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以张灵甫为例展开话题。因为《红日》、《南征北战》的小说和电影,张灵甫成为众所周知的反面人物,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还是抗日名将。对于无数的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军队基层官兵,那么就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抗战事迹了。张灵甫在抗战中究竟做了什么?应如何评价张灵甫在抗战中的表现?
张灵甫的抗战生涯实际上应该从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开始算起。有的地方说张灵甫参加了淞沪会战,实际上张所在的国民党第51师参加了淞沪会战,但张本人并没有参与这一开战以来规模前所未有的会战。
在淞沪会战失败后,国民党军队向南京撤退,日军也跟随其后向时为中国首都的南京发动进攻,张灵甫就在此时开始了他的抗战军事生涯。他在第51师担任第305团上校团长,很快就在南京外围的战斗中负伤。这一事件留在了当时第51师的战斗详报中,具体文字记述如下:“(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八日晚,我奉命放弃淳化,该团(第305团)即负责掩护我第一线部队之转移,在管头上方镇附近与敌激战甚烈,该团团长张灵甫负伤,连长伤亡五员,排长以下伤亡六百余名。”
之后,1938年2月,张灵甫升任国民党第153旅副旅长,9月升任第153旅少将旅长。在此期间,张率部随第51师参加了规模空前的武汉会战。在其中的万家岭会战中,张灵甫指挥第153旅下辖第305、306团以及第151旅的第302团反攻德安的张古山之敌,阻止日军南进。此战中他派出一支突击队攀藤附葛,从人烟绝迹的崎岖峡谷偷渡,配合正面进攻,夹击日军,夺取了张古山。日军在飞机、重炮掩护下进行反扑,把张古山阵地炸成一片焦土。张灵甫指挥部队顽强战斗,白天退却,晚上夺回,与敌人反复争夺了5昼夜。他腿部受伤,仍坚持指挥战斗。这时,第4、32、66军协同第74军在左右两翼突破了日军第106师团的防线,乘胜追击,收获了九江以南的全部失地,阻滞了日军南进,给予日军大量人员杀伤,史称为“万家岭大捷”、“德安大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第六处处长、作家田汉在长沙曾以此战役为题材,编写了活报剧在当地演出。剧中就有张灵甫的角色,张灵甫因而名噪一时。战后,张灵甫率部随第74军开赴奉新、高安一带休整。
1939年4月,第74军奉调入赣,参加南昌会战第二阶段的反攻南昌战役。此次战役中,第51师攻克高安,直逼南昌。就在进攻高安的作战中,张灵甫在城北被日军机枪打断右腿,后送至桂林。6月,张灵甫担任第51师步兵指挥官。
1939年9月,张灵甫随第74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年冬,张灵甫升任第58师副师长。1941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上高会战。在上高会战中,第74军作为决战兵团,负责正面防守,第58师奉第74军军长王耀武命令,在高安以西、棠浦以东一带牵制日军。张灵甫协助师长廖龄奇指挥作战,命令战士挖陷阱、埋地雷,阻止敌人重武器前进;组织机枪火网或白刃格斗,对付敌人步兵冲锋等,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由于日军飞机、大炮多,攻势凶猛,第58师官兵伤亡众多。第172团团长明灿向师部打电话请示行止时,张灵甫命令说:“哪怕打到最后只剩下你一个人,也必须守住阵地!”放下电话,张灵甫即赶赴前沿阵地,出谋划策,帮助团长指挥部队,坚守阵地。这次战役,第58师以2000余人伤亡的代价,协同第74军其他部队在上高县、北下陂桥阻击了日军攻势。会战结束后,第74军获“飞虎旗”,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等受到嘉奖。
1941年10月,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张灵甫所部星夜兼程,与日军重兵激战于春华山、永安、黄花市。战后张灵甫升任第58师师长,并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
1943年冬,常德会战爆发,张灵甫率第58师在常德以北阻击日军第34师团佐佐木支队、第13师团第116联队,向扁担垭、赤松山、亚门关发动猛烈攻击,并击退日军的夜间化装偷袭,有力地支援了常德的正面防御作战,获国民政府授予的四等云麾勋章。
1944年5月,张灵甫升任第74军副军长并兼第58师师长。第四次长沙会战开始,6月中他率部与日军第40师团激战宁乡5昼夜,予敌重大杀伤,确保日军最终未能攻占其防区。衡阳保卫战开始后,1944年7月,张率部从湘潭公路青树坪转衡宝公路,参加衡阳外围战斗,主攻鸡窝山日军据点。1944年7月下旬,他令第173团担任侧翼掩护,第172团在军山炮连和师迫击炮营的配合下,对敌人施行强攻,歼灭敌人,占领了鸡窝山。接着,他又指挥所部向衡阳进逼,抵达市郊五里牌。这时,守卫衡阳的第10军军长方先觉突然向日寇投降,坚守47天的衡阳终于陷落。但是,张灵甫还是获得了三等宝鼎勋章。
1944年10月张灵甫赴重庆参加军官培训,次年3月进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二期深造,因而错过了抗战的最后一次大型会战——雪峰山会战。
以上就是张灵甫在抗战中的履历,在第一线作战从上校团长一步步升至少将副军长。
关于张灵甫在抗战中到底是“将”还是“校”,虽然其名义上的叙任军衔在抗战中大部分时间只是上校,但从职务军衔联系其指挥部队的规模,1938年职务军衔升为少将旅长的张灵甫就已经是将不是校了。其实,无论张灵甫是“将”还是“校”,核心是张灵甫是否符合“抗日名将”资格。无论纠结于“将校身份”,抑或是“独立指挥会战”,还是“战绩”等等,核心不外如此。但是,问题在于在此之前有一个国家认证的“抗日名将”标准吗?我们并未查到有这样一种标准的认定。
事实上,在国内史学报刊书籍中,被称为“抗日名将”的大有人在。除了大家熟悉的张自忠、戴安澜、左权、赵登禹等,也有相当数量他人同样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理由不予承认其“抗日名将”身份的。(www.xing528.com)
例如打响全国抗战第一枪的团长吉星文[1],他是1937年任第219团团长,1938年任第109旅旅长,1939年任第37师师长至1946年,其军职与张灵甫恰在同一时段内相差仿佛;又如牺牲时为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兼第16旅旅长的罗忠毅[2],1937年为新四军第2支队参谋长,1941年末牺牲时为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兼第16旅旅长,与同时张灵甫的军职也约相同等级;再如1938年牺牲于台儿庄的副师长周元[3];还如1940年任第129师新8旅旅长的张维翰[4];甚至如牺牲时为国民党军团长的杨怀[5]、游击队长张甲洲[6]……我们还可以继续列举下去。这些可以用那些否认张灵甫“抗日名将”身份的同样或相似理由否定掉的“抗日名将”们,他们“抗日名将”的头衔难道就不许叫吗?
自然不是,实际上,“抗日名将”的头衔是中国的民众对那些在抗日战争中奋起反抗日军并对日军造成一定打击的中国中高级军官的爱称,本来就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不同的人心中自然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但想用自己心目中的标准规范别人的定义,不许别人成为“抗日名将”,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呢?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一种意见从道德层面出发,指张灵甫在抗战前曾枪杀妻子,道德败坏,不配被称为“抗日名将”。其实,中国古代与“兵圣”孙武齐名合称“孙吴”的大名将吴起正是一个“杀妻求将”而在道德上一直遭到批评的人物,但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没有否认其名将的身份。用道德来否认名将身份,是否得把吴起先开除出“名将”之列呢?由此可见,无论从抗战时期的经历、战绩、军衔身份以及任职等各方面看,在“抗日名将”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国家标准且大量相似履历的将领也被称为“抗日名将”的条件下,称张灵甫为“抗日名将”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认为:抗日战争既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反侵略战争,那么凡是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不论是任何阶级、党派、民族、地位,不管他们在其他时期做了什么,单论其抗战历史都应该得到肯定和赞扬,而不应否定他们的抗战事迹与地位,以使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彪炳史册,激励后人。这与批判他们在其他时期所犯下的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并不矛盾。
注释:
[1]《抗日名将吉星文》,载《史学月刊》1992年第3期;《吉星文:打响全民族抗战第一枪的“抗日名将”》,载《党史文苑》2010年第19期。
[2]《新四军抗日名将罗忠毅》,载《人民日报》2011年3月16日。
[3]《抗日名将周元》,载《文史春秋》2004年第7期。
[4]《鲁西北抗日名将张维翰》,载《中国作家》2006年第8期。
[5]《身先士卒的抗日名将杨怀烈士》,载《红岩春秋》2005年第6期。
[6]《张甲洲:让周恩来热泪横流的抗日名将》,载《文史精华》2008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