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省综合医疗机构:医疗卫生志

吉林省综合医疗机构:医疗卫生志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2项,其中,4项获省卫生厅重大新技术二等奖,3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委和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1994年1月,被省卫生厅评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96年,获省科技厅中标课题1项,省卫生厅中标课题1项。手功能修复重建研究室被确定为省卫生厅首批重点研究室。4月17日,胸外科成功施行第一例心脏直视手术。1993年3月15日,被省卫生厅批准为三级甲等医院,为吉林省首家通过评审的三级甲等医院。

吉林省综合医疗机构:医疗卫生志

吉林省人民医院 建于1956年3月。1986年,位于长春市工农大路1183号,占地面积3.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设有门诊部8处,住院部l处,行政科室20个,临床科室与医疗技术科室38个,附设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吉林省眼科研究所,院办卫生学校l所。配置1250毫安X线主机和800毫安遥控X线机、颅脑CT设备,扫描机、肾图仪、甲状腺功能测定仪、γ-照像机、液体闪烁测定装置等诊疗仪器。引进省内第一台核磁共振扫描机。开展心脏除颤、起搏、仪器监护,开展肾功不全血液透析、血气分析,实施经皮肺穿刺活检、灌洗、注药技术。开设甲状腺、糖尿病专病门诊,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成立手(显微)外科并开展断肢(指)再植、周围神经修复术、颅外颅内血管架桥手术。建立眼库,存储干燥角膜、巩膜,开展放射免疫分析等服务项目。设立骨科分院。有病床600张,职工1314人,其中医疗卫生技术人员988人,有正副主任医师34人,日均门诊2300人次。

1987年,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院长负责制。妇产科发现12粒新染色体核型,属国内首例。手外科断指再植成活率达82%,神经损伤治愈率为96%,成为吉林省显微外科中心。支援基层卫生工作,同乾安县医院、通榆县医院等签订技术指导合同。

1988年,经省科委批准,成立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研究所。“尿液酸、碱、糖、酮体联合试纸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液氮白内障冷冻摘除器”获省科技进步奖。

1989年,全面推行院长、科主任负责制,实行优化组合和双向聘任制。门诊实行敞开挂号,专家挂牌门诊。撤销肾脏病分院、长春宇光电子厂专家门诊部,保留骨科分院。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2项,其中,4项获省卫生厅重大新技术二等奖,3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委和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

1990年,参加首届全国卫生科技成果展览,有9项科研成果参展,其中1项获国家科委颁发的优秀奖。共撰写论文315篇,其中国家级论文45篇。开放床位664张,门诊诊疗人数745259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1903人次,床位使用率平均为95%,治愈好转率95.3%。全年业务收入2371万元(含财政拨款490万元),业务支出2169万元,固定资产总额3557万元。职工总数150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35人。

1992年,增设中心窥镜室、肝炎科、肛肠外科、急救中心。购置美国、以色列合资的2400EIELT型全身CT一台。10月,新建外科楼投入使用,增加业务用房面积16000平方米,床位由654张增加到1152张。省临床检验中心从医院分离。

1993年,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吉林省手外科研究所。

1994年1月,被省卫生厅评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产瘫早期纤维外科治疗和臂丛神经损伤修复达国内先进水平。心脏外科开展二尖瓣直视成形术、主动脉悬吊成形术、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双瓣膜替换术等难度较大手术。“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测定心肌型肌酸激酶方法建立、试剂研制及临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奖。

1995年,设正高级岗位79个,副高级岗位209个,中级岗位552个,初级岗位632个。“自体输血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获省科技进步奖。

1996年,获省科技厅中标课题1项,省卫生厅中标课题1项。“食管—胃双吻合术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获省科技进步奖。手功能修复重建研究室被确定为省卫生厅首批重点研究室。7月,医院所属卫生学校因不符合办学条件被撤销。

1998年,引进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多功能体外震波碎石机,V/5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设备。

1999年,增设风湿病科、高血压科、肿瘤内科、介入治疗(DSA)科等临床科室。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全国百佳医院”。

2000年,建成建筑面积为45260平方米的高干病房楼。引进玻璃体切割机、多波长激光治疗仪、全自动视野分析仪、日本富士电子胃镜、十二指肠镜、生化分析仪、血细胞计数分析仪等设备。至2000年底,实有职工1757人,其中,医护人员1494人,行政人员97人,工勤人员166人。增加业务用房16000平方米,床位数增加至1143张,年门诊量1061512人次,住院病人20596人次,医疗设备总值达8000余万元,业务收入18590万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前身为1949年创建的中共中央军委长春军医大学四院。1986年,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位于长春市新民大街。有临床科室20个,医疗技术科室16个,床位754张,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高级医教人员63人。日门诊量2000人次,754张床位可供周转。有CT、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超高速离心机等大型精密仪器。

1986年1月25日,骨科举行开科典礼。11月,神经内科博士研究生胡林森成为医院第一位神经病学博士研究生,同时也是国内培养的第一位神经病学博士研究生。胸外科成功地为一肺癌病人施行右全肺隆凸切除,气管、左主支气管吻合呼吸道再建术。一位全聋30年的病人回到有声世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开展标志医院耳鼻喉科在听力研究上进入新阶段。

1987年1月10日,吉林省聋哑儿童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成立。4月17日,胸外科成功施行第一例心脏直视手术。

1988年,医院分院成立,床位数增至1200张,拥有22个临床科室、20个医技科室、2个杂志编辑部、3个研究所,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临床教学医院。

1989年,有教职员工160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58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114名,讲师、主治医师373名。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214人。同时注重与国内外其他医院的交流与合作,与英、美、日、加等国医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多次选派优秀人才出国考察、进修和学习。共有107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省、市的奖励,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50篇。

1991年12月18日,干部病房举行核磁共振T5成像诊断开机剪彩仪式。1992年7月4日14时,肿瘤科在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开科仪式。

1993年3月15日,被省卫生厅批准为三级甲等医院,为吉林省首家通过评审的三级甲等医院。

1995年,与香港亨源国际有限公司合资兴办骨髓移植中心。与北京兄弟公司合资兴办“国际医学网络吉林医疗保健中心”。7月7日,吉林省耳鼻喉-头颈外科研究所成立大会在南湖宾馆召开,郭晓峰教授任所长。12月18日,吉林省男科病研究所成立。

1996年2月,门诊收款实行微机管理。4月1日,社区医疗服务部正式成立。血液肿瘤科开始收治病人。

1997年5月4日,新建手外科正式开诊,并接收患者。5月20日,省科委批准,成立吉林省血液病研究所、创伤骨科研究所、腔镜外科研究所、骨髓移植中心。

1998年5月,神经内科、耳鼻喉-头颈外科、骨科、消化内科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重点学科评审。7月17日,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消化内科博士点。

1999年8月,被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全国百佳医院”荣誉称号。10月30日,成立进修培训服务中心。

2000年6月12日,更名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占地面积达到72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78平方米。业务收入2.38亿元,百万元以上设备24台,设备总值1.5亿元。开放床位1100张。平均住院日缩短到13天,病床使用率111.5%,设有31个硕士生培养点,6个博士生培养点,教授91人,副教授241人,讲师627人。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1986年,用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位于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有16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510张床位,日门诊量1500人次。并附设呼吸病研究所、计划生育研究室、中医中药研究室。有卫生技术人员61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医教人员41人。为吉林省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基地之一。成立神经内科病房、儿科病房,建立消化内科。妇产科有关产后出血、血不凝等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先天性神经管缺损、产前诊断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妇产科学界的重视,眼科前房角镜及其临床应用、皮肤科关于稻田皮炎的研究成果显著。

1987年12月,在病房主楼扩建的1551平方米手术室竣工。1988年7月,成立神经外科,开设疼痛病房。

1989年,头部CT正式开机。有18个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有导师4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妇产科和眼科均被评为重点科室。全年总收入1561万元,支出1503万元,结余58万元。

1990年,建立骨科门诊和病房。

1991年8月15日,第二住院部开始接收患者,床位120张。

1992年,妇幼卫生系迁至医院。

1993年2月18日,全身CT开机投入使用。10月17日,成为全省综合医院中首家爱婴医院。

1994年4月,进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全年共引进大型仪器设备17台件,总价值244.3万元。

1995年3月26日,将ICU科与急诊科合并成立急救中心(急救医学科)。5月,在原三院门诊旧址建成拥有215张床位的西部疗区,设有放疗科、血液化疗科、核医学科、内科、外科、眼科、妇科等门诊和病房。8月,消化内科与内镜室合并,成为消化内镜科。成立同位素室,增加检查项目。引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8500GP心腹两用彩色多普勒、眼科准分子激光机等大型仪器设备。微机管理起步,拥有微机33台。同二级医院横向技术联合,与铁南医院、南关区医院、柳河县医院、双鸭山矿务局职工医院建立协作医院,派出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到协作医院会诊、手术等498人次,实施各种手术380余例,抢救危重病人55人次,讲学1080学时,建立协作病床400余张,分流病人8000余次。

1996年3月18日,开通住院管理网络,设置住院患者费用查询系统。9月,在病房楼上建成284平方米集教学、学术交流和中小型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厅。

1997年底,有信息网络工作站14个。图书馆建立中文期刊光盘全文检索站,并与学校图书馆联网。皮肤科开展“ABC法检测孢子丝菌病病理组织中原体的研究”。耳鼻喉科采用硬腭缩短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998年,25000平方米病房大楼竣工,并被评为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市样板工程。成立肿瘤防治中心。骨科研制出梯形系列自动加压钢板,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心血管内科在省内率先成功开展导管射频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及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球囊分离术。到1998年,占地面积41364平方米,建筑面积69918平方米。职工1168人,其中,高级职称160人。有58名硕士生导师,5名博士生导师。

1999年8月28日,螺旋CT机、数字减影机、核磁共振机正式开机。妇产科在围产监测和先天性神经管缺陷宫内诊断研究等方面国内领先,并受国家卫生部委托举办培训班,掌握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远程胎儿监护及试管婴儿前沿技术。眼科在国内首先开展眼房水动力学研究,研制成眼房水荧光光度计;引进准分子激光治疗机,为近视、弱视治疗打开新局面。呼吸内科通过免疫学、胺类血管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泌尿外科采用电切法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较好。中医科在治疗男性病、肝病、发热等方面远近闻名。针灸科开展少取穴控制传导不留针法,在国际大会上演示受到国外专家的好评。

2000年5月8日,医疗服务中心成立。6月7日,学术信息交流中心大楼开工。6月12日,改名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10月9日,开展第一例肾移植手术。12月1日,正式启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印鉴。全院职工1183人,其中高级职称159人,中级职称411人。有78名硕士生导师,7名博士生导师。共有27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15个教研室。拥有床位1000张。有国际领先的核磁共振机、数字减影机、MX8000D多排螺旋CT机、眼科准分子激光屈光系列矫正仪、全国领先的NT系列内镜图像显示仪、彩色多普勒、眼科氩/氪激光机和YAG激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线加速器、钴-60治疗机等大型仪器设备300余台件。获得国家教委,国家卫生部,吉林省长春市市级科研成果奖106项。发表学术论文2745篇,其中,国外刊物60篇,核心刊物1010篇,普通刊物1685篇。开展新技术新疗法95项。成为国家卫生部属(管)、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临床医学院

吉林大学第三医院 前身为中共中央军委长春军医大学外科学院,创建于1949年。

1986年,用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位于长春市新民大街5号,全院编制床位706张,教职工122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51人。全年门急诊319065人次,收治病人10122人次,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设置临床科室18个,开设儿科及手外科病房,并设立镜检科。设有吉林省外科研究所。购置吉林省第一台治疗肿瘤的医用直线加速器。全年开展新技术、新疗法45项,科研项目24项,其中4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完成教学任务2500学时。血管外科专家王嘉桔教授被评为“长春市特级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7年,开展肾移植手术102例,成功突破百例大关,存活率达80%,最长存活时间达到7.5年,全国排名第五位。眼科角膜移植手术开展96例,存活率100%,透明率85%,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1988年,开始在各科室建立民主管理小组。微机室和审计科成立,制剂楼投入使用。9月10日,举行分院落成典礼,编制床位200张,分院的性质为集体所有制。护理部刘梦兰副主任护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护士”“部级劳动模范”。

1989年,开设口腔科病房,开展口腔外科手术,并成立介入性放射医学肝癌动脉插管化学药物治疗病房,即放射介入科的前身。

1990年,原临床医学三系办公室正式更名为科教科。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以及东北三省第一个手外科中心——白求恩医科大学手外科中心,中心病房设在分院,编制床位62张。10月,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1991年,成立营养部。按照国家卫生部部署,奉命组成6人赈灾医疗小分队紧急奔赴洪水重灾区河南省固始县黎集镇开展为期15天的赈灾医疗工作。

1992年3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白求恩医科大学将新医院命名为“中日联谊医院”。4月28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与“白求恩医科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同称。6月,骨科、基本外科、中心研究室通过学校重点学科评审。

1993年初,医院门牌号被确定为长春市自由大路148号。7月10日,医院主体迁入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医院是由吉林省政府和长春市政府拨地、国家卫生部投资基建、日本政府无偿援助价值26亿日元先进设备而共同兴建的,总占地22.78万平方米。一右上臂完全离断19小时的患者,在手外科、骨科、基本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联合救治下,断臂再植成功。“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荣获省科技进步奖。7月12日,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1995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9月6日,心外科成功为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闭锁的13岁小女孩施行心脏三尖瓣闭锁术,该手术为省内首例。中医科王淑琴教授荣获“吉林省中医药终身教授”称号。

1996年,心内科赵林阳等人在国内首次通过介入疗法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使得我国成为继英、德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此项治疗技术的国家。8月15日,日本东北大学一行15人来基本外科进行为期1周的学术交流。吉林省介入放射学研究所、吉林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吉林省外科研究所、吉林省创伤骨科治疗中心在医院成立。

1997年5月,骨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过国家卫生部重点学科评估。9月,原址主楼继续归中日联谊医院使用。11月,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住院部“东三角”病房大楼竣工投入使用。

1998年1月20日,正式确立二部“以创伤外科为特色、以预防保健为重点”的专科医院发展方向,编制床位240张。4月7日,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为临床药理研究基地。8月,连续派出三批抗洪救灾医疗小分队,深入吉林省重灾区,为灾区人民送医送药。9月15日,通过吉林省爱婴医院评审。

1999年3月,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别在国内首次成功开展“乳腺根治同期乳腺再造术”“腮腺管移位治疗唾液外溢术”。5月,疑难病会诊中心成立。

2000年6月,易名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编制床位952张,全年门急诊334276人次,收容病人19393人次,手术8612例,教职工1405人,占地253911平方米,全年开展新技术、新疗法76项。官方网站www.5413.com.cn建立。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家卫生部批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占泉教授被聘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内科学、外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和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通过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重新认证,确定心血管专业、妇产及计划生育专业为医院临床药品研究专业。经省卫生厅批准,吉林省人工关节治疗中心、吉林省肾脏移植与血液净化研究中心在医院成立。《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主办单位由原白求恩医科大学转为中日联谊医院。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前身为1946年9月20日在延吉市创建的吉林省省立医院。1986年,用名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位于延吉市局子街119号。外科学(普通外科、心胸外科)和妇产科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增设疼痛门诊,年就诊1500人次。金昌权的“预测胎儿四肢对宫内胎儿发育诊断的意义”“B超对胎儿畸形和发育的诊断”两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开展内镜下纯酒精局部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术、脑室腹腔引流术、左心房黏液瘤切除术、膀胱肿瘤电烧术,以及疼痛治疗等技术疗法。

1987年2月,严相默主持的“甲状腺针麻手术的临床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设烧伤整形外科。康复医学科安装运用体外反搏仪等新技术。50%的科室开展责任制护理,书写责任制护理病历113份。

1988年2月,检验科获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单项质量控制优秀奖。3月11日,实行院长负责制。设院办公室、医务科、财会科、人事科、公安科、门诊部、护理部、预防保健科、医疗器械科、监察审计科、医学系办公室(科教科)、总务科。开展脑室矢状窦引流术,食管吻合器的应用,气囊扩张器应用,B超引导下肾囊肿及肝脓肿穿刺引流,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

1989年,金哲浩的“人兽共患绦虫病的研究”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奖。李基芳任院长兼医学系主任。开展胆囊癌根治术,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心理疗法应用于声音障碍等技术。

1990年,被评为全省“八城市金杯赛”活动优胜单位。李成日的“开发活熊胆所研制的‘白头山牌熊胆粉’”获国家中医药局首届国际博览会神农杯银质奖。恢复房产科、动力科。妇科和产科合并为妇产科。开展TPN永久性起搏器的应用、带血管转移皮瓣移植、左半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先进技术。成功抢救昏迷13天的散发性脑炎病人。BD8828Ⅱ型干式体外震波碎石机投入使用。麻醉学被评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点。

1991年,金基焕的“高能磷酸盐制剂保护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机理研究”获国家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成立放疗科。成立门诊咨询、导诊服务台。开始使用一次性输液管、注射器、手术帽。开展Fogarty导管取出动脉栓子、胃肠吻合器的应用技术,作MOF患者麻醉技术。9月28日,聘请美国CCM友好会社社长康亨昱为附属医院名誉顾问。12月1日,与韩国浸礼病院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书。12月25日,总投资350万元、建筑面积6030平方米的6层内科大楼竣工,内设230张病床。开放床位达到700张。

1992年,金哲浩的“人兽共患绦虫病的研究”获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

1993年,儿科学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门诊设院长接待日。全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2项。肿瘤科成立介入治疗室,由企业总公司投入78万元购入介入治疗机装备介入室。

1994年,成为三级甲等医院。

1995年,儿科学被评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点。ICU全年接收126名重症监护患者。全年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3项,其中“骨髓过氧化酶染色”等3项达到国际级水平,“粪流阻断一期治疗直肠损伤”等31项达到国家级水平。麻醉科承办全国首届中华医学疼痛学麻醉学与治痛学组全国学术交流会。成立医学系下属的临床医学研究所。全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5项。韩国世宗医院专家到医院免费做15例整形美容手术。全年共承担36项科研项目。捐赠桦甸市人民医院一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一台超声波诊断仪,价值15万元人民币。

1996年9月7日,被中华疼痛学会授予“第七临床中心”。10月,金基焕主持完成的“高能磷酸盐制剂保护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机理研究”获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颁发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金大涉、朴贞姬参加的全国“生理常数”科研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医院被评为吉林省文明单位、吉林省爱婴医院。脑外科首次开展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11月30日,新建急救中心楼交付使用,建筑面积为2620平方米,总造价为301万元。接受韩国齿科病院闵丙义教授捐赠一台空压机、电钻等价值5000美元的医疗仪器和药品。12月,延边5所院校合校后改称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997年4月24日,生泉楼竣工使用,总建筑面积为7273平方米,造价870万元。成立慢性病部,设病床30张。成立血透中心。举办全国“临床疼痛学”讲习班。严相默教授在韩国第三次东西方医学、疼痛治疗学术会上被聘请为“国际疼痛研究会”顾问团成员。(www.xing528.com)

1998年2月21日,实行无休息日全年开诊。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国家级“爱婴医院”。12月25日,第四个住院大楼由美国纽约路柯会社资助,总投资1099万元,总面积8282平方米的“生泉”外科楼竣工并投入使用。金正勇、金春玉的“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对先天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郑文淑的“ATP-氯化镁对脑缺血缺氧后脑保护作用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999年,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接受韩国、美国捐赠价值160万元的丹麦产体外循环机一台和价值16万元的医疗器械。组织州内2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去韩国富川世宗病院接受免费手术。投资160万元,新建1560平方米有营养部。投入1700万元,引进德国产西门子CT机、超声波诊断仪、体外循环机等设备共155台件。

2000年6月,获批设立眼科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引进数字减影系统,成立介入治疗中心。护理部参加“健康世纪行——千家医院百日竞赛”活动,并荣获一等奖。开展“病人选医生”试点工作。同时,向病人提供“药品选价位”服务。心胸外科与美国心血管专家联合施两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腹主动脉瘤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为全省首例。韩国三星医疗院到医院进行5例先心病心脏手术。在面部手术中成功运用微型金属钛板牵引术。全院80%的病房开展整体护理,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100%。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5项,其中国际级8项,国家级31项。

2000年末,占地面积121343.2平方米,建筑面积70145平方米,固定资产2.2亿元。在职职工1141余人,其中朝鲜族占71.7%,汉族占27.2%,其他民族占0.01%;高级卫生技术人员15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设有病床755张,有28个医疗科室,12个医技科室,17个行政、后勤管理科室,3个党群职能科室。设有1个中心实验室,5个研究室,17个教研室。拥有核磁共振成像仪、螺旋CT扫描仪、数字减影成像系统、E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人工心肺机等高精尖医疗设备。姜美子“脑出血后血浆和脑脊液中生长抑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变化”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1958年建院。1986年,用名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位于吉林市南京路30号。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固定资产440万。有职工71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27人。设有27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5个临床研究室和15个机关科室。实有床位385张。年门诊量283503人次,年入院病人7343人次。7196平方米的新门诊楼正式开诊。

1990年7月18日,组建援外医疗队奔赴索马里。1991年5月,录制“心肺复苏及抢救技术”科普录像带在省内外发行。日本东京本户齿科病院、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医学院代表团来院参观访问。

1992年5月12日,在吉林省护理技术操作表演赛中,邓敏获手术室护理组第一名。10月,李若伦、王博文、曲敬宇教授荣获吉林英才奖章,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3月12日,吉林市手外科中心在附属医院成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医院心血管科为内科学硕士授予点。

1994年10月20日,获批为三级甲等医院。

1995年4月22日,通过省爱婴医院评估。8月22日,以野崎光洋为团长的日本滋贺医科大学代表团一行5人来院进行生理、生化、眼科临床疾病诊断等讲学。承办第四届全国医学真菌学术会议。

1996年,成立外科学(骨科)硕士学位授予点。9月10日,临床免疫研究室被评为省卫生厅重点研究室。

1997年9月3日,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同位素公司医学放射免疫检测中心”。9月23日,通过国家卫生部爱婴医院评审。10月11日,在第四届全国医学真菌的学术研讨会上,皮肤科主任罗庆录获奖。皮肤病与性病学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8年1月16日,中国吉林放射免疫检测中心在医院成立。3月,更名为吉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月,地址变更至吉林市解放西路18号。

1999年10月,更名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至2000年,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6850万元,开放床位700张。职工987人,卫生技术人员751人。有机关科室15个、临床科室34个、医技科室8个、业务科室4个、研究室9个、临床教研室16个、护理学教研室9个、临床实验室3个。年入院病人13752人次,年门诊量267630人次。开展心内直视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心脏瓣膜狭窄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全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足趾移植拇指功能重建术等吉林地区内的高新尖项目。医学检验52项指标获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优秀。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4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6项。

一汽总医院1953年建院。1986年,用名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医院,位于长春市东风大街67号。1987年,投资1150万元,建外科病房楼10370平方米。1989年,引进200余项临床应用技术,恶性肿瘤诊治有新突破。1992年,设置职能部门17个,开展400余项技术,医疗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医院进入大型综合医院行列。1993年,新建绿园住院部病房及放疗中心(肿瘤治疗)等医疗用房8264.54平方米,共投资668万元。被省卫生厅确定为三级甲等医院,同时国家卫生部颁发“三级甲等医院”标牌。1993年11月,普外科和循环内科为全省重点科室。1994年8月,投资288万元,兴建高压氧舱楼、食堂服务楼、洗衣消毒楼、急救车用房,占地6718.6平方米。1996年8月,投资440万元,新建核磁楼和核医学楼2157平方米。

到2000年初,投资4491.6万元,新建门诊大楼12987平方米,门诊大楼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占地面积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有职工1194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23人,开放病床800张,日门诊2400人次,设临床科室31个,医技科室8个。5月12日,更名为一汽总医院。同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吉林大学第四医院。10月,按照集团公司三项制度改革要求,职能部门整合为“五部一中心”,包括院务部、医务部、人事劳资科、财务控制部、党群工作部和后勤服务中心。引进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达500余项,成功开展腹腔镜儿童腹股沟疝内环口结扎术、胆道内支架的临床应用技术、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经腹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内镜下氩气刀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应用技术、精准肝切除术、Diamond全新数字化乳腺X线机临床应用技术、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安珂全自动乳腺真空辅助旋切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切除术、X-刀治疗肉芽肿手术以及冠脉内血栓抽吸技术等。

吉化总医院 1958年成立。1986年,位于吉林市龙潭区大同路32号,3月1日,成立功能检查科(内窥镜室开始工作)。4月10日,引进头颈部CT,系吉林地区首台引进。4月16日,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移植成功。10月,职业病防治所参与协作的全国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的“联苯胺专题”与“氯乙烯专题”均荣获国家卫生部科技成果奖。12月新建综合楼交付使用。同年在铁东(龙潭区大同路32号)建立第二职工医院。第一职工医院建筑面积2358.16平方米,第二职工医院建筑面积24665平方米,总床位数454张,全年诊疗732575人次,出院病人15274人次,固定资产861万元,年收入总额165.72万元,

1987年5月,第二职工医院引进多轨道断层摄影机及胃肠机。二院正式收治脑外、泌尿外科病人。6月8日,吉林医学院认定吉化第一职工医院为吉林医学院教学医院。

1988年8月15日,吉化公司撤销第一、第二职工医院,成立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医院,医院分为铁东部和土城子部。8月16日,将原第一职工医院外二科(骨科、烧伤)迁入铁东部外科。10月31日,铁东部脑外科迁入土城子部外科。医院荣获吉林省卫生系统文明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1989年3月7日,为一名80岁妇女成功进行二尖瓣交界分离术。3月24日,2台B超仪投入使用。4月5日,铁东部首次进行永久型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1990年3月22日,铁东部碎石疗区开诊。4月28日铁东部检验科发现46xx、t(3,5)核型异常染色体,系国内首报新核型。9月,铁东部引进(左P)8041A型胎儿监护仪投入使用。铁东部放射科应用低浓度液影葡胺开展“选择法支气管造影”获得成功。10月26日,土城子部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及灌注治疗肺癌获得成功。

1991年3月20日,铁东部“甲基叔丁基醚溶解胆固醇结石成果”鉴定为国内新技术。5月13日,电子胃镜开机使用。10月8日,0.15T核磁共振开机使用,系吉林地区首台核磁共振诊断仪,同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机使用。

1992年12月4日,土城子部综合楼交付使用,建筑面积2498.02平方米。12月23日,铁东部心血管内科开展“静脉心内膜起搏器安置术”。12月25日,铁东部泌尿外科开展第一例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成功。

1993年2月26日,PT-450全身CT机正式开机。8月6日,铁东部传染病房正式开诊,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分结核、传染疗区,总床位46张。

1994年5月3日,CCU病房正式使用。6月28日,ICU病房正式使用。8月11日,被正式批准为三级甲等医院。

1995年2月13日,引进东北三省第一台进口伽马刀诊疗仪,用于头部肿瘤疾病的精确放射治疗,伽马刀科成为东北三省神经外科领域领先科室。9月4日,通过省级爱婴医院评估。9月26日,通过国家级爱婴医院评估。12月30日,被国家卫生部医政司评为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1996年4月17日,胸外科开展“不经胸食管剥脱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为吉林地区首例。12月3日,“住院病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科研成果通过省科委鉴定。

1997年2月27日,医院成立肿瘤科、血液消化内科。6月18日,举行直线加速器开机典礼仪式,系吉林地区首台进口全身普通放射治疗设备。12月8日,吉林医学院认定医院为吉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87~1997年加大固定资产规模,以平均每年22.45%的增长速度,使固定资产规模从2159万元增加到15080.88万元,收入也从1987年的248.91万元增长到1997年的8983.62万元。

1998年3月25日,吉化总医院二院在吉林地区首家上网开通微机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并正式运行。6月4日,一院消化内科开展的“胃癌患者β-内啡肽、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研究”科研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11月11日,二院骨科解剖型人工金膝关节置换术获得成功,为全省首例,国内先进水平。12月23日,一院成立急诊科。

1999年1月2日,医院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国际救援网络医院”。4月5日,二院购入1.5T核磁,系吉林地区最高端的核磁检查设备。

2000年10月16日,多人用高压氧舱安装调试完毕,系吉林地区最高端的高压氧治疗设备。至2000年末,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300平方米,全院共有职工16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39人,高级职称161人,中级职称440人,有34人被吉林医学院聘为教授、副教授。总床位1021张,有99个科室,其中医疗、医技科室67个。日门诊诊疗2728人次,全年诊疗998274人次,出院病人21599人次,固定资产24053.11万元,年收入总额15607.07万元。自行研发28个软件,拥有237台微机,实现了门诊、病房微机网络化管理,检验结果自动传输及病案光盘存贮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引进百万元以上设备18台件,其中12台设备为吉林地区首家引进,1台为东北三省首家引进,拥有伽马刀、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机、全身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全自动分析仪、碎石机、大型X线机、彩色多普勒、多人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837台。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31项。开展新技术新疗法521项。烧伤整形科成为吉林市化学烧伤重点专科,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成为国家经贸委吉林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

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 前身为1931年官商合办的西安(今辽源)“建程煤矿医院”。1986年,位于辽源市西安区矿电大街10号。

1988年8月,贯彻执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业条例》,实行院长负责制。进行用工制度改革,整组提效、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合理分流、能位适合。临床科室定编、定员,干部选择职工,并实行医疗技术骨干弹性工作制。在全面完成全局职工、家属医疗任务基础上,总医院对社会开放医疗。

1989年,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集体决定医院的行政工作计划、经济预算、人员奖惩、技术管理、机构设置等改革事宜。当年,聘任598名专业技术干部,其中,高级22人,中级101人,初级475人。

1990年7月6日,局党委、矿务局决定总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12月17日,矿务局决定张春山任院长,耿广录、刘振举任副院长。

1991年5月,确定了60项具体工作指标,包括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床位使用率,年收治患者数、职工对院领导的满意度,临床对医技、后勤、机关服务的满意度等。

1992年11月,总医院与白求恩医科大学签订协议书,矿务局职工医院成为其教学医院,正式挂出“白求恩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的牌子,承担白求恩医科大学学生的毕业实习和部分临床课的讲授任务。

1993年1月,成立局医疗卫生中心。总医院根据床位利用率的实际情况,将住院床位调至195张。局医疗卫生中心为梅河、平岗、西安等矿级医院重新确定住院床位数。9月,在辽源地区医院、吉林省煤矿医院中,率先跨入“二级甲等”医院的行列。10月12日,被授予国家卫生部“二级甲等”医院。检验生化QC小组的“DS501、CAL和清洗液的研制”荣获“1993年度吉林省行业医院系统首届QC成果项目三等奖”。

1994年11月13日,泰信四井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局医疗中心、总医院和各矿局医院15名医护人员深入井下,展开伤员抢救工作。

1995年7月1日起,矿务局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总医院、局医疗卫生中心所有的医务人员、职工分别与矿务局签订个人劳动合同。

1996年9月,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命名总医院为“爱婴医院”。年末,总医院6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70人。局医疗卫生中心72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89人。

1998年2月,矿务局决定实行局医疗卫生中心对全局医疗卫生机构的统一管理体制。

1999年1月26日,由国家卫生部紧急救援中心认定,总医院为国家卫生部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对境外人士提供医疗紧急救援服务。到1999年末,总医院每年都按矿务局下达的“减人提效”的指标,精减富余人员。

2000年3月15日,省卫生厅批复,“成立辽源市骨科中心,以一院两牌的形式设在辽源矿务局职工总医院”。9月6日,聘请全国8名著名骨科专家为医院名誉教授。总医院临床科室由原来的25个增加到29个。以骨科中心为代表的一大批专科建设、专病治疗水平处于本地区的领先地位。普通外科主任刘延奇被省卫生厅命名为“企业医院学科带头人”。骨科胸外科、烧伤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科等科室负责人被辽源市卫生局命名为“新科技带头人”。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晨鸣“心房扑动及多旁道消融临床与基础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

吉林省前卫医院 始建于1972年,为服务军工企业医院。1986年,位于辉南县永兴乡永兴大队二队东侧。职工288人,其中固定职工270人,合同制职工8人,临时工(顶岗)10人。

1988年,业务收入突破200万元大关。

1990年初,业务收入达231万元,在长春市完成征地工作。

1990年到1992年10月(停诊搬迁),成功抢救二三厂职工食物中毒、杉松岗煤矿小学爆炸等突发事件伤病者。至1992年,随“三线”军工厂陆续迁出,前卫医院成建制由辉南县山区迁入长春市,仍旧归省机械电子厅管理。

1992年12月12日,坐落于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37号,同日开诊。占地面积21750平方米,建筑面积17755平方米。临床业务科室有:门诊部、内科、普外科、骨科、神经科、妇科、五官科(门诊)、儿科、眼科、中医科、皮肤科(门诊)、门诊处置室、麻醉科(手术室);非临床科室:放射线科、检验科、药械科、病理室、电诊室、理疗室、供应室。设床位200张(实际开放160至180张),床位使用率只有50%左右。

1993年6月12日,在全麻下予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历时2小时15分,顺利成功,患者术后6天痊愈出院。术者陈德兴,助手万东、朱安东,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1994年,进一步完善腹腔镜手术设备,继续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把电视腹腔镜应用到妇科,开展对不孕症原因的诊断、卵巢囊肿切除,均获得良好效果。5月,陈德兴为首的腹腔镜小组“电视腹腔镜临床应用研究”课题在省科委立项。正式挂牌成为白求恩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承担起白求恩医科大学四平分校临床大专班的实习和教学任务。

到1995年,全年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在妇科应用电视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引进鼻窦镜,开展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和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1996年5月,成功完成吉林省首例经腹腔镜入路电视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摘除术,7月又完成经后腹腔入路的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摘除术,并进行粘连性肠梗阻的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和精索静脉曲张的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的尝试,均获成功。同年8月,“电视腹腔镜临床应用研究”结题,通过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评定为“省内先进、国内领先”。腹腔镜小组“腹腔镜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结直肠癌根治术”课题立项。同年,陈德兴参加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TFX—A’型电视腹腔镜显示系统”科研课题在兵器工业部获部级成果,并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

1997年,全年腹腔镜手术63例,占普外科手术量近1/3。首次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心包囊肿摘除术、肾囊肿摘除术、肺大泡切除术;在省内率先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使腹腔镜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在吉林省首家购置三维立体定向仪,用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颅内小脑病灶切除、病变活检等。9月,省科委批准在医院成立吉林省微创外科重点实验室。

1998年5月18日,腹腔镜小组带头人、院长陈德兴成功完成吉林省首例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继而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不但解决了胆总管结石治疗问题,而且能够解决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问题。全年普外科做腹腔镜手术16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19例,宫腔镜手术23例、宫腔镜镜检60例,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且治疗彻底等优点。

1999年1月5日,省科技厅批准,“吉林省微创外科重点实验室”更名为“吉林省微创外科研究所”,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首家微创外科研究机构。全年腹腔镜手术200余例。陈德兴课题小组“电视腹腔镜的临床应用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TEX-A电视腹腔镜显示系统”获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有职工2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6人,中高级以上人员112人。开放308张床。腹腔镜手术309例。首次完成开腹胆囊、胆道手术2次以上的腹腔镜胆道手术,并首次将胆道镜应用于腹腔镜胆道手术中进行胆道探查、取石。当年还开展腹腔镜下复发股骨沟疝修补术(吉林省首次)和腹腔镜下筋膜内膜子宫切除术。骨科在省内率先购置椎间盘镜,并在当年完成10余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开展腹腔镜技术以来,普外科应用腹腔镜完成外科手术800余例,完成腹腔镜应用研究方面的课题4项,其中2项获省部级奖励。至2000年末,医院共添置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33台套,其中6台(套)10万元以上设备、1台100万元以上设备。门诊量超过52000人次,是1992年的5倍;业务收入达到15765万元,为1992年的6.8倍。

吉林省电力医院 前身为长春发电设备厂职工医院,1984年,称吉林省电力医院,国家电力公司脑血管病防治中心,以脑血管病治疗为特色。1985年,发表关于大剂量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血栓临床观察的论文,国际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交流会认为,该研究成果具有独特的临床指导价值。

1994年,医院主持召开全国电力系统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介绍治疗脑血管病,特别是脑血栓、脑出血的超早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早期康复治疗等方法,受到与会者的赞同。

1996年,医院根据患者发病时间、病情、病因及个体化原则,探索出中西医药溶栓疗法、自体血光量子法、清除自由基疗法,激光、针灸、按摩、治瘫机并用系列治疗手段,治愈脑血管病患者上万例,以其疗效好、疗程短、费用低而深受省内外患者好评,日本、韩国的患者也慕名前来就医。

1998年,成为隶属于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的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为一体的二级乙等医院。

1999年8月,被国家电力公司确定为“国家电力公司脑血管病防治中心”。

1999年12月,迁入长春市动植物园北侧,南关区树勋街38号,占地面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有职工288人,专业技术人员占83%,具有高级职称的52人。设有2个门诊部、4个疗区、4个医技科室。有脑血管病、糖尿病、股骨头坏死3个研究室。主要设备有CT机、彩色超声诊断仪、颈颅彩色多普勒仪、数字胃肠机、全自动分析仪等。发表关于脑血管病论文15篇。糖尿病的治疗是医院科研攻关项目,应用疏肝调气法,从恢复胰岛功能入手,使用胰岛生系列纯中药,疗效显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是医院科研攻关的重点课题,引进技术,通过手术置入髋关节支撑器,成功进行12例手术,收到明显效果。

2000年,确立“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服务宗旨,向每位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公开医疗收费价格,不收受红包、不接受吃请,取信于民,加强内部建设,走科技建院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