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势力心理动力的立场认为,我们被无意识生物的和本能的力量所控制。第二势力认为,行为主义将控制归因于环境因素。两个理论都认为人们受强有力的内在和外在力量的影响,这些强有力的内在和外在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他们的意识觉知和控制之外的。第三势力认为,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在很多方面被看作是一个反驳者,强调个人选择的重要性、个人的自由以及个人成为自己生活主宰的权利和责任。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他自己,取决于他自己的需求和自由意志。他提出了需求层次论(Maslow,1954,1970),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求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认为人有天赋的潜能,在一个人的发展中,受需求层次的推动,能够不断发挥潜能,突破环境的限制,行使自由意志,追求自我实现。所以,马斯洛人本主义的控制就是行使自由意志,追求自我实现。
罗杰斯创立人本主义的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人们天性是善的、好的,因而治疗的目标就是要揭示这种本性,从那些正面的、应该的、取悦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中解脱出来,转向自我指导——变得更加自律和日益自信(Angyal,1965;Goldstein,1559,1934;Maslow,1968,1971;Rogers,1961)。心理健康涉及将外在的、他人指导的控制转向自我控制、个人自律和自我负责。
人本主义的思想是和存在主义一脉相承的。存在主义者,如萨特(Sartre,1947,1956),梅(May,1989),亚隆(Yalom,1980)认为个人控制是通过行使我们作选择的自由而得以实现。这一立场是源自萨特的名言“存在先于本质”,即我们既不是由天性也不是由环境所决定,而是通过我们的选择和行动来发展和进化。存在(如人们如何行动和如何与世界相互作用)先于本质(如任何生物性的天生本性,诸如非道德的本我或自我实现的本质)。事实上,“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的绝对行为记录的关系,比它和天生的、自我实现的、自我的人本主义观点的关系更接近。
从历史角度来看,存在主义是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反应。有三个存在主义原则可用于控制问题:
(1)我们所有的人都必须面对依靠局部的知识和有限的时间来作决定。没有完全客观的标准,因而我们是自由的和负责的。(www.xing528.com)
(2)为了克服与责任相伴随的恐惧和焦虑,我们试图逃离我们的存在情境。与逃离相反的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并且接受这种人类情境。
(3)我们可以通过审视人类存在的一些最极端磨难来最好地认识自己:死亡及其投在生活上的阴影;如果可能的话,维持和他人满意的关系的困难;生命最终的无聊和荒唐;以及无法逃避的焦虑和恐惧的存在。
在一个相对主义的世界里,存在主义者的目标是运用我们的力量和控制,来作出可信的选择,从一个随机的世界中制造和编造意义,向前看,去“否认我们的无意义”(Malraux,1953)。
海德格尔(Heidegger)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在世存在”的概念。在世存在的意思是指人诞生到这个现实世界所带来的一切及其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人降生到这个世界,是被外力“抛进来”的,不是自己要来的,出生后存在于他身上的一切是命定的。在命定的架构中,个人在生命上要想寻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必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只有在现实中去自由选择,而且自由选择之后,还要自行负责去追求属于他自己的本质。这就是海德格尔的“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在追求自己的本质时,有顺境也有逆境,有生之愉悦也有死之恐惧,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只有坦然面对现实,及时努力,才会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也才会活出意义来。海德格尔认为,如果个人不能适时运用自由选择并负责寻求存在的意义,事过之后他会感到懊恼愧疚。然而,个人在从事自由选择时,又因为选择后就得自行负责而感到焦虑。焦虑会使人痛苦,因此,在世存在的人生处在进则光明退则阴暗的历程之中。只有既能自由选择又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才是真实而健康的人生。所以,海德格尔的在世存在思想告诉我们,人的控制或自由选择是可能的,同时又是有前提的,必须在世,而且必须对自由选择负责。
类似的思想也可见于弗兰克(Frankl)创立的意义治疗。他尝试用心理动力和存在主义的基础建立一个统一的控制理论。弗兰克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中发展出意义治疗——他的心理治疗体系。他声称对人类最重要的事就是“寻求意义的意志(Will to meaning)”,一种运用认知控制,以一种能够将混乱的经历以有序化方式来表达事件的能力。弗兰克相信对我们人类而言这是至关重要的,即在随机或灾难性的事件中发现意义,能够在混乱中创造有序。他感到一个拥有生活理由的人将能够找到方法去克服逆境和苦难。弗兰克的观点比早期弗洛伊德的观点更强调个人的认知控制。弗兰克写道:“在集中营的生活经历表明,即使在如此可怕的精神压力条件下,人类仍具有行动的选择……心灵的独立。任何东西都可以从一个人身上剥夺,但除了一件东西:人类的最终自由——在任何给定的情境中选择一个人的态度,选择一个人自己的道路。”意义治疗是指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地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弗兰克指出人类生活的目的在于三个层次需求的满足: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前二者属于现实生活目的,其满足多半受环境限制,无法完全操之在己;而精神需要是超现实的,其满足可以摆脱环境的限制,做到完全操之在己。也只有在精神需求的追求上,才能实现人本主义的自由意志。弗兰克认为精神需求的满足在于获得三种价值感:创造性价值、经验性价值和态度性价值。意义治疗强调让患者领悟到人生意义后自由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对自己的抉择负起实践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