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的理论假设、结构图示和内涵分析,可以看到自我控制理论构想是建立在先前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或理论基础上的,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和想象提出来的。虽然还有待后面的实证研究来证实,但就其思想而言,具有一些优势。
1.理论上的整合性
该理论的提出吸收了很多理论思想,其中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夏皮罗的人类控制整合理论、班杜拉的三方互惠决定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和贡献。所以我们的自我控制理论自然吸收了他们的精华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整合了他们的理论。
我们构想的自我控制系统整合了夏皮罗的控制模式理论,积极自主的控制模式是“阳”,积极顺从的控制模式是“阴”,强调阴阳平衡、阴阳转化。把它放到生命圈、社会圈和宇宙圈三维时空中,使其理论的思想更具系统结构性和辩证变化性。
理论构想六大要素及其要素间的网络双向关系,整合了班杜拉的自我调节模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吸纳了他的双向决定论的思想。但我们理论认为要素间的关系为双向多元网络状(类似于人的神经网络系统和血液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有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作用,是一个类似于人的“人”有机自组织系统。这更能说明人自我控制的复杂变化性。班杜拉的自我调节模型是间接的: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但实际上将每一个环节展开分析时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提出的六要素既简洁又根据结构型和变化反馈性。自我控制系统是以自我规划为核心的“阴阳五行”系统。
自我觉醒还可以从外显和内隐的角度去理解。外显为阳,内隐为阴。这样就可以把社会认知和内隐社会认知、意识和无意识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精神分析理论和内隐社会认知理论是一种整合。
理论构想与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发生认识论统一起来,在某种意义上,“阳”积极自主控制模式就是“同化”,而“阴”积极顺应控制模式就是“顺应”,二者也要平衡。
理论构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思想统一起来,“阳”积极自主控制模式像“儒家”,强调内圣外王,积极入世,而“阴”积极顺服控制模式就像“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淡泊出世,这二者也要平衡,诚如一句箴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理论构想与当代中国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统一起来,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和物质决定意识对立统一,就是积极自主控制模式(阳)和积极顺服控制模式(阴)的对立统一,二者平衡。
理论构想也如同Shapiro所讲,将西方心理学偏好个体自主能动的文化和东方道家强调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思想统一起来,将追求人类利益和宇宙意义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理论上整合性使其具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支持。
2.实践上的指导性(www.xing528.com)
科学理论有两种范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从实证数据中归纳形成;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从理性思维演绎而来。二者都可以成立,当然也需要对方的方法(自下而上需要进一步自上而下,同样自上而下需要进一步自下而上)加以完善。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组织数据,描述、解释和预测,进而指导干预或实践。所以,本理论的提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范式,当然也需要实证研究来检验,我们后面的研究会对此设计检验。但即便没有实证研究,因其有很强的理论基础,也应该对实践具有指导价值。如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虽然没有实证的研究(该理论提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其不拘方法,强调理论的生态效度),但它对实践的指导价值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该理论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性优势。
该理论构想将实践教育培训领域中成功学的两种范式统一起来。根据斯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研究。成功学有两种,一种是强调“性格伦理”,是以卡耐基书籍为代表,重视两个方面:积极进取的心态;人际关系和公关技巧。另一种是强调“品格伦理”,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代表,同样重视两个方面:人的品格;原则和习惯。柯维认为品格和性格就像一座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冰山尖是“性格”,在水面下的大冰山体是“品格”,品格是第一位品质,性格是第二位品质,二者都重要,但前者是以后者为基础的。这比较容易理解,类似与中国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另一方面,性格伦理强调态度,即积极心态,品格伦理强调原则,即自然法则,这统一有一点难。事实上如果用阴阳控制模式比照,前者强调人的积极心态,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能动的控制模式相对应,为“阳”,后者强调自然法则,即强调客观的决定因素,与积极顺服的控制模式相对应,为“阴”,二者也必须平衡起来。总体上,从激励人去追求成功的角度,会突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强调信念及自我效能的作用。正如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能动”。这样就统一起来了。这两种训练都需要,关键要看对象,根据其在生命圈、社会圈和宇宙圈三维时空中的位置,以及其内在阴阳系统状态,来给予适当的教育训练。
这两种成功学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具影响的,在国内也都相应建立了教育训练机构,在学校、企业和成人教育中广泛传播。有了我们自组织自我控制理论,就不会厚此薄彼或因噎废食。
3.运用上的灵活性
该理论从构想上来看,其视野是非常开阔的,也是站得比较高的。从宏观角度看,放大而言,自我可以是大我“人类”;放中而言,自我可以是中我“组织”;放小而言,可以是小我“个人”。所以可以从不同的主体角度去思考运用,具有灵活性。同样,该理论在要素层面及其内在阴阳结构层面,又是比较直观的,具可操作性。从微观角度看,它既可以为个体在人生战略层面上的自我控制提供思考框架,又可以为个体在战术层面上的自我控制提供操作工具。所以同样具有灵活性。
总之,该理论构想具有哲学思想、心理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统一。
【注释】
[1]agency,这个词的翻译较难把握,有的可译为动因,或主体、执行的组织、能量等,这里根据心理学词典意义“能量”和原文中的解释“控制感的来源”暂且译为“能量”。
[2]格林沃尔德(Greenwald)教授于2002年5月23—30日来华东师范大学访学,作了“内隐社会认知的整合理论”“内隐联结测验IAT”以及“如何写科学研究报告”的学术报告,并和研究生们进行了互动启发式的讨论。他介绍IAT发明于1994年6月华盛顿大学,于1998年6月正式发表在JPSP。期间笔者作为主要的接待人员之一,有机会就IAT方法向教授请教,这使笔者决定在本书中采用这一新方法。在此,谨向格林沃尔德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
[3]感谢学友蔡华俭、周颖、吴明证在IAT方法上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