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列车的防滑控制,必须深入了解黏着机理。黏着是表示轮轨间关系的铁路专用术语,黏着力是指轮轨接触面切线方向传递的力。轮轨之间的黏着是轨道交通车辆形成制动力和牵引力的基本依据。
黏着系数表示了黏着的利用程度,它是具有一定分散性的随机因数,服从统计学规律。黏着系数的大小与滑移率的大小直接相关,两者的相关规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得出。据各种试验确认,在滑移率大于35%时,应视为黏着破坏,出现宏观滑行的界限,这种观点已经得到公认。当然,这条界限也是有些余地的,但这时黏着系数已随滑移率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量值已在0.25以下,难以保证列车进行正常制动。
改善黏着条件,提高黏着利用率,可以充分发挥列车的制动和牵引性能,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滑行和空转,减少列车和线路设备损伤。无论是摩擦制动还是动力制动,都是利用轮轨间的黏着力的作用。摩擦制动力过大,会把车轮抱死而滑行。动力制动的制动力如果超过轮轨黏着力,此时车轮的反力矩过大,会导致车轮的逆转。(www.xing528.com)
过去改善黏着的方法之一是撒沙,这种方法对列车起动时防空转比较有效。但是在高速制动时,因沙子无法正好撒在钢轨面上,因此效果很差。尽管有的国家研制出先进的撒沙器或把沙子制成悬浮体喷洒在轨面上取得了成功,但由于成本太高,不可能得到推广。用化学方法清洗轨面,可以明显地改善轮轨间的黏着,但这也只能用于黏着状态特别不良的区间。国际铁路联盟试验研究所专门进行了电火花处理轨面的试验,利用电火花清除了油污,使轨面活化,明显地提高了黏着。但由于电火花处理轨面消耗功率太大,以及对轨道电路和通信产生干扰等原因,所以该方法还不能广泛应用。
其实影响利用黏着的因素还很多,例如,车轮滚动圆直径的不完全相等、车辆的摇摆运动过大、车体与转向架的垂直振动过大等。这些因素涉及很多技术问题,要充分利用黏着,必须全面考虑这些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