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全省省、市、县为中医机构投资523万元,中医机构建设和维修房屋总面积32700平方米,增加病床700余张。各市、县都设有中医院基础上,新增中医专科医院2所、中西医结合医院2所、区级中医院5所。吉林市、长春市各区都建有中医院。榆树、公主岭、大安、通榆、乾安、抚松、辉南、桦甸、九台等县、市均建立中医病房楼。年末,全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达59所,中医机构数居全国第5位。全省中医病床达到3379张。中医药人员7147人,中医师以上3957人,占人才总数的55%。中医机构每年接诊量300多万人次,接待住院病人4万多人次,同时开办家庭病床,住院难问题部分缓解。省卫生厅制定《中医院管理条例》,规范中医病历书写格式,制定中医院检查评比标准。
1987年3月,全省中医工作坚持机构建设,市、县级中医院转型为综合性医院,规模标准不低于同级综合医院,并加强对县级中医院分类管理。专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急重症治疗能力进一步提高。
1987年末,全省中医院科室设置平均在7个以上,中医骨伤、肛肠、眼科、针灸科得到较快发展。据统计,年底全省中医机构达到61个,比1986年增长8%,病床4280张,比1986年增长12%。全省中医药卫生技术人数已发展到9884人(含中西医结合医师),平均每千人有中医0.32人,有中医师0.176人。全省中医门诊一年中接待病人500多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5万多人次,中药治疗率平均在73.5%以上。
1988年,全省有20所中医机构增添设备仪器。中医机构68个,比1987年增加6.25%;中医病床5469张,比1987年增长27.78%。中医队伍发展到10000人,比1987年增加16人。全年门诊650万人次,收住院病人7万人次,分别比1987年增加8.33%和16.66%。
1989年,有10余所中医单位的仪器设备得到更新补充。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科研大楼、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楼、浑江中医药学校相继竣工。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得到落实。年末,全省有中医医疗、教学、科研机构68个。中医病床5793张,比1988年增长5.92%。中医队伍发展到12143人,比1988年增加21.43%。
1990年5月,省中医管理局在前郭县召开中医医院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会议听取了前郭县中医院建设经验介绍和扶余市中医院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并参观两所医院。年末,全省有中医医院54所,人员6658人。
1993年3月,省中医局批准成立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眼科医院。8月,批准在延边朝鲜民族医药研究院成立吉林省中医学会老年病医院。
至1994年末,全省共有县以上中医机构68所,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门类齐全的中医发展框架。中医病床7686张,千人口中医床位0.32张。有中医药人员12647人,千人口中医师0.33人。年门诊量4128103人次,年住院85956人次。全年业务收入为21100万元,比1993年增加1079万元,其中住院收入2581万元,比1993年增加248万元。
到1996年底,县以上中医院年业务收入达3.2亿元,比1995年增长21.7%。人均业务收入2.3万元,比1995年增长23.7%。全省中医医院医疗设备总值7169万元,比1995年增长27.5%。(www.xing528.com)
1997年,全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人均创收2.74万元,比1996年增长9.6%,其中省级中医院人均业务收入达到7万元。边远地区中医院人均业务收入达到3.46万元,其中,龙井市中医院人均业务收入达到6.21万元,敦化市中医院人均业务收入达到4.99万元。到1997年末,全省县及县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总数发展到67个,病床总数8114张。
1998年,全省有各级中医机构72所,其中,县以上中医医疗机构66所,中医药院校4所,52.6%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室。全省有中医药人员11432人,中医机构中医药人员占人员总数的60.5%。35.8%的行政村有运用中医或中西医两法的卫生技术人员;县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年门诊人数420万人次,住院8.2万人次,年业务总收入3.6亿元;固定资产总值2.97亿元,人均业务收入2.6万元。
2000年,全省中医医疗机构65所,中医医院床位6093张。各市(州)91%的县设置中医医院,56.6%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室。全省中医中药人员12424人,其中中医8292人(中医师6480,中医士1724人,其他中医88人),另有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450人;中药技师2301人,中药技士1110人,中药剂员271人。35.8%的行政村有掌握中医和中西医两法的卫生技术人员。(见表4-1)
表4-1 2000年吉林省中医医疗机构(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院)名录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