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军战局崩溃:加速抗日战争

日军战局崩溃:加速抗日战争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日军置主要威胁于不顾,“胜仗”的代价却是总崩溃的加速!该群岛的夺取,使美国战略空军获得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轰炸的空军基地。日本军政当局将马里亚纳群岛视为日本本土的防波堤。一旦日军减轻对解放区的压力,共产党军队即迅速发展壮大,对日本后方构成严重威胁。为确保本土及周边地区安全,日军被迫从华中、华南实施战略收缩。

日军战局崩溃:加速抗日战争

日本在盟军逼向“绝对国防圈”时,当务之急应该是而且必须是集中有限机动兵力阻止盟军的进攻,保障帝国生存。自帝汶岛到荷属几内亚,经菲律宾群岛到帛硫、马里亚纳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直到日本本土,在长达4000英里的防务线上,日本只配备了17个师团。

就是最重要的菲律宾,日本在莱特湾大战前夕也只有18万陆军[1]日军置主要威胁于不顾,“胜仗”的代价却是总崩溃的加速!

1944年夏初,“美国海军比日本舰队强大五倍”。[2]凭借强大的海空优势,盟军开始对日本“绝对国防圈”的纵深区域发动全面反攻。西南太平洋盟军在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下,1944年5月从西侧绕过日军主要基地拉包尔,7月进抵新几内亚最西端,打开了通往菲律宾的通路。中太平洋美军尼米兹统率下用越岛进攻战术,绕过许多孤立的日军岛屿阵地,先后攻击了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的主要岛屿,迅速摧毁了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到1944年9月15日,美军两支进攻部队合攻摩罗录和帛硫群岛,“双叉”合拢。[3]

尤其是夺取马里亚纳群岛,使盟军渗透到日本防卫圈内部,切断了加罗林群岛、新几内亚日军同日本本土的联系,破坏了日本联系本土与南洋占领区的海上交通线,日本名将南云忠一因此而自杀。该群岛的夺取,使美国战略空军获得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轰炸的空军基地。后来美军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B-29轰炸机就是从马里亚纳群岛中的提尼安岛起飞的。这使日本企图通过“1号作战”抑制美军空袭日本本土的计划终为画饼。

日本军政当局将马里亚纳群岛视为日本本土的防波堤。该群岛的丧失,意味着美国反攻的潮水将直接冲向日本本土。为此,马里亚纳群岛的失陷导致了日本军事、政治危机。7月20日,东条内阁倒台,代之以小矶—米内联合内阁[4]东条英机终于因自己的错误决策尝到了苦果。

1944年7月27日,日本大本营将“绝对国防圈”压缩到千岛群岛、日本本土、所占中国领土台湾和菲律宾一线,以防美军在这些地区随时登陆。[5]美军于10月发动菲律宾战役,在莱特湾海战中击败日本残余的海军主力,“自明治建军以来,精心建设的日本大海军,至此完全支离破碎”[6],日本联合舰队失去远洋作战能力,美国海军可以几乎不受抵抗地直逼日本列岛。此外,美军控制菲律宾,可以切断日本从荷印、缅甸等占领地获取石油橡胶、锡等主要战略物资的重要交通线,困死日本。同时,也可以把海上攻势和亚洲大陆的反攻结合起来。日本终要为东条英机的决策付出代价了。

1944年,敌后战场我军作战共2万余次,毙伤日军22万余人,歼灭伪军6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近3万人,收复国土8万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00余万。到年底,敌后根据地人口达9150万,部队发展到78万人,民兵发展到170万人。[7]解放区的局部反攻,把日军压缩到大中城市周围和主要交通线上及沿海重要地区,为转入全国规模的反攻创造了条件。

当时,在华北华中敌后坚持抗战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比国民党军队更注意发动群众,因而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扩展能力。一旦日军减轻对解放区的压力,共产党军队即迅速发展壮大,对日本后方构成严重威胁。在后来的大反攻中,共产党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和辉煌战果也说明了这一点。

日本军队质量上的优势,只有在狭小的战场上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日军占领区越大,补给线越长,兵力越分散,质量上的优势就越难得到有效发挥。何况中美空军拥有制空权,豫湘桂战役中蒋介石嫡系主力几乎未受损失(反而因装备美式化而战斗力剧增),使日军在中国战场的生存更加困难。为确保本土及周边地区安全,日军被迫从华中、华南实施战略收缩。随着日军回撤,中国军队尾随追击,揭开了大反攻序幕。

在豫湘桂战役中,日军未能在湖南乘机夺取湘西芷江机场,后来中美空军以芷江为基地空袭日本本土。为解除威胁,日军1945年春发动湘西战役,却被从缅北调回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击败,既表明“1号作战”的失策,也意味着日军覆灭的开始。

为发动豫湘桂战役,日军抽走了东北的精锐第27师团及大量补充部队,使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战备受到严重削弱,不仅无力牵制西伯利亚苏联红军,而且在稍后苏蒙联军攻入中国东北时,几乎不能组织有效抵抗,从而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覆灭。日本关东军到苏联参战时仅剩下24个师团、11个旅团、160辆坦克、150架飞机(不包括500架教练机),战斗力仅是以前的1/3。[8]苏联则出动174.1万人、3万门火炮迫击炮、5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170余架飞机。[9]一场不成比例的会战,葬送的不单单是关东军,更是日本负隅顽抗的决心。

被誉为“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作为战略总预备队,却被零碎抽调参加关内作战,不能发挥集团优势,因而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和原定的价值。

日军在华中、华南一系列军事成就,削弱了国民党军(主要是杂牌军)对中东部地区的有效控制。在盟军打击下,日本迅速投降,出乎国民党预料。共产党军队因1944年局部反攻和1945年春季攻势,控制了华北、华中大片战略要地,大大扭转了战局。(www.xing528.com)

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使蒋介石政府处境险恶,不得不更多地依赖美国的支持。甚至罗斯福派赫尔利为驻华大使,其使命包括“防止国民政府的崩溃”。[10]这使美国更多地介入中国内部事务,也使蒋介石集团失去抗战中取得的“民族领袖”地位,滑向中华民族的对立面。于是,国民党的最终崩溃也只是时间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豫湘桂战役不仅葬送了一个帝国,而且催生了一个共和国。

注释:

[1]王振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第28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2][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册,第26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高明振等主编:《现代世界史》,第280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胡德坤、罗志刚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第443—444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5]胡德坤、罗志刚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第444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6]日本防卫厅战史室:《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下册,第43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7]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9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日]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第170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

[9]胡德坤、罗志刚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第46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10]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册,第406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