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留下的动物雕塑,多是凶猛的,符合当时的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继承了原始时代的表现手法,但更深入地刻画它们的力量和互相追逐斗杀的动态。《考工记》记载:“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正是现实中的艺术的理论总结。当然,也有表现动物的温柔可爱的。
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常有一类彩漆镇墓兽出土。它们集中了各种猛兽的特征,以做驱邪之用,和商代的青铜鸮尊等是有继承关系的。它们雄浑饱满的体态,被描画得神气活现。如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一件彩漆木雕镇墓兽,通高140厘米,全身绘满红黑色鳞甲,蹲踞于地,头插鹿角,大睁怒目,吐出长舌,前肢攫住一条蛇,用嘴吞噬,显得十分凶猛。这是把地下的蛇吃掉、不让墓主受到惊扰的意思。
湖北随县的曾国是楚国属国,在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件彩漆木卧鹿,用木雕成盘卧在地上、昂颈而望的小鹿,头上插高耸的一对真鹿角,浑身画着朱红色花瓣纹。鹿在这里也是驱邪之意,但卧鹿的姿态是很温驯的。(图46)墓中还有一件铜铸鹿角立鹤,造型很是古怪:细脖子高高升起,鹤头伸出尖嘴,长着一对如半月状张开的鹿角。鹤身张开双翅,双足稳稳踩在一个方形底座之上,的确是祥瑞之鹤、神奇之鹤。
图46 漆木梅花鹿。战国时期,高86.8厘米。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中还出土了凤鸟虎座鼓架、虎座飞鸟等,都是以老虎为底座,凤鸟站立在虎身上,有着高挑而起的脖颈。这可能是反映了楚人以凤凰为图腾、为吉祥象征的观念。那凤鸟虎座鼓架,作一对相向的凤凰状,身上有红黄蓝漆画出的翎纹,凤喙中还衔着一颗珠玑。两只凤鸟之间悬挂一面圆鼓,供人敲击,既实用又美观。虎座飞鸟造型与之相同,彩绘也类似,只是在身上插一对鹿角,恰似舒开的翅膀。这和曾侯乙墓的铜鹤有些相似。
湖北江陵楚国故都出土有木雕彩漆鸟兽小屏风,基座雕出三十多条蟒蛇,屏面透雕有凤凰和鹿纹,如两凤啄一蛇、两鹿咬一鹰等。彩画缤纷,色泽艳丽。江陵雨台山楚墓还出土一件蛇雕木卮,卮盖和卮身都刻出盘绕在一起的蛇,以红黄色漆画出蛇身和鳞片。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铜熏杯,杯身透雕出60条互相连接的龙,盘曲的龙身饰着鳞纹,也与之相似。(www.xing528.com)
雨台山还出土有鸳鸯豆,以彩绘的一只鸳鸯作为豆的造型。鸳鸯的身体部分为豆身和豆盖,所以它的双翅收拢,扭向一边的颈紧贴着身子,如在俯视,宁静可爱。在它的身上还用金黄、朱红和黑色漆彩绘出头、翅和斑斑羽翎,缤纷华美,尾部还绘有两只对称的金凤。凤凰和鸳鸯都隐喻美好的爱情,大概它寄寓着古人的深切情意吧。
这些彩漆雕塑,扭动的线条、火热的色彩、对称又充满动感的构图,尽显楚国漆器的奇特风采,是和楚国艺术的整体风格一致的。河北平山县的中山国王墓中出土有著名的青铜带翼兽、猛虎噬鹿,背有平台,可能是某种器物的底座。学者们认为它们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商代多种动物合体的雕塑,又是汉代及魏晋大型带翼石雕的起源,含有辟邪之意。
图片47中的这只错金银青铜翼兽,似龙似虎,身上插着一双羽翼,应该是把龙虎的特点合为一体,阴阳相合。它既在天上飞,又在地上走,如虎添翼,更为威猛,有如商代青铜鸮尊或《山海经》中描述的怪兽。它张着嘴,头上生角,有昂立的长颈,扭头张望,身躯起伏,鼓起臀部,尾巴下垂,从头到尾形成了一条充满力量的线条,极为雄伟。这种强烈的运动感,从远古回旋的阴阳图中可以见到,原始时代的龙虎雕塑上也有。它的全身还用银丝错出卷曲的羽纹,光彩闪烁,增加了装饰美。它的两翅的升起,更增加了变化;四肢交错而疾行,又振发欲飞;它张口露齿,爪子张开,四足筋骨暴露。它气势逼人,不可一世。(图47)
图47 错金银青铜翼兽。高24厘米。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猛虎噬鹿,表现虎扑食小鹿的情景:虎的一爪紧攫住鹿腿,大口咬住鹿身,尾巴长长地拖着,尾部卷曲。虎身上斑纹卷曲,加以美化,整体造型宣泄了狰狞的力量。和江陵彩漆鸟兽屏风一样,它表现的是弱肉强食的思想,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这既是战国时期征战不休、思想变动和混乱的反映,同时也预示着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即将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