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诸葛亮南征东川的成果

诸葛亮南征东川的成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兴元年,刘备死后,南中[25]各郡纷纷叛乱,诸葛亮认为蜀国新遭大丧,不便出兵。诸葛亮“南征”,于公元225年3月从成都出发,4月平越巂,“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上面的资料显示,这三面鼓相传为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所铸,白天用来煮饭,夜晚用来报警,世称“诸葛鼓”。诸葛亮要攻心,当然少不了制造南中民众少见多怪的现象,渲染为鬼神力量,以此征服南中。以铜鼓为攻心武器,诸葛亮平定了南中。

诸葛亮南征东川的成果

建兴元年(223),刘备死后,南中[25]各郡纷纷叛乱,诸葛亮认为蜀国新遭大丧,不便出兵。于是对外派遣使者,与孙吴和亲修好,对内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于建兴三年(225)春天,亲率大军分三路南征。诸葛亮本人率主力由成都岷江而下至僰道(宜宾),溯金沙江而上至越巂(今西昌),攻打夷帅[26]高定[27]。雍闿[28]孟获[29]由滇东根据地驰援高定。

卑水[30]是诸葛亮与高定决战的地方,在越巂(今西昌东境),雍闿、孟获援军到卑水,战事刚要开始,受雍闿欺骗的叟人[31]起来造反,诸葛亮乘机攻下越巂,斩杀了高定和雍闿,越巂战事结束。青蛉属越巂郡,是诸葛亮平定的地方,孟获退兵没有理由选择这一条路,孟获战败,只能向东渡江。

诸葛亮“南征”,于公元225年3月从成都出发,4月平越巂,“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秋平四郡,冬至汉阳”[32],12月回到成都。“南征”时间短,诸葛亮也没有迂回姚州绕道属于蜀国的洱海地区,没有时间和必要到滇西。雍闿、孟获由滇东根据地驰援高定,孟获当由原路返回,从当时的战争形势看,孟获的根据地在建宁(滇东曲靖一带),李恢、马忠都向西南趋曲靖,诸葛亮的西路只有向东,才能同东路、中路汇合,歼灭孟获主力。

宋代铜鼓

华阳国志﹒蜀志》说:“会无县,路通宁州,渡泸得堂狼县。”[33]这是当时由越巂到滇东地区的大道。孟获统帅雍闿部曲,由滇东原路撤退至建宁,战事由越巂郡转到益州郡,“夏五月,亮渡泸进征益州。”[34]诸葛亮从会东县宁南渡江到巧家、会泽,战事由四川转入云南,在云南境内4个月,在滇东北与曲靖一线和孟获斗智斗勇,七擒七纵,战于石城[35],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三军会师于滇池

东川府志续志·轶事》记载:“咸丰间,有农人耕地,得铜鼓一面。上刻篆文,以软物击之,其声逾洪,博古者曰‘此诸葛铜鼓也,为征南所遗。’营中用价购得,贮存军库。闻今岁以濯河又有人掘得,(若)武侯平蛮未到东川,此物何以屡见?”

铜鼓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器物,它所反映的是一种经济文化,一种民族精神。据《古国考古》一文载:“东川、会泽一带是中国产铜鼓最盛的地方……”

今天,在成都武侯祠的诸葛亮塑像前,陈列着三面铜鼓。上面的资料显示,这三面鼓相传为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所铸,白天用来煮饭,夜晚用来报警,世称“诸葛鼓”。

古代行军作战,贵在神速,铜鼓沉重,运载困难,为何用铜鼓?其实,诸葛亮南征的时候,的确铸了很多铜鼓,但不是用作报警,也不是用作煮饭,而是用来“攻心”。(www.xing528.com)

南中民众笃信鬼神,相信神力,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往往归结为诅咒或者灵验。诸葛亮要攻心,当然少不了制造南中民众少见多怪的现象,渲染为鬼神力量,以此征服南中。

诸葛亮进入南中之后,没有入乡随俗改用牛角号,而是制造了铜鼓。不难想象,在南中的山谷里,铜鼓敲起,金声振越,回荡山谷,惊天动地,在南中人听来,无疑是神鬼震吼,无不胆寒心惊。

后来,他们发现这种神奇的声音,原来是蜀军的铜鼓发出来的,于是对蜀军顶礼膜拜。

七擒七纵是攻心战,铜鼓镇蛮也是攻心战。以铜鼓为攻心武器,诸葛亮平定了南中。

传说,蜀军经过金沙江发生了饮了“哑泉”不能讲话的故事。蜀军先锋王平率数百军士前来探路,由于天气酷热,人马争先恐后抢喝“哑泉”之水,回营后,军士们说不出话来,生命危在旦夕。对此毫无办法。幸巧,这时候在路上遇一老叟,经其指点,蜀军众将士及时饮用了万安溪“安乐泉”里的水,终于又转危为安。

原来“哑泉”的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铜,“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而人喝了含有铜盐的水就会中毒,引起口齿不清、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而死。

蒙姑金沙江边有新塘堰,旁有一碑,镌刻七字:“此水不能饮,有毒”,一说就是诸葛亮“渡沪”时遇到的“毒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