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联参战:雅尔塔协定的缔结与时间线

苏联参战:雅尔塔协定的缔结与时间线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苏联参战的正式讨论,应该是缘起于1943年10月的苏、美、英三国莫斯科外长会议。此外,三国首脑还协商了苏联参战的问题,达成了秘密的《雅尔塔协定》。如果说德黑兰会议时苏联参战还是一种意向性承诺的话,那么《雅尔塔协定》的秘密签署则表明苏联已经在法定意义上承担了出兵参加对日作战的义务。此时,距离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正式承诺苏联参战还有9个多月的时间。

苏联参战:雅尔塔协定的缔结与时间线

关于苏联参战的正式讨论,应该是缘起于1943年10月的苏、美、英三国莫斯科外长会议。但是,据西方有关文献记载,早在“珍珠港事件后,麦克阿瑟马上表示,希望苏联对日本采取行动。但是美国人在莫斯科办的交涉没有成功:斯大林拒绝举行任何会谈,拒绝通任何消息,也拒绝任何种类的合作,即使机密的合作都不行。直到德国对苏联的威胁已经消退,斯大林才修改了他的态度”。[1]我们说,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有根据的,但是对斯大林的要求似乎过于苛责。试想: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不到半年,即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苏联大片国土沦丧,战略上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这时,若要求斯大林对日本采取行动,无异于使其陷于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更加被动的局面。因此,即使斯大林有对日本采取行动的愿望,也没有这种能力。俄罗斯历史学家阿纳托利·科什金在《斯大林如何对日开战》一文中印证了这一点。他在该文中写道:“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1年1月向斯大林发出请求,希望苏联派兵对日进行军事打击。当时,美国想借助苏联领土对日本进行大规模轰炸。斯大林拒绝了罗斯福的建议,他的理由是,对日宣战会削弱苏联攻打希特勒军队的实力,从而给德国以可乘之机,给苏联及所有盟国带来损失。”“遭拒绝的罗斯福于12月11日表示,对斯大林的这一决定,他感到非常遗憾,但如果他是斯大林,他也会这样做。”[2]到1943年,苏德战争的战略态势才发生了对苏联有利的变化。这一年,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到意大利投降,同盟国已经逐步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主动权。为了尽早结束这场战争,并就战后安排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同盟国之间开始酝酿举行首脑会议的问题。是年10月19—30日,“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为首脑会议做准备。三国就缩短战争时间可能采取的种种措施达成了协议,确定1944年春天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斯大林允诺在打败德国后,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3]这次会议决定在德黑兰召开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德黑兰三国首脑会议前夕,即同年同月22—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中国的蒋介石委员长在开罗举行首脑会议,主题为中国问题,并发表了《开罗宣言》,其中宣布“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4]然而,就在此次会议期间,罗斯福还密谋策划了一项有损中国的交易,那就是迫使蒋介石有条件地接受了把大连变为国际自由港的所谓“建议”。其实,“罗斯福之所以在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之前匆匆忙忙把蒋介石拉到开罗,就是为了与蒋介石就出让中国东北的某些权利给苏联一事达成协议,然后再以此去换取斯大林同意对日作战”。[5]在随后于11月28日—12月1日举行的美英苏三国德黑兰首脑会议上,“美英方面试探了苏联关于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苏联要求归还整个库页岛,并得到千岛群岛。斯大林还渴望远东获得一个不冻港。罗斯福利用他在开罗会议期间与蒋介石达成的默契,提出大连港可以作为自由港。斯大林答应在欧战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6]应该说,到这时为止,苏联参战充其量只能算作一种意向性承诺,因为当时苏德战争远未结束。

时至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国战场上,日本侵略军被中国抗日军民死死拖住,其战略主动权几乎丧失殆尽;在太平洋战场,美军的战略反攻节节胜利,战火逐渐燃向日本领空和领土;在欧洲战场的西线,自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后,美英联军势如破竹,德军节节败退;在欧洲战场的东线,苏军的全线反攻频频告捷,矛头直指德国本土。总之,德、日法西斯失败的大局已定,当务之急是同盟国家如何协调一致,最终消灭法西斯,并就战后国际秩序预做安排。正是适应这种全新形势的需要,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于1945年2月4—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雅尔塔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击败德国和对其实行分区占领、成立联合国等多项议题,并公开发表了含有上述内容的会议公报。此外,三国首脑还协商了苏联参战的问题,达成了秘密的《雅尔塔协定》(由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亲自签署)。其中规定:“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包括“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等。[7]尽管《雅尔塔协定》内还冠冕堂皇地写上了尚须征得中国方面同意的一段话,但那不过是一种欲盖弥彰的小伎俩。事实上,随着三巨头的签字生效,无论中国方面作何反应也已无济于事。

如果说德黑兰会议时苏联参战还是一种意向性承诺的话,那么《雅尔塔协定》的秘密签署则表明苏联已经在法定意义上承担了出兵参加对日作战的义务。

然而,苏联何时启动参战准备工作,似无确切的答案,因为那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从理论上说,自从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作出苏联参战的承诺后,就有可能随时启动相关的准备工作。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一篇专访文章中,一位苏联红军老战士、现任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瓦西里·伊万诺夫的亲身经历为此提供了一条宝贵的线索:“1944年初,伊万诺夫被派往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参谋部担任作战参谋。同年4月,鉴于德国法西斯的覆灭已是大势所趋,第三方面军的精锐部队被调往苏联远东地区,准备同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作战。”[8]

由此可见,1944年4月,也就是说德黑兰会议结束不到半年,苏联已经着手将部分主力部队东调。此时,距离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正式承诺苏联参战还有9个多月的时间。到了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特别是德国投降后,苏联明显加快了准备参加对日作战的部署。1945年5月,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建立远东军总指挥部,任命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总司令,下辖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远东第二方面军共3个方面军及两支海军舰队,即太平洋舰队和红旗阿穆尔舰队。6月3日,苏联国防委员会作出大规模调动兵团的决定,包括增强远东苏军的实力装备以及为此而加强远东地区铁路的技术保养和维修工作。到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前,部署在远东的苏军已达174.7万人、2.6万门火炮、5500辆坦克、5300架飞机、670艘舰艇。[9]

注释:

[1][法]亨利·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第416页,商务印书馆,1981。

[2]《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系列(2):苏联对日宣战内幕》,载《参考消息》2005年4月13日。(www.xing528.com)

[3]颜声毅等:《现代国际关系史》,第425、426、428-429页,知识出版社,1983。

[4]方连庆、杨淮生、王玖芳:《现代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下册,第31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颜声毅等:《现代国际关系史》,第425、426、428-429页,知识出版社,1983。

[6]颜声毅等:《现代国际关系史》,第425、426、428-429页,知识出版社,1983。

[7]方连庆、杨淮生、王玖芳:《现代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下册,第36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8]吕岩松、马剑:《“这是我们共同的节日”——访俄罗斯反法西斯老战士伊万诺夫》,载《人民日报》2005年5月2日第3版。

[9]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策6卷,第567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