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统治阶层入据中国本土一个世纪,并没有吸收太多的汉文化。他们进入中国本土时是什么样子,在被逐出中国本土,回到蒙古本土时,几乎仍是什么样子。事实上蒙古帝国政府在撤出大都(北京)后,帝国即行瓦解。它所属的五个子国,窝阔台汗国早已被察合台汗国并吞(1308),元帝国亡于明帝国(1381),吐蕃宗教国自然脱幅(1381),察合台汗国(1369)与伊尔汗国(1386),先后亡于帖木儿汗国。只剩下一个一向疏淡,而又远在六千公里之外的钦察汗国,到了本世纪(十五)八十年代,也被俄国消灭(1480)。帝国的瓦解,中央政府组织,也跟着瓦解。不知道什么缘故,它没有回到它所来自的故都和林(蒙古哈尔和林),大汗反而跟一个部落酋长一样,逐水草而居,在沙漠上飘忽不定。总而言之,一切都恢复到十三世纪铁木真崛起前那种游牧生活方式,部落林立,互相战争。二百年帝国的伟大光荣,全成为历史陈迹。
蒙古十八任大汗脱欢帖木儿于逃出大都(北京)后,即逝世,他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之后,自二十任大汗起,二十一任大汗,二十二任大汗(其实只是酋长),无不死于谋杀。本世纪(十五)头十年1403年,二十三任大汗坤帖木儿又被他的部下鬼力赤刺死,蒙古更混乱不堪。
鬼力赤以后蒙古地区政治情况的发展,我们用下表示意:
鞑靼部落
十五世纪头十年——
蒙古二十四任大汗鬼力赤
1409年,被酋长阿鲁台所杀,立本雅失里。
蒙古部落
十五世纪头十年——
蒙古二十五任大汗本雅失里
1410年,被明帝国击败,投瓦剌部落被杀。阿鲁台降明帝国,封和宁王,寻又叛,与明帝国及瓦剌战斗不息。
十五世纪三十年代——
脱脱不花为脱欢所立,脱欢自任宰相。1453年,为也先所杀。
十五世纪五十年代——
小王子马儿可儿脱脱不花子,为酋长孛来(喀喇沁部),毛里孩(翁牛特部)所立。
十五世纪六十年代——
小王子马古可儿吉思为孛来所杀,毛里孩又杀孛来,立摩伦,又立满都督,均被部下所杀。蒙古混乱更甚。
十五世纪七十年代——
达延汗巴图蒙和二十任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六世孙。1470年立,统一蒙古,帝国复兴。1543年卒,分为下列四部。
十六世纪四十年代——
嫡孙居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部 林丹汗
长孙居河套鄂尔多斯部
次孙居河套以北土默特部 顺义王俺答
幼子居蒙古喀尔喀部(www.xing528.com)
瓦剌部落
十五世纪头十年——
顺宁王马哈木
1412年,杀本雅失里。1416年,被阿鲁台假借明帝国远征军名义击斩。
十五世纪三十年代——
脱欢马哈木子,杀其二叔,统一瓦剌部落。1434年,击斩阿鲁台。1439年,卒。
十五世纪五十年代——
天圣可汗也先脱欢子,1449年,掳明帝国皇帝朱祁镇(明英宗)。1453年,杀脱脱不花,自称天圣可汗。1454年,被大臣阿拉刺死,部众溃散。
十五世纪七十年代——
(瓦剌后改称“卫拉特”,又称“厄鲁特蒙古”,十七世纪时,分为下列四部。
十六世纪四十年代——
准噶尔部(新疆伊宁一带) 噶尔丹
杜尔伯特部(新疆北部)
土尔扈特部(新疆塔城一带)
上表包括本世纪(十五)之后,三个世纪间蒙古地区和明帝国有关的主要政治领袖人物的关系位置。
蒙古地区上有很多民族和很多部落,除了蒙古民族本身诸部落外,主要的还有突厥民族的两个部落:一个鞑靼部落,一是瓦剌部落。鞑靼部落即十三世纪的塔塔尔部落,跟蒙古诸部落是世仇,几乎被屠杀绝种。因为他们的牧地夹在蒙古跟明帝国之间的缘故,明帝国遂把蒙古人也称为鞑靼,对蒙古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
但鬼力赤却是鞑靼血统,他夺取政权后,使明帝国更振振有词地把蒙古当作鞑靼。可是鞑靼人无法做蒙古人的主人,鬼力赤不久就被蒙古一位强有力的酋长阿鲁台杀掉,另立本雅失里继位大汗。就在同时,一直屈服在蒙古统治之下的瓦剌部落,已经强大,在阿尔泰山(蒙古与新疆分界)一带游牧。现在乘着蒙古本土内乱,向东移动。有时跟蒙古诸部落合作,拥立一个傀儡可汗。有时跟蒙古诸部落对抗,互相攻杀。有时跟明帝国通商亲善,有时又向明帝国袭击劫掠。
由于蒙古支离破碎,明帝国的威胁,也相对减轻。缺少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持,使他们不能有通盘计划和通盘行动。野心勃勃的一些酋长,不过只贪图抢夺财物女子,并没有政治上的远大抱负。比过去匈奴、突厥、契丹、女真,所发出的沉重压力,现在的北方敌人,只能算作一些小小扰乱。
然而明帝国仍为此倾全国之力,重新兴筑万里长城和疏浚南北运河。前者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再度南下,后者加强江南军粮运输。万里长城自十世纪燕云十六州割给辽帝国后,便丧失作用。四百年来,几乎全部倒塌。明王朝建立,又恢复十世纪前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对抗的局势,兴筑长城,自属必要。于是从东方山海关,直筑到河西走廊嘉峪关。山海关至黄河一段,在本世纪(十五)初期完成。黄河至嘉峪关一段,于下世纪(十六)完成。这个长达两千三百余公里的全部新建工程,比起公元前三世纪秦王朝所修筑的只数百公里的连接工程,巨大艰苦,达百倍以上。明政府又沿着长城,设立九个边疆军区,称为九边:
南北运河是蒙古帝国的工程(七世纪时杨广开的那些运河,九世纪后都湮没了),但会通河(山东境内之南北运河)与清江浦(黄河与淮河合流处,江苏淮阴),已全部淤塞。本世纪(十五)初,重加挖凿。第三任皇帝朱棣又于二十年代1421年,把首都自南京迁到北京,这是一个进取性的措施。
朱棣是明帝国亲自深入漠北地区攻击北方游牧民族的皇帝之一,曾经五次亲征。第一次一十年代1410年,亲征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到达成吉思可汗铁木真即位的斡难河(鄂嫩河),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大败,本雅失里溃不成军后,投奔瓦剌部落。瓦剌王马哈木最初表示尊奉他,后来当自己的势力迅速向东挺进时,他不再接受蒙古的统治,就把本雅失里杀掉。于是瓦剌代替蒙古,跟明帝国为邻。第二次1414年,朱棣亲征瓦剌,到达土拉河(蒙古乌兰巴托南),马哈木大败。第三次二十年代1422年,亲征阿鲁台,到达阔滦海(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湖),不见敌踪。第四次1423年,再亲征阿鲁台,到达上庄堡(河北万全北),又不见敌踪。第五次1424年,再亲征阿鲁台,到达答兰纳木儿河(蒙古最东部哈拉哈河上游),派兵搜索,仍不见敌踪。回军途中,至榆木川(内蒙正蓝旗北),朱棣病死。
朱棣虽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但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人才,五次亲征,都不能捕捉到对方主力,予以决定性打击。除了第一次亲征有收获外,其他四次亲征,大军未发,四方皆知,敌人早已坚壁清野。然而,朱棣死后不久,中国进入第三次宦官时代,当权人物,相继竞赛昏暴,对北方游牧民族,便只有挨打的份,再无力还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