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是音乐的活化石,被誉为“古代交响乐”,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入夜,豫章会馆内灯火通明,戏台两侧设几案,各种乐器依次排列,儒雅长者们身着长衫马褂,青鞋布袜,净手焚香,气氛顿时肃穆下来,首座(指挥)鸣锣示意,三通鼓后,热烈高昂的唢呐开场,古雅的音乐如涛生云涌,10多首曲子,一曲有一曲的特色,一调有一调的韵味,或如白云行空,或如落花飘落水面,似龙泉出水缓缓而流,若月白风清竹影摇风,使听者悠闲神往,俗虑俱消,宠辱皆忘。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这就是被喻为“阳春白雪”的会泽洞经音乐。
洞经音乐是珍贵而独特的古典乐种。洞经音乐起源于四川,发祥于梓潼。因演奏《文昌大洞仙经》得名。经乐相承,谈演并进,音乐化民。
洞经音乐自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产生以来,迄今有800多年历史了。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初传、渐盛、鼎盛、衰微与重振几个阶段。
云南的洞经音乐在明代已经开始兴盛,清代则是洞经音乐在云南普及、发展、繁荣、融合的鼎盛时期。全省120多个县,凡人口较多的村镇,都有数量不等的洞经乐队定期活动,并伴随着马帮的行踪,渐渐传到域外。滇人离乡背井,每逢佳节之期,便展开经书,操起乐器,悦耳动听的乡乐,使多少华人流下思恋的热泪。民国年间,洞经音乐仍在云南各地依例演奏,甚至唐继尧出师讨伐袁世凯之前,昆明洞经会亦应邀谈演祭旗。
会泽洞经音乐在会泽的金钟、者海、娜姑等地流传。会泽演奏洞经古乐的“桂香学”,一直活动到新中国建立前夕。2000年12月会泽古乐团成立,重新抢救发掘、整理出古乐曲目,使这一高雅严肃的音乐再度焕发青春。会泽洞经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梅世缈、施宗海和陈灵生。2002年5月,梅世缈被云南省文化厅和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www.xing528.com)
会泽洞经音乐演出的曲目主要有《三通鼓》《将军令》《小鹧鸪》《开经赞》《倒拖船》《锁道龛》《新卦腔》《拟告》《赞腔》《老卦腔》《大成赞》。2006年5月,会泽洞经音乐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会泽洞经音乐,是一种唱诵经文的音乐,具有高雅、幽深、清新的特点。它是集儒、释、道三教合一音律且具地方韵味的古乐。旧时,会泽洞经音乐的主要功能是通天地、和人神、移风俗,具有中和之美、意境之美、自然之美。
洞经音乐是歌颂和谐,歌颂太平盛世和安康吉祥的音乐,厚重典雅,奏之令人脱俗欲仙,五岳尽寂,万垓皆幽,让听者为之动容,赞叹不已。常咏常听,可促进人们树忠孝之心,尽仁德之义,行善事之举,享长寿之身。
年逾古稀的老人,操持着古色斑驳的乐器,当洞经乐曲响起,会突然唤回你千年的回忆。在那悠远的乐曲声中,在古城迷离的小院里,仿佛又回到了鼎盛的唐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