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4对比了mNaCl=0.62mol/kg NaCl-H2O体系本实验测量的样品长度变化率与不同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偏差。如图4-4所示,以Rogers等[141]模型(简称Rogers模型)、Mao and Duan模型[26](表示为Mao模型)、Driesner模型[21]为参照计算的RTC均与纯水体系的十分相近,表现出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的趋势。
图4-4 毛细管测量mNaCl=0.62mol/kg NaCl-H2O样品长度变化率与模型预测值的对比
图4-5为mNaCl=3mol/kg NaCl-H2O体系本实验测量的样品长度变化率与不同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偏差,计算方法与0.62M(M代表mol/kg)体系一致。如图4-5所示,分别与Mao模型、Driesner模型和Rogers模型对比计算的RTC随温度升高所表现出的特征有所不同,与0.62M体系的情况相比一致性较差,尤其是Rogers模型计算的RTC明显偏高。
图4-6为mNaCl=5mol/kg NaCl-H2O本实验测量的样品长度变化率与不同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偏差。如图4-6所示,RTC的绝对值相比其他3个不同盐度的体系明显小,总体上RTC在±0.2%的水平范围内分布,RTC的平均值RTC,A一般在0.1%之内。
图4-5 毛细管测量mNaCl=3mol/kg NaCl-H2O样品长度变化率与模型预测值的对比
图4-6 毛细管测量mNaCl=5mol/kg NaCl-H2O样品长度变化率与模型预测值的对比
然而,我们发现,分别以Mao模型、Driesner模型和Rogers模型计算在10~90MPa、273.15~573.15K范围内的NaCl-H2O水溶液的密度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如图4-7所示,3个模型预测NaCl-H2O水溶液的密度约在333.15~423.15K的范围能一致性较好,偏差在2‰以内;而在333.15K以下的低温段和423.15K以上的高温段,不同模型之间预测密度产生较大的偏差;同时,预测偏差表现出随盐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图4-7 Mao模型、Driesner模型和Rogers模型计算的NaCl浓度(a)0.62 M;(b)3M;(c)5 M的NaCl-H2O体系的密度之间的偏差对比
图中#1和#2表示3个模型中的任意两个
图4-8 本实验根据纯水体系校正系数校正的二元NaCl-H2O体系密度与Rogers模型计算密度的偏差
续表4-2
续表4-2
“-”表示该处的数据由于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而不能测量。
续表4-3
续表4-3
续表4-4
续表4-5
续表4-5
注:表4-2~表4-5中“-”表示由于样品达到CO2饱和状态,或者样品损坏没有得到相应的长度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