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自我监控和自我控制是同一层面的概念,所以这里有必要将自我监控的代表性成果作一介绍。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董奇、周勇等就开始了对学习自我监控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集中反映在《自我监控和智力》上。这里简要介绍他们对自我监控的界定、自我监控的特点、自我监控的结构、自我监控的发展等的成果。
1.自我监控的界定
自我监控是一种监控主体与监控对象为同一客观事物的监控。具体来说,自我监控就是某一客观事物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地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自我监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自我监控范围很大,无论是机器系统还是生物系统的监控对象,只要符合监控主体和监控对象同一的标准,都属于广义自我监控的范畴。
狭义上的自我监控则专指监控主体与监控对象同一的智能监控。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首先属于智能监控,才有可能属于自我监控。这是因为,在理论上,如果某一客观事物要做到既是监控过程的主体,又是监控过程的客体,那么这一客观事物必定为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类,只有人类的意识才有可能将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视为作用对象,施以监视反馈和调节控制。另外,也正是由于人类具有能进行自我监视反馈和调节控制的意识,才使自己得以成为人类区别于一切非生物和其他一切生物的特殊生物。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的自我监控应该首先是一种智能监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智能监控都是自我监控。在智能监控中,除自我监控外,还有外部监控。
智能监控中的自我监控也就是人类的自我监控,实质上属于人对自身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人类的自我监控贯穿于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实践活动之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对每个人来说,从生活作息到学习工作,要保证每项活动的正常进行和顺利开展,一般来说,都离不开自我监控。正是由于自我监控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和学者都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许多分析和思考。虽然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各自使用的术语有所不同,所涉及的内容存在差别,但是,它们都是关于人类个体对自身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2.自我监控的特点
(1)能动性。
人类个体的自我监控有别于各种形式的外在监控,它是个体自主地、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而不是在外界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这种对自己实践行为及有关因素进行监控的活动,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自我监控的最根本特征。
(2)反馈性。
监控是一种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控制,其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之一是反馈,即对事物运动发展的实际过程进行审视、监察,以获取关于事物运动发展诸信息。自我监控作为监控的一种,无疑也具有这一特征。而且,自我监控中的信息反馈是一种个体关于自身的特殊反馈,与一般监控相比,自我监控中反馈的水平更高,特征更鲜明。具体来说,自我监控要求个体不断地去获取关于自身实践活动系统各要素变化情况的有关信息,审视和检查自身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效果,显然,这种个体对自身的监视与反馈相当复杂。要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反馈,个体需要将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两个客体上:一是实践活动涉及的客体;二是正在进行实践活动的主体及其正在从事的实践活动。
(3)调节性。
在自我监控中,调节性所反映的是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和预期目的,对自身下一步的实践活动采取修正、变革、调整等措施的控制。在个体生活与实践活动中,个体对自身各种具体的调控行为,诸如实践目标的确立、自身努力程度的调节、实践方法与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实践时间的利用、实践步骤的安排、实践计划的执行、实践效果的检查和分析、补救措施的采取等,实质上都是个体根据获取的有关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自己实践活动系统中的某个或某些因素所进行的调节活动。调节性是自我监控的基本特征。
(4)迁移性。
迁移性指从某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适用于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特征。自我监控就具有这种性质特征。从广泛的角度来分析,尽管个体所从事的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千差万别,但是对自身实践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却是个体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一种共同特征,也是决定各种实践活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个体对不同类型实践活动进行监控、调节的实质是相同的,因此,在任何一种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监控都具有广泛迁移的潜在可能性,既可应用于不同的实践情景中,也可应用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上。此外,由于自我监控具有循环反馈性,它随时可以根据实践形势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实践情境,从而表现出广泛的迁移性。
(5)有效性。
由于自我监控出发点和目的就是尽量协调好个体自我实践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从而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自我监控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实践过程达到最优化,包括选取最佳的实践方法,对实践要素进行最佳的配置、最佳的结合,从而使实践过程最经济、最有效。由此,自我监控自然就具备了有效性的特征。一般来说,在高水平自我监控下,实践活动更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佳效果,从而表现出高度的有效性。自我监控的有效性除了表现出对当时实践活动的即时效应之外,还表现出一种长时效应。
3.自我监控的结构(www.xing528.com)
(1)自我监控的静态结构。
从静态、性质角度出发,自我监控可划分为自我监控知识、自我监控体验和实际自我监控三个不同性质的成分。自我监控知识就是有关自我监控的知识与经验,即人们关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实践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怎样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如何去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活动等问题的认识。自我监控体验是任何伴随着实践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实际自我监控是相对于自我监控的知识与体验来说的。在关于自身实践活动的自我监控中,自我监控知识主要提供一种知识背景,而自我监控体验是伴随实践活动之中的情绪感受,只有实际自我监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监控。实际自我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一系列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实际自我监控贯穿于主体实践活动的始终,下面所列举的四个方面是实际自我监控的一些典型表现:制订计划,即根据实践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实践活动之前计划各种实施步骤,选择策略,预测结果。执行控制,即在实践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及时评价、反馈实践活动进行的各种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据此及时修正、调整方法策略。检查结果,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方法策略的效果,根据实践目标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正确估计自己是否完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程度与水平如何。采取补救措施,即根据对实践活动结果的检查,确定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自我监控知识、自我监控体验以及实际自我监控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特征,但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自我监控知识、自我监控体验和实际自我监控三者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2)自我监控的动态结构。
从动态、过程的角度出发,自我监控可划分为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等一系列连续的环节。自我监控的动态结构与实践活动的发展进程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应结合个体实践活动的整个活动进程来考察自我监控的动态结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并分析人们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完整而全面的自我监控动态结构,应当具体表现为在实践活动的不同过程、阶段上对自己实践行为的反馈和控制,即实践活动之前对自己实践行为的计划、安排和准备,实践活动之中对自己实践行为的意识、执行和控制,实践活动之后对自己实践行为的反馈、修正、补救以及更高层次的反省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认为,自我监控的动态结构由计划、准备、意识、方法、执行、反馈、补救、总结等八个具体环节组成(表2.10)。
表2.10 自我监控动态结构
(3)自我监控结构的其他模型。
关于自我监控的结构,除了上面讨论的静态与动态结构之外,还存在以下几种模型:自我监控的自我指向-任务指向结构、自我监控的一般-特殊结构、自我监控的宏观-微观结构、自我监控的隐密-外显结构、自我监控的“WHWW”结构。自我监控的结构从发生过程的角度出发,可由三个部分组成:自我监察(selfmonitoring)、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和自我强化(self-reinforcement)。
4.自我监控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认为,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个体自我监控能力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感觉信息控制到人格水平控制的发展过程。
在婴儿期(出生至2岁),个体自我监控方式最初是直接刺激所引起的皮层下的感觉控制,后来发展到几种感觉和知觉信息的整合监控,最后出现了有简单的思维参与的监控。当然,总的来讲,这时候整个自我监控能力还非常薄弱。
到了幼儿期(2~7岁),随着大、小肌肉群的发达和大脑皮层的日趋成熟,个体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活动能力不断增强,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个体信息加工的水平和活动的目的性、预测性,进而促进了自我监控能力的较大提高。然而,这时候,高层次的自我监控还未出现。
在学龄初期(7~11岁),大脑结构和机能的成熟已接近成人水平,个体概念的运用、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也已达到了较高水平。这时候的自我监控开始建立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多系统信息加工水平之上。但此时个体的意志还比较薄弱,抗诱惑能力差。
步入少年期(11~15岁)后,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个体的性意识、自我意识和思维活动有了显著的发展,社会与道德认知进一步发展。这时候的自我监控已基本属于知、情、意的整体调节与控制,意志行为日益增多,抗诱惑性能力日益增强。但由于富有激情,冲动性大,高层次自我监控不很稳定。
进入青年期(15~18岁)后,个体的生理发展日趋成熟,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发展也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认知趋向于复杂的信息加工,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突出。在情感方面,理智感、道德感、正义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高尚情感发展形成;青年期的意志行为在全部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时期的自我监控主要是一种建立在认知和情感基础上的综合调控。与此同时,高层次的自我监控在整个行为控制中占据主导地位,青年期以后个体自我监控随着个体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多、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得以深化和完善,逐步形成为一种建立在逐步稳定的人格基础上的自我监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