边,强调贵族墓主的威严。这些石兽,既类似于狮子,又类似于猛虎,有时又是狮首虎身。南朝镇墓兽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做法,所雕刻的形象以狮子为主,以整块石材雕出,体积上加以扩大,硕大无比,显示着尊贵的气概。它们均身子较长、腰弯、小头、长颈,高昂头颅,张口吐舌,凸显凶猛的威风。既富于昂首向前、起伏跌宕的动感和力量,增强了感染力,又可以起到威吓反抗者、逼退魑魅魍魉的作用。其巨大的形体被加以细致装饰,有云状羽翼和卷曲胡子、毛羽等,赋予装饰美。它们或集中在南京到栖霞寺途中,如陈武帝、陈文帝、梁安成康王萧秀的陵墓;还有南京附近的梁代萧正立的陵墓,句容市石狮沟村的梁代南康简王萧绩、丹阳市齐武帝陵,以及梁文帝、梁武帝、梁简文帝的三座陵墓。目前已知道的石雕有近50尊。

齐武帝萧赜(zé)景安陵的麒麟,毛羽卷曲,羽翼飞扬,如飞如走,如大步跃行于苍天之上,巨口开张,鼻孔翕动,一对眼球几乎突出眼眶,气势逼人。他是南朝齐国的第二任皇帝,在位时南齐和北魏通好,对内提倡农桑,灾年减免赋税,还曾大赦天下,兴办学校,是南朝少见的明君。他提倡节俭,下令在自己死后不得用珠宝随葬,不得杀牲,只用寻常菜饭祭祀。他墓前的石雕也许就是他健朗气质的写照吧。(图171)

南朝梁武帝萧衍,文治武功都有一手,在位时间很长,最后是因为迷信佛教、重用奸臣,弄出了大乱子,引起叛乱。他的墓前石兽高270厘米、长330厘米,头生双角,张开巨口,突出长舌,如同迈开大步的雄狮。由于加长颈部,它看上去如狮如龙,相当雄伟,体现着皇帝君临天下的气概。(图172)

图171 齐武帝景安陵麒麟。江苏丹阳

(www.xing528.com)

图172 梁武帝萧衍陵墓前石麒麟

图173 萧景墓辟邪

梁代王爷萧绩墓前的石兽辟邪,形如狮子,高达300厘米,张口吐舌,两端刻了卷云状羽翼,而且姿态为直立之状,不作行走形,但仍使人感到它的奔走之势,静中有动,蔚为壮观;雕刻手法比较简练,较方正,加强了体积感。

梁代萧景墓也有辟邪,但更饱满圆浑,羽翼呈如意状。梁思成先生说:“其姿势较灵动,头仰向后,胸膛突出。此兽形状之庄严,全在肥粗之颈及突出之胸。其头几似由颈中突出,颈由背上伸如瓢,而头乃出自瓢中也。其口张牙露,舌垂胸前,适足以增胸颈曲线之动作姿势。其身体较细,无突起之筋肉,然腰部及股上曲线雕纹,适足以表示其中蕴藏无量劲力者。”(图173)他评论宋文帝陵一只头部已经残破的石狮子:“其谨严之状,较后代者尤甚,然在此谨严之中,乃露出一种刚强极大之力,其弯曲之腰,短捷之翼,长美之须,皆足以表之。”他认为,石兽受到古巴比伦以石狮为门卫的影响,但石狮在中国渐成一派,与其他各国又有所不同,其形制日新月异。

陈文帝墓地的一对石兽更是腾跃欲奔,须髭飞拂,前腿迈出,颇有凶悍奔驰之态,浑身还雕刻着卷曲云纹,显得细腻华丽。作为南朝陈国的第二位皇帝,陈文帝是颇有一番作为的,曾经兴修水利,劝导农桑,还平定了几处贵族的叛乱,在他统治的七年中南朝颇有一番兴盛气象。这兴盛之气也反映在他墓前的石雕上。

由于是在原野上的圆雕,人们要围着观看,所以不论是正面还是背面、侧面都要处理好。这些石兽都做到了这一点。在广阔的平原上,它们突出地表现了不凡的气势。到了盛唐,皇陵石雕的这种气势更为明显地被继承下来。

南朝石兽久已为人所注意,日本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把它们的照片收录了不少。我国早期学者朱希祖、滕固先生也对此进行过考察,出版了《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一书。如今,六朝陵墓石刻已经得到很好的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