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作室思维:实践、研究和政策的多维度应用

工作室思维:实践、研究和政策的多维度应用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任何学科的课堂中,老师都可以通过让学生阐述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找到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并感兴趣的项目鼓励他们投入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完成项目。他们也可以通过让学生细心留意与学习的学科领域相关的“数据”鼓励他们观察,鼓励他们想象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鼓励他们在创作的作品中表现意义、表达感受和想法,并了解相应领域的专家是如何思考、行动和交流的。

工作室思维:实践、研究和政策的多维度应用

大卫·珀金斯在《智能学校》(1992)中描述了学习经历的两个组成部分:老师必须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我们在工作室项目中对视觉艺术教学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我们眼中真正的艺术教育课程。“教什么”是一套以工作室为中心的“思维倾向”(Perkins,Jay,&Tishman,1993),我们将其归纳为八种工作室思维习惯。我们也探究了工作室艺术教师是如何组织工作室思维习惯的教学的,并确定了三种基本工作室学习结构,介绍了一种新的总体结构——即经常延伸至课堂以外的时间和/或空间的展览结构。这八种工作室思维习惯和四种工作室学习结构共同构成了工作室思维框架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们探讨工作室思维框架在教育环境下的多种运用方法。我们将描述此框架在视觉艺术、音乐戏剧舞蹈和非艺术课堂中的应用,也会介绍该框架在教室以外的领域——在博物馆、职前教育、研究和政策中的应用情况。

工作室思维框架并不是工作室课堂教学的一个“配方”,而是透过它可以观察和思考视觉艺术以及其他学科教学和学习的一组镜头。自本书第一版出版后,我们看到了此框架在视觉艺术、互动媒体、舞蹈、戏剧和音乐课堂以及非艺术类各个年级和班级等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我们的调查研究显示工作室思维框架可适用于任何学科领域。很多老师告诉我们工作室思维习惯的适用面非常宽泛,能够为他们的学科课程和教学提供指导,而工作室学习结构根据个人和合作项目组织课堂时间和互动的模式也有助于形成跨学科思维和班级文化。老师已将此框架用于课程规划、直接教学(借鉴以及将这些习惯教给学生)和评估。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用此框架指导项目评估。此外,它还被用于艺术教育中的职前、在职和研究生的培训。此框架也促进了艺术教育领域的研究。

在任何学科的课堂中,老师都可以通过让学生阐述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找到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并感兴趣的项目鼓励他们投入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完成项目。他们也可以通过让学生细心留意与学习的学科领域相关的“数据”鼓励他们观察,鼓励他们想象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鼓励他们在创作的作品中表现意义、表达感受和想法,并了解相应领域的专家是如何思考、行动和交流的(认识艺术世界的“改编版”)。(www.xing528.com)

工作室学习框架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任何艺术科目的老师和非艺术学科的老师都可以创建一个类似工作室的环境并用这四种结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和责任感。通过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实践(一个工作室、实验室或工作坊的模式),老师能够在一对一指导和“及时的”干预时,在能力层次参差不齐的班级中进行个性化和差别化的教学。

老师可根据需要在学生实践环节加入以方法和所需信息为中心的简短的演示−讲解,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可以借助演示−讲解强调某一学科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例如,一位历史老师可以介绍搜寻第一手资料的过程并演示如何对资料进行解读。通过在整个学生项目进程中开展多种不同的公共评价,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多次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机会,这些机会让学生在制作高质量作品时开始理解和内化质量标准。当学生离开教室时,老师希望他们带着这个学科的标准离开教室。老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学科中开展展览活动,学生可以在展览中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更广大的观众群(学习过程的展示可以将草稿包括在内)。

我们在这里简单地列出了一些工作室思维框架的运用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