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视抗日战争:双方表现反差及反省力量的关键差异

正视抗日战争:双方表现反差及反省力量的关键差异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0年12月7日,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的一幕,令欧洲和世界动容。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是欧洲实现和解、保持和平稳定的要因。日德表现迥异的关键在于促使两国反省和承担战争责任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不同。另一方面,德国地处欧洲中部,来自周边国家的压力更大,如果不诚心认罪和道歉,就不可能被欧洲接纳。然而,日本自我反省的动力却不足。

正视抗日战争:双方表现反差及反省力量的关键差异

1970年12月7日,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的一幕,令欧洲和世界动容。德国历届政府不仅承担战争罪责,向纳粹受害者道歉赔偿,无限期追究纳粹罪犯,而且还通过各种方式警醒世人,防止纳粹思想的流传。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是欧洲实现和解、保持和平稳定的要因。反观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屡屡倒行逆施,也导致日本亚洲外交陷入“历史泥潭”。日德表现迥异的关键在于促使两国反省和承担战争责任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不同。

首先,来自外部的压力不同。一方面,德国战后被美、苏、英、法4国分区军事占领,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去垄断化和民主化改革。日本战后被美国单独占领,出于冷战的考虑,美国很快将改造削弱日本的政策变为扶植援助日本的政策,对日本的改造并不彻底。另一方面,德国地处欧洲中部,来自周边国家的压力更大,如果不诚心认罪和道歉,就不可能被欧洲接纳。日本则独处一隅,战后中、韩等周边国家实力薄弱,同时又疲于应对国内外的各种危局,无暇顾及日本。甚至当亚洲国家向日本抗议时,日本也感觉不到如德国所面临的压力,因为它仍可以借助日美同盟维持对外关系。

其次,源于内部的动力不同。一方面,德国是在顽强抵抗被彻底打败后投降的,纳粹政权被完全打碎,东、西两德政权同过去的纳粹没有丝毫的继承关系。这是德国能够彻底清除纳粹历史的政权基础。然而,日本自我反省的动力却不足。日本在盟军并未进入本土时就宣布投降,战后不但保留了天皇制,政府的大部分机构也被延续,甚至被定为战犯的政治家重新进入政界,也就不可能对自我进行彻底否定。另一方面,短短30年经历的两次战败苦痛促使德国痛定思痛,彻底摒弃军国主义和纳粹。日本虽也遭受战争之痛,还遭到原子弹轰炸,但这却使日本产生一种悲情的受害意识,反而更多关注战争对自己的伤害。(www.xing528.com)

再次,德国是基督教国家,“原罪——认罪——赎罪”逻辑下公开认罪和忏悔对于德国并非是耻辱和难堪的事情。日本的耻感文化错误的民族优越感反而使其即使认识到错误,也不想低头认罪,特别是不愿向自己眼中的周边弱国认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