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英语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高校英语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要实现这种知能转化,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语言实践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多数语言实践活动是准交际性的,交际的愿望并非真实的,而是制造的或假设的。(五)以正面激励为评价主导,高效开展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学生由于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英语交际的能力。要实现这种知能转化,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应以素质教育理念作为组织语言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优化设计、高效开展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一)以学生为活动主体,高效开展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之一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取向的英语教学,须将培养学生在现代生活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即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作为根本宗旨,摒弃那种单纯教授语言知识的落后做法,把语言知识教学定位在为发展交际能力服务的基点上。在英语教学中,多数语言实践活动是准交际性的,交际的愿望并非真实的,而是制造的或假设的。例如,开展关于“保护环境”的小组讨论,学生是扮演各种角色,不是真实的就是所扮演的角色。

当然,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不能完全不干预学生的活动。教师应当适当地参与学生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咨询,但不宜控制得太严。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的内容活化给学生,即指导他们怎么说、怎么动。说得不好,加以纠正;动得不当,加以指点。真正动的是学生,他们要经过操练、表演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他们是演员,是舞台上的主角。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课堂情感气氛的调度上都应体现出鲜明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

教师要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视学生为个体的人,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定需求和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组织语言实践活动时,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附属的状况,切实把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当好导演的角色,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高交际能力的舞台。

(二)以任务型活动为组织形式,高效开展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所谓任务型活动,是指以“学”为中心,有明确目标(即活动后的结果、产品)、具体操作要求和必要的辅导材料的学习活动。在组织任务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实践活动的中心和主体位置上,从“学”而非“教”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精心安排学生所要从事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所获得的就并非是现成的知识点或结论,而是一种主动、开放的探索式的认知体验,获得的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以分层推进为组织方法,高效开展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分层推进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并按照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设计和实施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活动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发展,层层递进。训练活动分操练、实练和巩固三个层次。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操练”,属于控制式的机械性训练活动,活动由教师掌握和控制,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使学生初步形成新的语言习惯;“实练”,为半控制式的意义性训练活动,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监督作用,给予学生较宽的理解和思维空间,让他们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巩固”,属于自由式的交际性训练活动,自由式是指教师完全放开对学生的控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完成有关活动。一般来讲,操练和实练活动是围绕课本内容进行的;巩固活动是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能力。

(四)以课堂教学技术为技术后盾,高效开展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模拟角色扮演”是按照任务方式进行交际活动的活动形式之一。“模拟角色扮演”有三个特征:学生应当真实地进入一个语言交际的功能项目;语言活动发生的环境是模拟的;模拟结构以及应当提供的相关基本因素是固定的。(www.xing528.com)

学生应当是模拟境况中的真实参与者,且教师所准备应用的材料应当符合角色扮演的技术要求:

一是对不同角色分别提供不同的信息;

二是不同角色所获信息在活动开始前是不允许沟通的;

三是教师必须有效地设定背景材料,以使学生从课堂环境中“走出去”,模拟地进行教师所设定的环境中的活动;

四是教师的设计中必须合理地提出需要用语言完成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以正面激励为评价主导,高效开展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学生由于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对错误有宽容的心,在指导活动、评价活动成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适量或尽量不使用评判性语言,避免居高临下地给学生下“权威结论”。评判性语言比较生硬,缺乏人情味,学生一般不愿接受;而激励性语言使学生既感到公正合理,又感到浓浓的师生情谊,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进而产生加倍努力的内驱力。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只能勉强达到要求,而有的学生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活动任务。教师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发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这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应的发展。

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英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语言实践活动在知能转化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设计、开展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借鉴、运用课堂教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运用激励机制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