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在于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高度自觉。大学学习中,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和要求,都与中学的学习存在很大的不同。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去管理自己的学习。
大学的学习既要求掌握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大学生除了扎扎实实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大学生在管理自己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地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还要注意对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课堂与实践中学习
一个人一生有很多学习机会,然而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两种,即课堂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不同的学习环境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我们除了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以外,更多的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证明、理解、吸收在课堂中学到的东西。
1.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大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生必须适应大学课堂的学习,掌握大学课堂的学习策略,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早日成才。
①大学课堂学习的特点。
大学课堂教学相对于中学来说,在学习任务、学习环境、学生管理方式、教学风格、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了解这些差别是搞好大学课堂学习的必要条件。
A.学习的任务和内容不同。普通中学的学习任务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大学的学习任务则是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性知识的学习。大学并没有取消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学习,但是已完全不同于中学的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大学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远超中学。课程门类、教材内容和课堂信息量都有所加大。许多课程的内容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更加接近。中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主要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即“学”上,即使强调运用也主要是学习前人和老师的“相同”的思维。大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是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求异思维,强调对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的同时,已经不同程度上包含有“研究”的内容和性质。
B.学习的具体环境氛围不同。大学在教学的硬件设备上一般都优于中学。例如,大学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阅览室和各种实验室,有优越的食宿条件,特别是有知识密集、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师生比例较高的教师群体,在某些专业方面还有知名度较高的学术带头人。同时,大学除课堂教学之外,还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大学还有专门反映教师和学生科研水平的学术刊物和反映校园教师和学生生活、工作、学习的校内报纸。在学生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与学生专业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所有这些都为大学生学习提供和创造了较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
C.学生课堂任务加重。大学里所开设课程分公开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4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由许多门课程综合而成。一般说来,大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在50门以上,每一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内容量大,因而学习任务远比中学生重得多。大学课堂的讲授与中学课堂的讲授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习惯中学课堂教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
大学老师不像中学老师那样受教材内容的严格限制。中学老师的讲课往往受高考或其他统考牵制;而大学老师在备课中,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较为灵活,主动权更大。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扎实的基础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单是学生的考分,所以,做笔记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
D.学生的管理方式转变。中学的学生管理主要以教师为主,管理方式是班主任制,学生的各种活动大部分都是班主任亲自组织和参加,即使在学生的自习课上一般也有老师在旁边检查督促。而大学则主要转向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管理方式是辅导员制,学生与老师的接触相对减少,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学生的大部分活动主要由班级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学生活动可以邀请有关教师参加。学生学习一般没有固定的教室,自习时可以随意选择教室或图书馆以及宿舍。
E.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大学教学方式同中学有以下几个区别。
首先,中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老师有时也强调课堂预习,但给予学生自习和预习的时间较少。而大学在强调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强调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其次,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比中学要充裕得多。中学课堂教学教师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和具体体系、思路讲授,信息量少,而且讲得精而细,学生主要依靠课堂消化理解掌握知识,课下学习也限于课堂讲授的内容。而大学教师可以完全不按教材内容和体系、思路讲授。教材上有的不一定讲,讲授的内容教材也不一定有。课堂信息量大,而且讲得少而精。学生完全依靠课堂消化理解掌握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在课外时间上下大功夫。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和教材的内容,还必须借助和查阅各种教学参考书。
再次,中学开设的课程一般要求学生都必须学,没有或较少有选修课程。而大学有较多的公共选修课、限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最后,中学主要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大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较多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如社会调查、咨询活动、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等。
②大学课堂学习的环节。
大学的学习是通过一连串互相联系的教学、学习环节来完成的。大学学习的基本环节包括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温习、作业、答疑、复习、考试以及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而课堂学习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预习、听课、做笔记。每个新生在开始大学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每一个学习环节的作用、要求和特点,以便掌握各环节的学习方法,顺利地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
A.预习。预习是大学学习中的第一个环节,即课堂前的准备工作。大学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当丰富,教师的讲课也是提纲挈领式的、跳跃式的,对许多问题的分析、讲解都是点到为止,不可能像中学的教学,花费大量时间去反复论证一个定理或公式,然后再做大量的习题去消化理解。大学教学更重视快速的逻辑思维。因此,学生要通过预习,发现课程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前后关系及内在联系,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从而事半功倍。如果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十分生疏,思路和逻辑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就不容易全面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相互关系。一个会学习的学生应该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这样听起课来就有主动权,能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
B.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最主要、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各个环节的中心。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听讲传授给学生的,听课是教与学交流的主要渠道。中学教师的教学往往用几节课的时间讲解相同的定理或理论,而且内容也是教科书上有的内容,大学教师的讲课只是讲解课本上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理论,教科书上的内容,教师不一定讲,或不一定完全讲,而且经常将学科发展的最新理论和观点贯穿教学中,不注意听讲,往往就会挂一漏万。
大学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他们往往将知识重新组织,搜集大量课外资料,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最新的学术观点,丰富了教学内容。如果学生没有牢牢抓住听讲这个学习环节,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大量信息,就失去了获取知识的最好机会。这些知识、经验和观点仅凭学生自己去搜集总结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大学生应该重视听课这个环节。
C.记笔记。记笔记也是课堂听讲的一个方面。记笔记不仅可以记录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逻辑关系以及重点、难点和补充内容,而且通过记笔记,可以将教师所讲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由于教师讲课并不是严格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讲授,还有许多补充内容,这些补充内容往往是对知识的重新组织。新观点的阐述,难点的解释等,都是讲授中的重要内容,必须通过笔记记录下来。从实质上来讲,在听讲时记笔记,眼、手、脑一起开动,加快了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掌握了听讲的主动权,并且有效地防止了上课“走神”,使自己能集中精力跟上教师的讲解,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笔记并不是教师讲课内容的简单重复和记录,它应该包括自己的理解、提炼和加工,使教师讲授的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便于今后复习。
课堂笔记应该记录哪些内容呢?
首先,记录老师的思路和方法。思路一般反映老师分析问题、推导结论的思考线路。记录老师的思路,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工科学生来说,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常常会讲解题的技巧、思路和方法。我们应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并根据所记录的方法进行理解、复习。
其次,记录老师的板书或提纲。一般来说,课堂板书就是课堂学习内容的纲目,这些纲目是主讲老师在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反映了授课内容的知识结构和要点。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复习课程内容,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不妨完整地记录下来。
再次,记录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的讲课速度又快。要想在课堂上将老师的授课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记录老师所讲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内容,以及某些精彩的、有特点的语言和观点。对一些一时难以记下的东西,要摘记老师讲课的要点和记录关键词,然后课后补齐。
最后,记录补充内容。大学老师在讲课时,除了讲述教材中的内容外,常常还会做些适当的补充。这些补充的内容融入了老师的见解和研究成果,对于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启迪思路,开阔视野,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及时地记录下来。听课时,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引下,学生有时可能会突发奇想,将两个以前认为不相关的观念串在一起,忽然悟出平日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或者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新的想法和心得。同学们也不妨将这些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理解、整理甚至进行新的创造。此外,在听课时,对有疑惑的地方,也要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以便请教老师和同学。
D.复习。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一次再学习,它是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它对强化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一个明显差别,就是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内容成倍增长,一个学期开六七门课程,教材内容加起来有两三千页,这么多的内容只凭按部就班地学是很难掌握的。不善于复习巩固和记忆的人,常感到越学越多,越学越乱,越学越被动。如能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复习,不断地总结归纳所学内容,把学过的东西整理一下,把有关概念、思想、原理和分析方法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就可以做到书越读越薄,抓住了所学内容的精华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会融会贯通,应用起来得心应手。
2.走进实验室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学生在动手方面的能力,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从实验目的出发,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从实验的结果得到合理的结论。这都是培养学生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基础。
大学里有大量的实验室,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有系统的实验教学计划,详细的实验教学大纲,有充足的独立操作的机会,并且很多实验室还是全天开放的,大学生千万不要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大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走进实验室,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将理论用于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怎样的行动走进实验室呢?
做实验前要进行充分的预习,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领会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提出疑难问题。对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事先还要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难点。总之,不打无准备之仗,否则,走进实验室就只是去点个卯,毫无收获而言。实验开始时,要检查实验仪器和用具是否齐备,仪表量程是否合适,接线是否正确等。多人实验时可以有分工,但每人都有机会操作一遍,不要懒于动手。
实验过程中要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对实验现象要仔细观察,对出现的问题要独立分析、独立解决,不要事无巨细都要看别人、问老师,实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可以请老师提示后自己再动手解决。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加上勤于动手,就一定会在实验中有所收获,也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设想、构思被实现,理论被验证后的愉悦。
实验完成之后要认真整理和总结实验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检查疑难问题是否全都解决了,还有些什么问题尚待解决,有些什么收获,最后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二)在实践中学习,在竞赛中检验
人总要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只有一次次不断实践,我们才能一次次进步,而竞赛是检验这种进步的重要方式。(www.xing528.com)
竞赛是在一定的规则下的竞技活动,如今的竞赛活动已涉及各个领域,无论是奥运会,还是当下流行的选秀节目,其实都是一种竞赛。在当今这个年代,大家都喜欢冒充牛人,全球这么多人,不是你说你牛,你就真的牛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就需要制订一定的规则和制度,让所有人在这个规则和制度中一决雌雄,也只有通过这样的竞赛,才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怎样利用并发展好自己的优势,而不做“江郎”呢?我们可以在大学里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竞赛,大学校园里的科技竞赛活动,就是一个知识应用与技术创新的科技实践活动,在竞赛的过程中,你可以经历一个创新项目的构思、设计、组装、运行、实现、检验的全过程,可以体验团队协作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可以体验队与队之间竞争的跌宕起伏,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参加科技竞赛是不断锻炼自我、证明自我、完善自我的最好的实践过程。
在这里给大家列出目前在大学里主要的竞赛种类,如表3.1所示。
(三)向社会学习
大学的学习形式明显多于中学。中学的学习形式较简单,主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获取知识。而大学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可通过实验课、学术讲座、科研活动、互联网、大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形式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社会是个大舞台,是世界上一所没有围墙的最大的“大学”,同学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获得丰富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同学们上大学的目的就是用所学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所以大学生应该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向社会学习。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主动式、参与式、体验式学习的方法之一,对形成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加第二课堂学习、大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习的极好形式,对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完善作用。例如,参加校园里的业余党校、大学生艺术团、校园广播电视台及各种运动会的活动,积极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及社会调查等活动,对培养和教育大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学会专项技能,培养业余爱好和特长,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表3.1 全国性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活动一览表
(四)用网络学习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已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信息社会,而支撑信息社会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计算机网络,可以这样说,计算机网络已深刻地、全面地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最先走上网络建设的潮流,成为全世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团体。目前,通过网络学习,大学生不仅能改进学习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掌握多方面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互联网为大学生带来了开放共享的意识,全球化的眼光,全新的学习理念,广阔的生活和交往空间,以及拓展创新素质的培养平台,但与此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们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尽量避免不良因素。在网络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甄别、比较、选择能力的培养,提高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环境下不迷失方向,健康成长。
(五)向成功人士学习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学人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古训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了,其实学人之长是一个最简捷、最容易进步的方法,尤其是向成功人士学习,用不着自己去苦思冥想,也用不着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并且还能在他人之长的基础上改进,成为一种更完美的长处。大学生在学习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关注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并从中获得启发,去学习成功人士的优良品格。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成功人士具备的共同特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美国一位专家对1 000名美国成功人士进行访问调查,结果发现凡是能登峰造极的人,通常具有以下12个共同特点。
①成功的人热爱他们的工作。
因为这些人正享受着一生中前所未有的快乐:他们在工作时完全投入,似乎阻挡了其他任何事情的干扰。
②他们有积极的态度与十足的信心。
成功的人似乎永远不怀疑他们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一旦目标达到后,更加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③他们善于利用反面经验培养实力。
有的父母在生活中经常彼此大吼大叫,而他们却学会了从这种情况中找寻幽默,然后加以发挥。
④他们是果断的、训练有素的目标制订者。
大多数成功者对生活的需求有明确的观念,他们会选择最有利的捷径去追求目标。
⑤他们有完整的人格,愿意帮助他人成功。
一位企业家说:不管做什么交易,他都小心翼翼地对待对方,崇尚公平原则,使对方感到快乐,这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⑥他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他们不被任何困难打倒,而是以百倍的勇气和耐心顽强地坚持下去,并积极改善条件,直到获得成功为止。
⑦他们有冒险精神。
成功的人犯了错误,不过耸耸肩膀,又继续奋斗下去。
⑧他们已经培养了良好的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许多人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征求他人的意见。
⑨他们团结着一批负责、能干和有支持力的人。
一个人不管他有多么聪明或富有创造力,在他身边一定要有一批他能信赖的人。
⑩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并能安排时间重振精神。
这种重振精神的做法,对他们非常重要,因此成功者往往会妥善安排时间从事活动或休息,保持旺盛的精力与进取心。
他们认为信念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并不因自己的成功而不可一世。
他们有目标感与社会的奉献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