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月21日吉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第三条 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和食品卫生管理、检验、监督责任制度。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食品的卫生
第五条 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第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应遵守下列卫生要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六条的卫生要求;
(二)公用餐具、茶具必须采用蒸气、煮沸、红外线、化学消毒剂等办法消毒,消毒后的卫生指标要达到标准;
(三)凡制作冷荤凉拌食品的,必须具备专用设施、工具、容器;
(四)食品不得与有毒物品同厂生产、同车运输、同室销售、同库存放;
(五)食品生产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必须有专人管理、专柜存放、专人按规定使用;
(六)食品加工、贮存、销售场所杀虫灭鼠,必须在有人监管下使用低毒杀虫灭鼠药,但不得污染食品;
(七)食品在装卸、运输、贮存、堆放时,应使用专用设备、货位、车辆、库房,并与有毒有害物品严格分开,无专用的,在存放及运输食品前必须进行彻底消毒,达到对食品无污染时,方能使用;
(八)肉类胴体在装卸过程中不得落地,不得露天运输,污染部分未经修割不得加工和销售;
(九)销售无包装、可直接入口的食品时,必须有防蝇、防尘设备,使用专用工具付货。
第七条 禁止经营下列食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七条规定的范围;
(二)用有害物质催生的豆芽和加工的其他食品;
(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用其他方法影响营养卫生的鲜奶;
(四)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用色素制作的食品;
(五)用糖精、香精、色素兑制的颜色水、假汽水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软包装饮料;
(六)非食品原材料兑制的酒类;
(七)露天制作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小食品;
(八)含有未经允许使用的农药、保鲜剂的蔬菜、水果、水产品及其制品,或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农畜产品。
第三章 食品卫生管理
第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的食品卫生工作,应对执法情况经常进行检查,改善所属企业的生产经营设施,保证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
第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食品卫生工作。负责食品卫生工作的负责人和工作执行者,承担与各自职责相应的责任。
第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检验机构,或配备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名单要报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备案,并接受其业务指导。
第十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先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登记或变更登记的申请,经核准登记发照后方可经营。如有一方吊销卫生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必须在七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
第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从外地采购食品,必须按省规定的索证范围,索取产品检验合格证。未索取产品检验合格证的,须经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准销售。
第十三条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卫生知识和食品卫生法律知识培训,并经身体检查,取得从业人员卫生许可证后方能上岗。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第十四条 食品生产单位必须保证产品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检验合格方能出厂。
第十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应符合卫生要求,其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必须有食品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参加。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建企业验收合格后,方能发放卫生许可证。
第十六条 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有产品说明书或者商品标志,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存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或者商品标志,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
第十七条 生产食品添加剂或利用食品新资源生产的食品,要按照《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和《食品新资源卫生管理办法》的要求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生产、销售。对违反前款规定的,宣传机构不得做产品广告。
第十八条 城乡集市贸易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和一般食品卫生检查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工作由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畜禽兽医卫生检验工作由畜牧部门负责。
第四章 食品卫生监督(www.xing528.com)
第十九条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管辖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负领导责任,保证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第二十条 县以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行使管辖区内食品卫生监督职责,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工作。
第二十一条 铁道、交通、厂(场)矿卫生防疫站,在管辖范围内执行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接受地方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二十二条 上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下级监督机构的业务工作,负责检查、考核、指导;对下级未依法处理或处理不当的违反食品卫生法的案件,可以纠正或重新处理。
第二十三条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设食品卫生监督员。食品卫生监督员执行食品卫生监督机构交付的任务。食品卫生监督员的条件、审批程序和范围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四条 食品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可以向食品生产经营者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进入生产经营场所检查、拍照、录音、录像,按照规定无偿采样,生产经营者不准拒绝或者隐瞒。食品卫生监督员对生产经营者提供的技术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可指定兼职食品卫生检查员,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协助监督员工作。
第二十六条 乡镇卫生防疫保健机构设专职食品卫生检查员,在县(市、区)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业务领导下,负责辖区内的食品卫生检查工作。检查员的条件、数量和职责由市(地、州)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二十七条 对不安全的食品,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可采取责令追回已售出的食品、封存、留验的必要控制性措施。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应同时通知生产经营者控制期限。在控制期间,生产经营者应采取保证食品卫生质量措施。
第二十八条 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个人应保护现场;接收病人的医疗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应同时留取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等样品,并向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报告,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者,给以警告并限期改进:
(一)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之一者;
(二)生产经营的食品经监督检验不合格,但尚未造成后果的;
(三)食品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局部变更,影响食品卫生,但尚未造成后果的。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者,责令追回已售出的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
(一)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之一者;
(二)出售已引起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产品,以及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可没收或销毁其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第三十二条 罚款。罚款范围、幅度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者,责令停业改进:
(一)经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至第三十二条行政处罚之一仍不改正的;
(二)造成食品严重污染、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
(三)食品卫生质量长期达不到标准的;
(四)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抽验,同种食品连续三次检验不合格的。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者,吊销卫生许可证:
(一)经责令停业改进和罚款后仍不改进的;
(二)违反本条例、情节严重并坚持不改进的;
(三)经鉴定不具备继续生产经营食品条件的;
(四)造成食物中毒事故,触犯刑律的。吊销企业食品卫生许可证(包括产品卫生许可证),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吊销食品商贩的卫生许可证,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至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各项行政处罚,可以单独或合并适用。
第三十六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在调查处理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和食品污染事故较大案件时的费用由肇事的单位或个人负担。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对食品控制的决定应当立即执行。对罚款的决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诉的,由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发生食物中毒以及其他食源性疾患,造成人员死亡,致人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足以造成潜在性危害,触犯刑律的,对直接责任者,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条例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应当负损害赔偿责任,受害人有权要求损害赔偿。损害赔偿包括医药费、误工工资、生活补助费、丧葬费、遗属抚恤费。
第四十条 凡拒绝、阻碍或妨害食品卫生监督、检验、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视其情节,对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或贪污、索贿、受贿者,尚未构成犯罪的,除没收其非法所得外,给予经济制裁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过去本省有关食品卫生法规与本条例有抵触时,按本条例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