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全省部属及省属医院大多设有急诊科,县(市、区)医院一般设急诊室,配备急诊医务人员和抢救仪器设备。白求恩医科大学三所临床学院、省人民医院等医院均有重症监护室。全省各医疗单位除正常开展门诊急诊抢救外,全年还承担大型医疗救护任务3次,长春市人民医院抢救省公安厅宿舍煤气中毒患者,省人民医院、长春市医院、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等抢救哈长线哈拉哈车站南铁道口火车与汽车相撞事故伤者,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与省人民医院抢救长春光机所液化气站火灾伤者。
1987年,全省县级以上医院均建立急诊科,并充实人员设备,健全首诊负责制等规章制度。各地急救中心抓紧建设,吉林市政府拨款40万元建立吉林市急救中心,核定人员编制,增添设备;四平市中心救护站在全省率先开通120急救电话,救护车使用率在80%以上。
1988年初,全省8个市(地、州)所在地医院基本建成急救网络。6月,省人民医院、长春市医院、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和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联合到公主岭与公主岭市医院共同抢救治疗旅客13名,重伤者很快痊愈出院。省人民医院出动3辆救护车到机场接运敦化受伤森林警察,紧急救治后伤员痊愈。2次抢救工作受到铁道部、森林警察部队和省人民政府表扬。同年,省人民医院注重急诊内科人才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医生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并选送69名中青年医生到北京、南京、上海进修学习,使之掌握先进的急危重患者抢救治疗技术,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1989年,全省加强急救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开展急救培训,加强急救业务交流。1月18日早6时,辉南县发生火车与客车相撞重大交通事故,省人民医院、通化市中心医院、通化市医院、梅河口市医院、梅河口铁路医院、辉南县医院、辉南县前卫医院、吉林市中心救护站8支医疗队,往返两地,相互配合,紧急成功救治71名伤员。
同年6月,省卫生厅投资20万元,在全省8个市(地、州)卫生局安装并开通11部无线短波电台,在全省形成无线短波急救通信网。同时下发《关于无线短波急救电台安装条件规定》《关于使用无线短波急救通信网的有关规定》《无线短波急救电台检查验收标准》《无线电台的五种规章制度》等。进一步做好重大灾害、恶性事故的急救工作。10月,省卫生厅下发《医院急诊夜诊工作要点》,加强急诊急救工作,四平、吉林两市开通120医疗急救专线电话。
1990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急诊科设急诊病房,床位12张,配备美国惠普多功能监护仪1165A一台,太空30340S型便携式监测仪2台,2011PA-1200型除颤起搏仪1台,美国新鸟牌呼吸机BIRD-6400sT型1台,纽邦E200型呼吸机1台,全自动洗胃机2台。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重症医学科(ICU)创建。同年,延吉市急救中心成立,延吉市医院设置急诊科。
1991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急救医学科成立,专业范围涵盖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两个二级学科。院前急救配有3台救护车,每辆救护车上配有多功能生命监护仪、转运呼吸机、除颤仪、便携式吸痰机及临床常用的抢救药物。院内急诊区分为急诊抢救观察区和急诊住院病房,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急诊抢救观察区24小时对外开放,设有多学科联合诊区。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筹建并启用lCU病房。急诊科设监护床4张,有美国惠普床边监测仪78352C型5台,彩色多功能监测仪1166A型1台,中心站78560型1台,并有德国贝朗CE0197型输液泵4台,CE097型微量输液泵2台,便携式呼吸机2台。
1992年8月13日,吉林省成立吉林省医疗急救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制定全省医疗急救工作的发展规划,研究探索全省急救工作科学化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协调指导全省各级医疗急救网络的建设工作,负责对全省重大事故和意外伤害事件的医疗急救指挥工作。(www.xing528.com)
1993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急诊科率先在全省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补片堵闭术、安装双腔永久起搏器等新技术以及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抢救成功率达96%。
1995年,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成立,主要业务范围为创伤急救、腹部急诊及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1996年,全省开通120电话3个,除白城外全省各市(州)已全部开通急救电话。长春市急救中心与长春市中心医院合署办公,是长春市唯一担负院前急救工作的专业医疗机构,主要承担院前急救、病人长途运送监护、重大灾害和伤亡事故的医疗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包括重大节庆、大型体育赛事、大型群众集会及其他社会公益性急救保障任务。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在省内较早开展急性胰腺炎的个体化治疗、外伤脾破裂、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小儿先天性胆道囊肿“Y”形吻合术改良等新疗法。
1998年4月8日,省卫生厅印发《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管理若干规定》,对急诊区的分布、急救设备、院前急救做出明确规定,其中,急诊医生必须具备3年以上临床经验,人员半年以上轮换一次或者相对固定。急诊护士固定,并经培训胜任急诊急救工作方可上岗。见习、进修、实习医护人员不准独立值急诊班,不准独立处理急诊病人。10月,白求恩医科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引进一批急救设备,包括床旁监护仪改换为惠普0C-24监护仪(8台),增加了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功能。ICU病房逐渐形成以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机、CRRT及营养支持为核心的医疗救治特色,呼吸机上机率大幅度攀升,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等ICU常规操作技术得到普及,血液净化技术进入成熟期。
1999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成为吉林省第一家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病房融为一体的独立建制的急诊急救中心和急救绿色通道。同年,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分为急诊门诊、急诊抢救室、急诊观察室、急诊内科疗区、重症监护室等5个区域,急诊内科开放床位数40余张,有医护人员39人,医院急诊科被评为“急诊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吉林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在急慢性胸痛和腹痛的快速诊断、心肺脑复苏及急慢性心力衰竭、急慢性呼吸衰竭、急性脑血管疾病等领域取得了较高研究成果。在急诊管理、急诊伦理学、急诊医患沟通、急救技能培训等方面领先全省其他医疗机构,并形成特色。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达98%,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术前确诊率达100%,非手术溶栓治愈率达99%,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另外,积极开展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年手术量500余例,危重病症年抢救1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95%以上。
2000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注重创新发展血液净化技术,应用床边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及血浆置换技术抢救治疗各种危重症、急性中毒患者,尤其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患者的生存率及愈后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完善全省中毒急救网络化建设,提高全省中毒救治水平,加强与转化医学院合作,提高中毒检测和毒理分析的能力,是国内一流的中毒救治中心,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各种急性中毒患者约2000人次。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均能熟练掌握各种药物中毒的治疗规范,因病情而异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熟练应用血液灌流技术,成功挽救120例危重中毒病人的生命。
长春市急救中心面积4000多平方米,车辆77辆,平均日出车量130余次,并增添新式急救箱、心脏按压泵、便携式心电机等先进的急救设备。120急救电话开通以来,共出车4200次,抢救病人2423人次。吉林市急救中心急救车23台,车内配备心电机、除颤器、呼吸机及铲式担架等抢救设备,急救中心下设7个急救分站,基本形成网络化格局。通化市中心医院重视急救车辆维护保养,并随时处于待发状态,对急救车司机熟悉服务区域进行强化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