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密度是描述地面被水系切割破碎程度的一个指标。沟壑密度是气候、地形、岩石、植被等因素综合影响的反映。沟壑密度越大,地面越破碎,平均坡度增大,地表物质稳定性降低,且易形成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加剧。因此,沟壑密度的测定,对于了解规划研究区地表发育特征、水土流失强度、水土保持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沟壑密度也称沟谷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沟壑的总长度,单位为km/km2。
具体提取过程如下:
▷ 步骤1:沟谷网络的提取。
首先,对原始DEM数据(xianyudem)进行“填洼”分析,获取无洼地DEM(filldem),然后进行“流向”(flowdir)分析和“流量”(flowacc)分析,获取汇流累积量。该过程与上一小节的山脊线、山谷线的提取中的过程完全一致,不再赘述。
其次,使用“栅格计算器”进行栅格河网的生成。栅格河网的生成需要设置一个汇流累积阈值,超过该阈值则产生地表径流,形成河网水系。本例中设置为1 000。打开“栅格计算器”,在定义地图代数表达式为"flowacc">1 000;并定义输出栅格的路径(shiyan03文件夹下)与文件名称(hewang)。
最后,点击“确定”按钮,执行栅格计算,获取河流网络(图3-32)。
图3-32 提取的河流网络(累积汇流量大于1 000)
▷ 步骤2:栅格河网矢量化。
首先,在ArcToolbox中点击“Spatial Analyst工具”—“水文分析”—“栅格河网矢量化”,弹出“栅格河网矢量化”对话框(图3-33)。定义“输入河流栅格数据”为hewang;定义“输入流向栅格数据”为flowdir;定义“输出折线要素”的路径(shiyan03文件夹下)和名称(rivernet)。“简化折线(可选)”默认状态为选中,即对要素进行去点操作以减少折点数。本例采用默认设置。点击“确定”按钮,执行栅格河网矢量化命令,得到rivernet.shp矢量河网文件(图3-34)。
图3-33 “栅格河网矢量化”对话框
(www.xing528.com)
图3-34 得到的矢量河网文件(rivernet.shp)
由于生成的矢量河网文件中含有非河网的要素,使用“选择”—“按属性选择”工具,将GRID_CODE等于1的河网线要素选择并导出,生成纯河网线要素组成的文件rivernetnew.shp。
▷ 步骤3:伪沟谷的删除。
由于基于DEM的河网提取是采用最大坡降方法,在平地区域的水流方向是随机的,因而容易产生平行状河流,这种平行状的沟谷多数为伪河谷,需要借助山体阴影晕渲图、等值线图、真实河流现状图等,以手工编辑方式将伪河谷剔除。
具体操作步骤为:
首先,在ArcMap中加载“编辑器”工具条,点击编辑器中的“开始编辑”,弹出“开始编辑”对话框(图3-35),选择“rivernetnew”,点击“确定”按钮,rivernetnew处于可编辑状态。
图3-35 “开始编辑”对话框
然后,点击编辑器工具条中的“编辑工具”,点击选择那些平行状的沟谷,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等所有的伪沟谷删除完之后,点击“编辑器”下拉菜单中的“保存编辑内容”,对所做修改进行保存,并点击“停止编辑”退出编辑状态。
▷ 步骤4:计算整个研究区的沟壑密度。
首先,打开rivernetnew数据的属性表,添加一个名称为“Length”的字段,在属性字段“Length”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字段快捷菜单,点击选择“几何运算”,弹出“几何运算”对话框。定义计算属性为“长度”;坐标系为“使用数据源的坐标系”;定义单位为“米”(m)。
然后,点击“确定”按钮,执行几何运算命令,该字段被自动赋值。
最后,在属性字段“Length”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字段快捷菜单,点击选择“统计”,进行字段“Length”的统计分析,得到规划研究区的沟壑总长度为2 082 284.399 551m(即约2 082.284km),由此可以得到整个规划研究区的沟壑密度为2 082.284km/2 844.171km2=0.732 1km/km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