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诗社稿》是由时任东川知府冯誉骢选编刻印出版的。
冯誉骢(1858—1930),清光绪年间人,字雨樵,秀华,自号西山老樵,四川什邡人。历任云南东川、广南知府。为官清廉,政声颇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任东川知府,工诗善书,组建了会泽第一个文学组织—“翠屏诗社”,组织府学儒生学诗、写诗,每月15日由他出题数道,粘贴于府署大堂,各人自行抄回,并且逐步“按课拟作,与诸生互相质证”的做法,宽以时日,脱稿赠阅,开展诗歌创作活动。
翠屏诗社是以冯誉骢为领袖,府县两级官员、儒生和东川本地的一些文学爱好者加盟的东川第一个群众性的文学组织。开展文学创作活动一年多,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冬季止。冯誉骢将64人创作的诗歌,加以整理,从中选出600首诗歌,结集为《翠屏诗社稿》10卷,分为上下两册,木刻出版。《翠屏诗社稿》,是会泽历史上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集。
《翠屏诗社稿》体裁具有多样性,有五言、七言古体诗,也有五言、七言的近体诗,还有民歌风格的乐府诗。《翠屏诗社稿》题材比较广泛,有山水田园诗,民族风情诗,社会生活诗,怀古诗,咏物诗。《翠屏诗社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其中有近200首写景抒情诗反映了当时东川的现实生活,有的描绘了东川大山险峻、河谷幽深、水势汹涌、道路险阻的地理特征,有的刻画了边地苦寒、贫富悬殊的生活现状;也有的表达对故乡的深情眷念和卸任行前的离愁之情。
《翠屏诗社稿》中冯誉骢的作品最多,有诗183首,艺术成就也数他最高。尤其是知府冯誉骢的《东川杂诗》,共有32首,从农村写到矿山,从物产写到风俗,俨然当时东川的社会系列画卷。另有巧家厅同知王楷的《留别巧邑士民》是古代东川诗歌中最长的一首,全诗80句400字。(www.xing528.com)
《翠屏诗社稿》成书后,流传广泛,影响很大,对后来会泽的诗歌创作及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此书历经一百多年沧桑,现仅云南省图书馆内有收藏。
《翠屏诗社稿》之于会泽,犹如《诗经》之于中国。
冯誉骢自书自作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