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省1986-2000医疗卫生志:疾病防治成果与趋势

吉林省1986-2000医疗卫生志:疾病防治成果与趋势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直单位肺结核病人实行归口管理工作。全省发生末例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人。1994年,开始实施卫生部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梅毒发病率上升并居全国首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九五”末期,吉林省传染病防治大体经两个阶段。至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率仍为传染病死亡率之首。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患者得到妥善治疗。麻风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吉林省成为艾滋病、性病低发病省份。传染病发病率顺位不断变化。

吉林省1986-2000医疗卫生志:疾病防治成果与趋势

1986年,全省有卫生防疫所、站91个,专科防治所、站57个。全省计划免疫“四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卡介苗覆盖率提前两年达到国家规定的省级85%的标准。1989年,全省开始进行艾滋病、性病立法和完善法规配套工作。1990年,性病防治进入法制化阶段。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直单位肺结核病人实行归口管理工作。1991年,全省计划免疫工作名列全国第一。1992年4月,重新设立省卫生防疫站,全省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启动。全省发生末例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人。1993年,省内发现艾滋病疫情。全省发生末例白喉病人。1994年,开始实施卫生部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1995年,全省首次从献血员中检出艾滋病感染者。梅毒发病率上升并居全国首位。1996年,成立省卫生厅公共卫生监督所。计划免疫“四苗”全程调查接种率均为100%。1998年,淋病、梅毒疫情快速上升,落实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计划。1993~2000年,无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发生,并完成消灭本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的证实工作。2000年,卫生监督与疾病防控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全省有卫生防疫机构103个,有卫生防疫专业技术人员7270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九五”末期,吉林省传染病防治大体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9月~1989年8月),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二类25种进行防治,甲类3种,乙类22种;第二阶段(1989年9月~2000年),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对甲类(2种)实行强制管理、乙类(22种)实行严格管理,丙类(11种)实行监测管理。至2000年末,总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发病率最低年度为1999年(183.16/10万)。

1986~2000年,全省重点传染病防治主要针对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肝炎霍乱、麻风、流行性出血热。2000年管理的35种传染病中,吉林省有疫情记载的30种,黑热病、登革热、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无疫情记载。至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率仍为传染病死亡率之首。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患者得到妥善治疗。麻风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吉林省成为艾滋病、性病低发病省份。全省县(市、区)级结防机构的健全程度居全国领先位置。“九五”期间,全省疫情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吉林、延边、白山、松原白城。传染病发病率顺位不断变化。(见表2-1)(www.xing528.com)

表2-1 “一五”至“九五”期间吉林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顺位(前5位)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