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年来的龙卷风防范与自救的研究成果

19年来的龙卷风防范与自救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速的单位用米/秒或千米/小时来表示,而发布天气预报时,采用的都是风力等级。风力等级的划分古今中外也不同。这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风力等级了。但是18级的风力等级标准并未普遍采用。2004年1月1日,我国开始引入使用“18级风力等级表”。而超过17级的台风或飓风却是司空见惯的。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破坏潜力标准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的破坏潜力标准包括风速、飓风中心气压估算和可能的风暴潮高度。

19年来的龙卷风防范与自救的研究成果

平时常见的天气预报中,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描述:风向北转南,风力2到4级。这里的“级”表示的是风速大小。也就是风的行进速度大小。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我们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风速的单位用米/秒或千米/小时来表示,而发布天气预报时,采用的都是风力等级。风力等级的划分古今中外也不同。

(1) 公元7世纪唐朝将风力等级划分为10级

公元7世纪,也就是1000多年以前,唐朝初期还没有发明测定风速的精确仪器,当时人们根据风对物体作用产生的现象,计算风的移动速度并定出风力等级。李淳风的《现象玩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动叶十里,鸣条百里,摇枝二百里,落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这就是根据风对树产生的影响来估计风的速度, “动叶十里”是说树叶微微颤动的时候,风的速度就是日行十里;“鸣条”就是树叶沙沙作响,这时的风速是日行百里。另外,还有根据树的症状定出来的一些风级,如《乙已占》中所说, “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坠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沙石,八级拔大树及根”。这八级风,再加上“无风”、 “和风”(风来时清凉,温和,尘埃不起,叫和风)两个级,可合为10级。这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风力等级了。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风力等级

(2)公元17世纪英国蒲福的13级风力等级

公元17世纪,200多年前,仍然没有任何测量风力大小的仪器,也没有统一规定,各国都按自己的方法来表示。当时英国一位海军军官,名叫蒲福(1774~1857) , 1806年时,为了测算风对一艘名为“男人战士”号战船在全速航行时的影响,他仔细观察了陆地和海洋上各种物体在大小不同的风里的情况,把风划成了13个等级,被称为蒲福风级表。

(3) 20世纪40年代的18级风力等级

20世纪40年代以前,多采用的是一种风压板机械式的测风仪器。但是只能测到12级,当风压板角度超过90度时,就测不出来了。从40年代起,开始采用风杯电传式的测风仪器,测量范围有了大大突破,能测到17级, 0~17级,共18个等级。

但是18级的风力等级标准并未普遍采用。因为除了沿海地区会受到台风飓风侵袭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罕见12级以上的大风;而且,更新仪器设备及其普及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蒲福风级表

从表中可以很清楚地发现风力13级以上的地面物象没有内容,其原因在于18级风力等级表是在1946年制定的,当时的科技水平及观测资料有限,肯定不能填补此空缺,只好留白。虽然没有明确的13级以上的物象描述,但是我们可以依据之前的风力物象描述进行对比推测,12级,已是“陆上很少见,其摧毁力较大”,那13级以上其破坏力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兴趣的话,可以参照后面美国5级飓风的等级表和文字叙述作对比想象。用1米/秒等于3.6千米/小时换算,1级飓风相当13级风力,2级飓风相当14级风力,4级飓风相当17级风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目测的测风仪器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测风仪,特别是中尺度自动站的建立,使我国气象观测水平更有了一个较高的发展。2004年1月1日,我国开始引入使用“18级风力等级表”。相信不远的将来,一定可以依据现代科技的发展填补此项空白!

18级风力等级表

(4) 20世纪70年代的萨菲尔一辛普森5级飓风等级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风仪器已经取代了风杯电传式的测风仪器,测量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如测量范围已经达到0~90米/秒的风车型风向风速仪。12级风速是32.7~36.9米/秒(118~133千米/小时),17级风速为56.1~61.2米/秒(202~220千米/小时)。但也有些风速剧烈的风,其风速又远远超过了17级,如龙卷风的风速为100~200米/秒(360~720千米/小时),不过这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范围小,也不常见。而超过17级的台风或飓风却是司空见惯的。2005年的飓风“丽塔”、 “威尔马”和“卡特里娜”的风速都超过了280千米/小时,已经远远超过了17级。为了更客观地掌握飓风的破坏程度,有必要对飓风再进行分级。于是,在1971年由工程师萨菲尔和辛普森博士(当时的国际飓风研究中心主任)提出了一个飓风破坏潜力标准(5级飓风等级表)。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破坏潜力标准(5级飓风等级表)(www.xing528.com)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的破坏潜力标准包括风速、飓风中心气压估算和可能的风暴潮高度。这里还用到了一个气象上用的气压单位——百帕,1百帕=100帕,其中,帕是压强的单位。在标准状况下,1000百帕等于760毫米汞柱高,就是一个标准大气压。表中数值都在1000百帕以下,中心气压数值越低,则飓风等级越高,风速越大,引起的风暴潮越高,破坏力也就越大。

标准的每一级飓风破坏潜力都代表着一定量的破坏力。下面介绍有关各级破坏力的具体情况:

1级:对树木和移动房屋会造成损害;也可能吹坏装订不牢的标示牌;出现飓风时伴随的降水会淹没地势较低的公路;码头也会遭到轻微破坏;尚未进港的小船会被刮离锚地。

2级:树木可能被刮倒;门、窗和屋顶可能被破坏,但不会威胁到建筑主体;能大面积地吹坏装订不牢的标示牌; 飓风登陆前2~4小时,不断上涨的水位将淹没沿岸道路和内陆地势较低的岔路;码头会被淹没并遭到一定程度地破坏;避风港内小船会被刮离锚地;沿海和附近地势较低的居民应该撤离。

3级:较粗的树木可能会被折断;门、窗、屋顶、移动板房和小型建筑物会被破坏;沿岸洪水泛滥,巨浪和漂浮物也会对大型建筑造成毁坏;飓风登陆前3~5小时,上涨的河水已能淹没内陆岔道路口;海拔1.5米以下的低洼地带及沿海地势较低的居民应该撤离。

4级:树木和各种标示牌都会被吹倒;房屋会严重受损,移动板房和小型建筑物的屋顶会彻底被吹翻;海拔5米以下的内陆区域被淹;海滩受损严重,巨浪和漂浮物将会对沿海建筑的底座造成重创;飓风登陆前3~5小时内陆岔道会被切断;此时,距海岸线500米内的所有居民及3000米范围内地势较低的单层建筑物内的居民应该全部撤离。

5级:不只树木和所有的标示牌都被吹倒,几乎所有的屋顶都被掀翻;工业建筑受损,整幢建筑也有可能被毁;小型建筑被吹倒或被吹飞;低的建筑将严重受损;海滩受损更加严重;飓风登陆前3~5小时内陆岔道就被洪水切断;在这种情况下,距海岸线8~16千米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及3千米范围内低地建筑内的居民一定要全部撤离。

有资料显示,在大西洋地区历史上,自1886年以来总共爆发了28次5级飓风,其中包括了2005年的著名飓风“丽塔”、“威尔马”和“卡特里娜”。

由此可见,17级超强台风(202~220千米/小时)破坏力相对5级飓风 (>249千米/小时)破坏力较小。飓风的分级,是气象科学发展的结果,台风也必然要根据气象科学的发展再分级。

我国颁布的《热带气旋等级》新标准

我国在2006年5月15日颁布了《热带气旋等级》新标准。从1989年1月1日起开始采用热带气旋国际通用等级标准,在此以前把热带气旋只划分为两级,分别为台风(近中心风力8~11级)和强台风(近中心风力≥12级)。采用热带气旋国际通用等级标准以后, “强台风”用语已被禁用。然而,在16年后的2005年出现的台风“泰利”、 “卡努”等都曾经冠以强台风“泰利”和强台风“卡努”。气象部门也并没有干预这次的非气象专业的新闻报道,这就预示了中国气象局对原有的《热带气旋等级》标准将要进行修订,理由很简单,如果对12级以上热带气旋只是统称为台风,这样的名称、风力描述等都过于简单而笼统,不利于普通民众对其进行区分与认识。新标准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台风并进行防御。

为方便对比,我们用1米/秒=3.6千米/小时经过换算,3级台风与5级飓风的比较结果是:台风相当于1级飓风;强台风相当于2级飓风;超强台风则相当于3级或3级以上飓风。

根据上述标准,2006年第1号台风“珍珠”的风速已达45米/秒,相当于14级风力,所以是强台风。因此,强台风这一概念的引进,无疑增强了人们的防范意识,有利于人们积极应对、防范和抵抗台风。

2006年我国刚刚颁布《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强台风“珍珠”就出现了,国家防台办高度重视,适时启动了Ⅲ级响应,各级政府也都积极响应,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以说是应急管理体制的一次很好的备战演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