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辽和解,中国人史纲揭秘

宋辽和解,中国人史纲揭秘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辽帝国于前一年俘虏的宋帝国大将王继忠,深得耶律隆绪的礼遇。他乘机分析和解的利益与对抗的恶果,建议两国举行谈判,萧太后和耶律隆绪被他说服。于是赵恒表示,关南地区不可以割让,但宋帝国愿每年向辽帝国进贡,作为补偿,派遣曹利用再往谈判。宋帝国向辽帝国进贡,显然大失面子。以当时形势,和解实是最明智的决策。

宋辽和解,中国人史纲揭秘

宋辽两国的冲突,到了本世纪(十一)初叶,急转直下。

头十年1004年,辽帝国大举南征,皇帝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亲自统军,进入宋帝国本土之后,只使用少数军队攻击城市,主力却穿过原野,直趋黄河。深入四百公里,进抵澶州(河南濮阳),距宋帝国首都开封(河南开封),直线只一百二十公里。宋帝国朝野震动,皇帝赵恒(宋真宗)召集紧急会议,群臣们除了想到迁都外,别无他法。大臣王钦若是临江(江西樟树)人,他主张迁都升州(江苏南京)。另一位大臣陈尧叟是阆州(四川阆中)人,他主张迁都成都(四川成都)。只有宰相寇准反对,他主张御驾亲征。他说:“御驾亲征,对士气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可以制胜有余。何况敌人深入,我们坚壁清野,用奇兵切断它的粮道,它只有败退。一旦迁都,人心崩溃,帝国可能瓦解。”

赵恒采纳了寇准的意见,即行北上,进驻澶州(河南濮阳),登北门城楼,跟城外的契丹兵团对峙。这是大决战的前奏,但和解却早已暗中进行。被辽帝国于前一年俘虏的宋帝国大将王继忠,深得耶律隆绪的礼遇。他乘机分析和解的利益与对抗的恶果,建议两国举行谈判,萧太后和耶律隆绪被他说服。于是由王继忠写信给赵恒,透露辽帝国的弹性态度,赵恒遂派遣代表曹利用前往辽军司令部磋商。

当赵恒到达澶州之后,曹利用也从辽军司令部返回澶州。辽帝国坚持要索回上世纪(十)五十年代959年被后周帝国夺取的瓦桥关(河北雄县)以南的“关南地区”,包括莫州(河北任丘)、瀛洲(河北河间)。赵恒不肯接受,他希望的是没有损失的和平。但是辽帝国后卫部队已对莫、瀛二州开始猛烈攻击,危在旦夕,如果陷落,辽帝国的条件势必更苛。于是赵恒表示,关南地区不可以割让,但宋帝国愿每年向辽帝国进贡,作为补偿,派遣曹利用再往谈判。萧太后、耶律隆绪正占优势的时候,当然不肯让步,但曹利用提醒他们母子:“和解不成,只有战争。宋帝国现在是一个统一的帝国,不像分裂状态下的后晋政府。我们皇帝又亲自督战,士气激昂,你们未必一定胜利。而且宋帝国进贡,是把整批财宝直接送到陛下手中,而战争掠夺,只便宜了将士。”这些话正确地分析了事态的真相,结果议定宋帝国每年向辽帝国进贡银币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两国代表对天盟誓,签订和约,这就是有名的“澶渊之盟”。(www.xing528.com)

——上世纪(十)之前的货币,还是以铜铁铸造的“钱”为主,以一千个钱为一“缗”(贯、串),缗是最高的计算单位。本世纪(十一)两个条约所载,白银已成为主要货币,“两”已成为最高计算单位。这种改变,一直使用九百年。到二十世纪初叶,才再改为以“元”为最高计算单位。

宋帝国向辽帝国进贡,显然大失面子。但是,两国对抗,最好能把敌人消灭;如果不能,那么就只有忍气吞声跟它做朋友。长期的缠斗不休,再强大的国家都会因筋疲力尽而瓦解。以当时形势,和解实是最明智的决策。这是一次长时间的和解,从头十年1004年起,到下世纪(十二)二十年代1122年为止,凡一百一十九年。自八世纪中叶安史兵变,便沉沦在混战中二百余年的黄河以北大平原上的中国人民,初次得到安定。

——一百一十九年长期和平中,并不是没有争执。争执经常发生,但都由谈判解决。最大的一次争执发生于四十年后的四十年代1042年,辽帝国再度提出关南地区的要求。那时宋帝国正被新独立西夏帝国连连击败,结果增加每年进贡数量,共银币二十万两,绸缎三十万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