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川府志》编纂校注过程及成果简介

《东川府志》编纂校注过程及成果简介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雍正《东川府志》,木刻本,全书2卷约3万字,分上下两册。乾隆《东川府志》得益于方桂在文学上有较高的造诣。较之雍正《东川府志》更为详尽。10年前余泽春续修的《东川府志》没有刻印出版,冯誉骢增补并编修了光绪《东川府续志》,全书4册共10万字。人们认为《东川府续志》价值不高。2005年初,地方史学专家梁晓强对《东川府志》进行了校注。《〈东川府志·东川府续志〉校注本》从原著仅17万字扩展为出

《东川府志》编纂校注过程及成果简介

云、贵、川三省,是土司最多,也是土司世袭统治的地方,文化传统不同,一般没有修志的传统,东川也不例外。古代东川包括现在的会泽、东川、巧家3县(区),东川府治设在今会泽县城。会泽建县历史虽然有2000多年,但真正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于清代

雍正六年(1728),东川府教授赵淳编修《东川志略》,该书开会泽地方志书之先河,是以正式文字记载会泽的历史典籍。现已失传。

《东川府志》包含雍正《东川府志》、乾隆《东川府志》和光绪《东川府续志》。

崔乃镛历来重视志书的编纂,1727年,他担任镇雄知州就收集了当地的历史事实,编纂了《芒部纪略》,来不及刻印出版就离开了。上任东川知府,刚好遇到兵灾、荒灾,加之政务杂乱,公务缠身,没有时间撰写书稿,又因东川一地蛮荒偏僻,也少有历史资料来供考查验证,年代久远,难于考据,创始艰难,修志难度较大。

1735年春,在无文献可考的情况下,崔乃镛收集了到任5年来咨询访问、核查探究的资料,按体例编排篇目,叙事简明扼要,力求做到不遗漏,以供后人摘录,参考。同时,崔乃镛希望后人把这件事继续下去,使其更加完整详细。

雍正《东川府志》,木刻本,全书2卷约3万字,分上下两册。上册分为序、卷之一:序为崔乃镛亲自撰写,上册包括舆图(疆域地图)、星野、气候、疆域、山川、沿革、城池、户口、田赋、风俗、物产、秩官(常设的管制)、学校、祭典、典礼、义烈、节烈、祥异、寺观。

下册即卷之二:艺文有云南巡按邓渼《请巡抚兼制东川疏》,云南巡抚朱泰祯《处置夷情顺逆疏》,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题东川城门说》,云南巡抚张允随《东川新建石城记》,威宁贡生孙绳《东川改土建学始末记》、镇雄知州李至《东川府石城记》。艺文部分收录了崔乃镛撰写的8篇记事散文,《修东川文庙碑记》《创建东川府石城记》《西林书院记》《东川义学记》《移建城隍庙碑记》《巧家创建制记》《劝农亭记》《东川地震纪事》。雍正《东川府志》成书之时,当时东川实行改土归流不久,百废待兴,一切尚在经营治理之中,后来修志的人亦认为,该志过于概略,是一部尚待修订补充的志书。

方桂,字友兰,举人,湖南岳州巴陵县(岳阳市)人。方显的儿子,跟随方显平叛贵州苗族有功,奏请朝廷给予了加级、记录等奖励。父丧终,方桂以知县发放广东,补英德,调潮阳。凭借判决诉讼案件而出名,言行举动出众,提拔为云南昆阳知州。

乾隆二十年(1755),提升为临安(云南建水)知府,署澄江。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临安府调任东川知府。方桂感受到,东川地处三省要冲,五金结聚,当时的东川府产铜、运铜占全省一半,又设局鼓铸,此时的东川,改隶云南30年来日新月异,俨然一大都会,不可以无志,方桂于是取来崔乃镛的原稿,在处理完政事之余,批阅修补,删繁就简,查缺补漏,旁征博引,列举掌故,搜罗事实,不漏不夸,与胡蔚合作编纂了乾隆《东川府志》。1761年,胡蔚为东川候补县丞,是有名的地方志专家。乾隆《东川府志》,增设《厂课》《铜云》《鼓铸》等门类。(www.xing528.com)

乾隆《东川府志》得益于方桂在文学上有较高的造诣。方桂描绘会泽风光的山水抒情诗《东川十景》,家喻户晓,具有较高的文学性。擅长写散文,在乾隆《东川府志》中写有抒情散文《环青楼记》;议论散文《圣慈阁记》;记人散文有缅怀刘昆的《刘将军事略》,缅怀魏国翥的《魏将军事略》,缅怀张其贵的《张将军事略》和怀念崔乃镛的《崔太守事略》;记事散文《庚戌平蛮始末记》,记载了雍正八年(1730)土司发动的叛乱。还有《创建宝塔记》。

乾隆《东川府志》,木刻本,全书6册20卷,10万字。云贵总督刘藻、布政使顾济美,驿监使廖瑛、粮储水利铜政道罗源浩,以及方桂分别为该书写了序言;胡蔚、方桂还写有跋,说明了写作经过和成书情况。较之雍正《东川府志》更为详尽。在会泽现存的三部清代志书中,人们均认为,该志价值最高。方桂在序言中写道,乾隆《东川府志》取崔志修改、补充、汇编而成,因此记载事实完备,后人不仅可以作为文献来参考,翻阅开来,一目了然,掩卷之余,会情不自禁地感慨道,昔日的“蛮荒旧土之陋,顿成京洛各区之盛也。”文化教育发展之迅速,可以和中原相媲美了。志书还将起到鼓励英才,导扬德化的作用,“自此,边徼之地,不难与中土抗衡矣。”

光绪八年(1882),湖南武陵人余泽春署东川知府,光绪十年(1884年)去职,在任两年期间,组织孝廉茅紫方、孟品三、李实甫等人,续修《东川府志》。光绪二十二年(1896),冯誉骢奉召来守东川,索观府志,在兵火战乱后,旧志所剩已寥寥无几。10年前余泽春续修的《东川府志》没有刻印出版,冯誉骢增补并编修了光绪《东川府续志》,全书4册共10万字。光绪《东川府续志》成书,余泽春功不可没,冯誉骢也在《东川府续志序》中也写道:“余之续刻斯《志》,非掠美也,所以成余君之志也。”光绪《东川府续志》成书于1897年,对方桂所记载二十六年以后一百多年的资料收集补充不多,关乎国计民生,如东川第一要务的铜政等着笔较少,《东川府续志》多书义士、烈女等纲常伦理之事。人们认为《东川府续志》价值不高。

总的说来,《东川府志》成书于雍正、乾隆、光绪三个朝代,时间跨度160多年,《东川府志》始于崔乃镛,成于方桂,终于冯誉骢,是一批由政治精英和文化大家编纂而成,是云南古代地方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其文学价值不可小觑,至今读来令人爱不释手,获益匪浅。

历史学方面看,《东川府志》记载了东川改土归流、建文庙开设学校、建筑石城、大地震、设置铸钱局以及开铜矿、兴铜业、整治金沙江航道、改土归流等诸多重大事件。全面记述了东川建置沿革山川、民族构成、民族风俗、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东川府志》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信息、资料丰富,是一本探寻会泽清代历史的百科全书,读来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2005年初,地方史学专家梁晓强对《东川府志》进行了校注。采用按语、校勘、注释、附加论文等形式进行校注。经过点、校、注、考、附文集辑而成的《〈东川府志·东川府续志〉校注本》,考证了历史,更正了抄录笔误,扩展了信息,广辑博纳,通古论今。《〈东川府志·东川府续志〉校注本》从原著仅17万字扩展为出版后的50余万字,突出了史料性、资料性、可读性,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东川府志》

昔日束之高阁、“养在深闺”的皇皇志书,成为今天人们了解会泽历史文化信手拈来的历史读本,为文史学者提供了诸多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