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解唐王朝的政治结构及机构-中国人史纲

了解唐王朝的政治结构及机构-中国人史纲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应先行了解唐王朝的政治机构。中国中央政府组织,到第三世纪曹魏帝国时,把九卿挤到次要地位,另行成立“尚书”“中书”二省,作为行政中枢。乙级机构秘书省,二世纪中期,东汉政府设立秘书监官员,负责保管及校勘政府所持有的图书。唐政府仍维持它存在,类似国立图书馆,当然只供应帝王和高级官员阅读,不向人民开放。翰林院,是唐政府创立的类似文化人聚会所,或高级官员储备所的官署。

了解唐王朝的政治结构及机构-中国人史纲

我们应先行了解唐王朝的政治机构。

中国中央政府组织,到第三世纪曹魏帝国时,把九卿挤到次要地位,另行成立“尚书”“中书”二省,作为行政中枢。经过继起各王朝帝国四百年来不断修正,到了唐王朝,遂成为下表所列的形态:

所谓崇官,即现代所称的国家元老,一种只有尊荣而没有实际权力的最高顾问。“三公”“三师”只是习惯称呼,事实上包括六种官位: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他们只支领俸禄,不干预国家政务。

乙级机构秘书省,二世纪中期,东汉政府设立秘书监官员,负责保管及校勘政府所持有的图书。三世纪初,三国时代之曹魏帝国政府,把秘书署扩大成为一个“省”,而命秘书监作为首长。唐政府仍维持它存在,类似国立图书馆,当然只供应帝王和高级官员阅读,不向人民开放。翰林院,是唐政府创立的类似文化人聚会所,或高级官员储备所的官署。唐王朝初建时,各地经学家(研究儒书“五经”的学者)、文章家(专门写宣言、文告,或短篇论文之类的知识分子)、预言家(星相占卜)、艺术家(包括画家、雕刻家),纷纷向首都长安集中。皇帝特别指定一个处所,招待他们之中最杰出的若干人士,以便随时召见。这个处所称翰林院,由年高德劭的一位担任首长,称翰林承旨,其他人士则称翰林学士。以后各色人等陆续淘汰,只剩下文章家,专为皇帝撰写诏书。因为汉字和文言文运用困难,一个人至少要有二十年以上的刻苦努力,才能胜任。文章家在这方面的特殊能力,很受到皇帝的重视。因之翰林学士往往比其他官员容易升迁到宰相地位,所以当时称翰林学士为“储备宰相”(内相),成为知识分子最羡慕的一种职位。御史台负责监察弹劾,首长御史大夫,副首长御史中丞,以及所属诸御史。他们是皇帝的耳目,但也不时反映民意。

丙级机构九寺,即九卿办公官署,从次要地位又再被挤到政府的角落,职务和权力都非昔比,大半被尚书省六部所夺,唐王朝九卿的职掌跟秦王朝的职掌大不一样。

一、太常寺,负责典礼布置跟宫廷医药。

二、光禄寺,祭祀用品跟宫廷饮食供应。

三、卫尉寺,管理军械库。

四、宗正寺,处理皇族事务,如继承封爵、保护坟陵之类。

五、太仆寺,马匹牧养跟牧场管理。

六、大理寺,最高法院。

七、鸿胪寺,藩属事务部。

八、司农寺,农林部。

九、太府寺,负责宫廷费用供应,也就是皇帝的私人钱库。

丁级机构四监是尚书省的附属机关,但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一、国子监,隶属礼部,即国立京师大学,设六个学系:国子学系、太学系、四门学系、律学系、算学系、书学系,每学系有若干教授(博士)。

二、将作监,隶属工部,负责政府重大土木建设工程。

三、军器监,隶属兵部,就是兵工厂。(www.xing528.com)

四、都水监,也隶属工部,负责水利建设工程。

最后,我们叙述行政中枢,即甲级机构的“三省”。尚书、中书二省,是三世纪曹魏帝国的旧制,不过尚书省所属六部的权力,更为扩大,实质上已完全代替了九卿,他们的职掌在下表中已加说明。六世纪北魏帝国和南梁帝国时,又在这二省之外增加门下省——因它设在宫门之下而得名。于是中央政府遂成为三省,具有下列的编制

中书省

首长:中书令(正二品)

副首长:侍郎(正三品)

属官司或属署:右散骑常侍(高级顾问·从三品)、右谏议大夫(高级谏官·正四品)、中书舍人(法令规章厘定撰写·正五品)、起居舍人(记录朝政·从六品)、通事舍人(礼仪官员·从六品)、右补阙(低级谏官·从七品)、右拾遗(低级谏官·从八品)

门下省

首长:侍中(正二品)

副首长:侍郎(正三品)

属官司或属署: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御前监督官·正五品)、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记录皇帝言行·从六品)

尚书省

首长:尚书令(正二品)

副首长: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从二品)

属官司或属署:

三省职权的划分: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普通情形下,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由中书舍人(中书省专门委员)先用书面写出各人的意见,送呈中书令,征求同意,然后提出会议,由会议做出决定,奏报皇帝。皇帝批准后,再交中书省,用皇帝名义,发布诏书。在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时,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而给事中且有把诏书退回(封敕)的特权。如果门下省没有异议,则副署之后,即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整个帝国政令,在这种方式下运转。

——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只有尚书省有其存在价值,但没有像国会之类或像罗马元老院之类会议性质的制衡机构。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人权思想,政治思想中缺少民主思想,再多的农民暴动或民变政变,因缺少这两大思想的最高指导原则,所以始终无法产生代议政治或其他任何种类的民意机构。

三省首长是当然宰相,但因李世民大帝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的缘故,大臣们不便于再称这个官号,尚书省遂一直由副首长尚书仆射(执行长)代理首长,成为当然宰相之一。除此之外,其他官员——大多是中书、门下二省副首长(侍郎)或六部首长(尚书),皇帝命他“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时,同样也是宰相。所以宰相名额,总在三人以上,而以声望最高的一人为首相,不过并没有首相名义,他只有影响力,而没有法定权力。诸宰相除了定期会议外,还要定期在政事堂共同进餐,以更多的时间会商国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