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伍德赛德对胡桃山艺术中学的展览实践的反思。展览是胡桃山艺术中学的校园文化和常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吉姆的描述,胡桃山艺术中学的展览更像是在参观一间工作室而不是一场博物馆展览。展览是学生参照他人作品审视自己的作品的途径,也是与学校群体分享自己的创作的途径,在这个群体中,常规性的展览有助于构建以艺术为中心的校园文化。
胡桃山艺术学校的所有老师都是职业艺术家,吉姆认为将老师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学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年秋天的教职工新作品展是新学年的第一场展览。教职工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领略老师最近的创作以及感受正式展览的机会。
学生通过和老师一起挑选和装裱自己的作品学习如何举办展览。与BAA使用的更为明确的以课堂为基础的模式不同,他们主要是通过师徒传授模式学习。吉姆将这种模式称为“有机模式”,这个模式的重心在于“与学校所教技法相联系的”过程。
吉姆认为在这个学校学习了3~4年的学生是“通过观察学习”。新生很快就能明白这一点:“他们只需要经历这个过程就能学到所需的技能。到一月份的展览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明白了展览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知道‘展出自己的作品’只是艺术家分内的事情。”
刚开始老师负责选定参展作品并指导大部分的布展工作。但当学生到高年级时,他们要自己负责挑选参展作品、布展、宣传和接待工作。吉姆认为学生通过和熟知这个过程的人一起工作学到相关内容:“学生要知道到哪些东西有用。这并不是一门自然学科。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学生尽管我们很喜欢他们创作的所有作品,但他们最好还是换一幅作品参展……学生要从犯下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期末展览(例16.6)
胡桃山艺术学校每一学期都有一场本学期作品展。吉姆将其称为“学校接待日”。他告诉学生这个展览是展示自己的作品和院系风貌的一个机会。“这个展览是我们这一学期所学内容的百分百的外延,而庆祝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的一个聚会更是为本次展览锦上添花。”尽管他们有足够大的美术馆,但吉姆说他并不想把它办成一个正式的展览。
学生的作品悬挂在美术馆和所有的工作室里。开幕当晚5:00—7:00是展览的“盛大”招待会,招待整个学校的师生和住在当地的学生家长——所有在校生必须参加,开幕式上挤满了学生和学生家长。每场展览都会在所有的校历上进行宣传,负责在这一学年筹集资金的艺术主办机构为展览提供茶点。在进入展厅时,每个学生会拿到一张卡片,并按要求为展览中的某一件作品写下评价,离开时再把卡片交上去。开幕式结束后,所有的卡片会作为对参展作品的反馈分发给相应作品的作者。卡片上的评语多种多样,有的能够提供有用的建议,有的引人深思,还有的只有简短的“我喜欢”几个字。
老师和学生一起会挑选参展作品。吉姆会浏览每个学生的作品集,然后和学生一起选出5~7幅作品,最后吉姆再从中选出几幅参加展览。吉姆首先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选出一些较差的作品和他们很喜欢的作品。他说在学生选出的差的和喜欢的作品中,每个类型都会有2~3个和自己的选择相同,但如果不同,他们会讨论、商量解决办法,“有时候只用把画裁剪下来就行了”。随着对话的深入,吉姆和每个学生一起就某件作品的质量、学生在这学期取得的进步以及挑选参展作品的过程进行反思。
有些学生的参展作品会比其他同学的要多。“这不是记分卡,有些同学的参展作品会多一些,有些同学的会少一些,”他解释道,“这场展览不仅展出个人的作品,它也将整个艺术系展示给这个群体、其他院系和校外人士。”
在本次展览中,高年级工作室里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大家共享的创作空间里。每个学生都有指定的用于创作的“小房间”。在期末展中,高年级的学生想方设法把他们的小房间布置成创作展示的开放式工作室,布置工作完成后,老师就他们的空间和展示工作给出反馈意见。
学生能够在学生展览的布展阶段学到更多展览知识。老师指导布展工作,学生进行实体操作。在安置作品时,老师和学生就展览的布置和作品悬挂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展开讨论。吉姆将布展看作是学生向老师学习的机会:“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展览所需的所有东西,但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每个作品都有一个标签,这样学生就知道作品的作者是谁。吉姆强调他们要乐于谈论自己的创作。(www.xing528.com)
参展作品根据各个参展班级在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而定。一个班级可能用一学期的大部分时间来完成几个大型课题,而另外一个班级可能做了一些小型作品。为了让观众对某些任务有充分的认识,老师通常根据任务对作品分组,或写一段任务介绍,这对一些任务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有些作品是吉姆让学生用马克笔和彩色蜡笔画的,没有解释标签的话,观众可能会认为这是小孩子画的画。但事实上,吉姆是在鼓励学生回想他们的童年,并鼓励他们将绘画当作游戏。在这种情况下,这一组作品展示了吉姆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这组作品强调了他们创作出的不仅是最后的成品,也是一项任务的教学目的证明,而个人作品也是学生所学内容的展示。
吉姆在每个学期结束时会做如下的展览总结:
这是一场大型的、有点滑稽的展览节,和去博物馆参观的感觉不同。我们竭尽所能营造一种表演氛围,看到它的孩子们会想“哇!这太棒了!”而艺术生会为他们的工作感到自豪。这是为这一学期画上圆满的句号的好方式……这场展览的重点不在于艺术作品的宝贵,而在于让观众看到一场井然有序的展览并发现优异的作品。整个环境的设置也有助于观众参观。
高年级展(例16.7)
胡桃山艺术学校高年级工作室会在每年春天展出他们的作品。每场展览展出2~3名学生的作品,所以展览的次数根据高年级工作室班级的大小有所不同。班级人数少的时候,可能会有四次展览。班里有25或30位学生的时段,展览的次数会多至七次或八次。
与期末展一样,高年级展也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全校期待的一件盛事。展览安排在艺术楼美术馆,美术馆里有洁白的展墙和轨道灯。每场展览都有一个众多观众参加的正式的开幕式。吉姆认为这些展览更像是正式的美术馆展:“每个人都知道开幕式就像是梦想变为现实的开始。比起期末展览,这个有音乐的开幕式,更像是一场美术馆的开幕式。”
作品的展出只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从周一或周二开始,周五就会撤展。学生负责所有与展览相关的工作——选择参展作品、布展和撤展、写标签、设计贴在校园和镇上的宣传页以及通知相关部门把展览通知加入校历。吉姆注意到,到高年级阶段,老师和学生之间已建立稳固的关系,而学生也已经积累了很多和老师一起举办展览的工作经验。
很多胡桃山艺术学校的韩国留学生会在回家过春节时在韩国展出他们的作品。在展览开始前一个月,吉姆会将每个学生的2~4幅作品运送到韩国的一个画框制作人那里,画框的花费由学生父母承担。这个展览只展出二维作品(为降低运送成本)。参展作品的选择和期末展览的作品选择方式一样——吉姆和学生在浏览学生的作品集时一起反思,共同挑选出一组作品,吉姆再从中选出最终的参展作品。与期末展览的不同之处在于:吉姆发现有时候该展览很难展出多样化的作品,因为学生非常想要展出自己想要父母看到的作品。
与胡桃山艺术学校的期末学生展一样,韩国留学生的回国展也是带有节日氛围的一件盛事。展览的开幕以及展览本身会吸引很多家长、朋友以及往届毕业生前来参加。对韩国留学生群体来说,这个展览是庆祝他们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
胡桃山艺术学校和波士顿艺术学校的展览实例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当然展览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每个学校会围绕展示学生创作的公共展览发展自己的校园文化。但我们列举这些实例旨在引发读者思考展览结构作为艺术学习的必要组成要素的重要性。尽管展览可以发展所有的工作室思维习惯,但是展览结构对每种工作室思维的培养不同于其他课堂。当学生在展览中学习技艺拓展时(或其他各种习惯时),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与在其他工作室课堂中不同的东西,一些可以拓展他们的艺术思维的东西。无论学生选择继续从事专业艺术生涯还是进入非艺术领域,展览结构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的作用、成功的必要条件,以及如何将艺术的意义以更有效的方式传达给更多的观众。目前在很多学校展览结构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就错失了利用该结构实现工作室思维习惯全面发展的良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