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科技工作
1978年,昭平县科技局改为科学技术委员会,同年成立昭平县科学技术协会,科委与科协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87年4月,科委与科协分开办公:科委有干部职工8人,设科学技术情报所、职称改革办公室、实验场;科协有干部职工4人,下辖农学会、林学会、水利学会等协会,有会员5123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科技队伍不断扩大。1980年,昭平县第一批套改专业技术职称有130人,其中中级职称80人、初级职称50人。1989年底,全县有系列科技干部4154人,经考核、评定、晋级、套改技术职称后,分别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任职资格人员共2301人。
1981—1989年,昭平县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项目19项。1984年,昭平县农业局在仙回瑶族乡建立籼优杂交水稻种子培育基地。从1985年起,昭平县杂交水稻良种销售县内外。全县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连续5年获得粮食大丰收。其他科技成果还有毛竹种子育苗繁殖、马尾松飞机播种造林、茯苓菌种培育和改革蒸气炼脂技术等。
(二)教育体制改革
1978年秋,昭平县贯彻执行国务院新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和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学教学计划,辖区内的中学恢复考试择优录取新生入学办法,使用新编中学教材,课程有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体育、劳动,初中增加植物、动物、卫生、图画、音乐等课程,高中增加生物课。1980年,根据自治区教卫办提出“压缩高中,调整初中,发展农中,加强小学”的方针,昭平县开始调整全县中学布局,撤销部分大队小学附设的初中班,禁止部分公社中学招收高中班,改为公社初中。1983年,全县初中、高中分别恢复三年学制。1988年,昭平县全面贯彻自治区《关于基础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实行县办中学由县管理、乡镇中学由乡镇管理的办法,中学教育获得稳步发展。1989年,全县有普通中学23所,其中完全中学有昭平中学、昭平第四中学、黄姚中学、马江中学4所,其他19所为初级中学,公办、民办教职工共765人。
1979年,昭平县开始对小学教育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982年,全县撤销96处小学附设的初中班,辞退超编民办教师291人,使小学教育纳入正轨。1983年,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普及教育步伐,对茅坪、七冲、瑶山、牛角4个瑶族村小学生实行免收学费入学。1986年秋,全县小学从新招的一年级起将原五年制教学改为六年制教学,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6门学科,三年级增设自然常识,六年级增设历史常识,农村小学六年级增设农业常识。1989年,全县7—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5%,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9.6%,毕业率为93.9%,普及率为97.4%,经梧州地区验收,达到国家规定的普及初等教育“四率”的标准。1989年,昭平县有小学480所,在校学生43891人,有教职工1681人。
昭平中学(昭平县委宣传部 供图)
1982年,昭平县有机关、厂矿、乡(镇)及教育部门办的各类幼儿园11所25个班,在园幼儿688人、教职工49人。1989年,经过整顿提高,全县有幼儿园8所79个班,在园幼儿2479人,其中附设在小学内的学前班有58个,学生1894人、教职工70人。
昭平县还办有昭平县师范学校、昭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昭平县职业中学、昭平县党校、昭平县卫生学校、昭平县农机学校等。1989年,昭平县有教职工3459人,其中,中学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21人、中学一级教师160人、中学二级教师221人、中学三级教师173人,小学特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28人、小学一级教师919人、小学二级教师520人、小学三级教师95人,职业学校中有高级讲师2人、讲师8人、助理讲师4人。
(三)文化体制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昭平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得到健康发展。
1978年3月,恢复昭平县图书馆建制,设采编、借阅、阅览3个室组,图书阅览走上正轨。1982年,昭平县财政拨款新建3层图书馆大楼,1989年,县财政再次拨款建设图书阅览室,有藏书7.1万册,订阅报纸89份、杂志282份,发放借书证360个,有工作人员7人。1980年9月,昭平县文物管理所成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1981—1985年,昭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了两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北陀镇古墓群、黄姚镇古戏台、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等13个。其间,先后由自治区文化部门和昭平县财政拨款以及群众集资16.7万元,对黄姚文明阁等5处古建筑进行维修和建立钱兴烈士塑像。(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的北陀镇中心小学(昭平县委宣传部 供图)
1980年,在昭平县城重庆街建成1222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大楼;1984年,建成县城文化中心,有影剧院、电视录像厅、舞厅、娱乐室等;1986年,建成1946平方米的昭平县文化宫。文化设施的完善,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1981年,昭平县为扩大广播信号范围,由县财政拨款在距离县城15千米的四方顶建立广播信号发射台,功率为5瓦调频台,当时测试全县有10个公社能收到清晰信号。1986年,在县城凉亭坡安装立体声50瓦调频发射机1台,信号覆盖县城及附近农村。1981年1月,昭平县在县城北边五指山建设电视差转台。1982年,先后在马江、樟木、富罗、北陀、文竹、西坪电站等地安装了20座1瓦差转台,让大部分乡(镇)群众也能看上电视。1984年,对五指山电视差转台进行扩容,使电视发射信号覆盖县城附近的文竹、庇江、五将3个乡镇部分地区。1985年11月,昭平县广播站在县城凉亭坡兴建一座高56米的电视发射塔。1986年,县政府拨款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自治区广播电视厅调拨一套卫星地面站接收设备,并派出技术人员与北京广播设备厂的技术人员一起共同调试设备,通过接收印度洋上空66E国际通讯卫星传送的中央电视台信号取得成功,可以接收12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当年10月21日,昭平县城开始接收试播中央一台节目,图像音质良好。1988年10月,对凉亭坡卫星地面接收站进行扩容,使昭平县城及附近农村可以收看中央一台、中央二台电视节目,效果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技术标准。1989年,全县共建起16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和35座10瓦电视差转台,使17个乡(镇)均能收看卫星传送的中央电视台节目。1989年,全县有电视机16500台,全县电视覆盖率达80%。
1982年,新华书店图书销售实行定额管理和联销计奖责任制;1983年,改为联销联利承包留利分成办法;1988年,在内部推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1989年,图书销售实行“三权”(人、财、经营)下放到县,并与县财政实行“包死基数,超收多留,歉收自补”的承包办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效益逐年提高。同年,昭平县新华书店销售图书123.2万册,盈利4.91万元,销售量和盈利额分别是1979年的6倍和7倍。1989年,昭平县新华书店有职工19人,固定资产20.24万元。
1983年,昭平县文工团与昭平县桂剧彩调团合并,演出桂剧、彩调、轻音乐等节目,每年演出场次110场左右,其中下乡巡回演出40场次左右。1989年,昭平县有业余文艺创作者321人,创作者中有干部、工人、农民等,创办有《榕园》文艺刊物。在改革开放初的10年里,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大批深具影响力的作品。1980年,书法作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澳大利亚展出;1981年,摄影作品《甜》入选全国第十二届影展,并被选入“中国少数民族之窗”赴美国参展;1983年,电影宣传画《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获广西首次“全区电影宣传画创作展览”三等奖,画作《耘》参加广西首届农民画展并获奖;1985年,歌曲《赶海小姑娘》获广西音乐创作二等奖;1986年,摄影作品《睡莲》参加全区摄影艺术展览;1988年,《白菜》《花卉》2幅国画被中国东欧群众文化考察团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等等。
1989年,昭平县文化局下辖文化馆、图书馆、文工团、文物管理所、新华书店、电影公司、各乡(镇)文化站等,有干部职工170人;昭平县广播电视局有干部职工65人。
(四)卫生体制改革
1985年,昭平县开始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定工作。1990年,全县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6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23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09人。
1987年,昭平县基本消除霍乱、小儿麻痹症、白喉、破伤风、丝虫病,控制了麻疹、百日咳、乙脑、疟疾、麻风病等疾病的发生。1989年,昭平县农村实行新法接生率为97.51%,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38%,孕产妇死亡率为10.28/万人。对7岁以内儿童实行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菌苗、卡介苗等疫苗免费免疫接种。儿童入托入园时均体检1次,发现疾病及时治疗。1982—1989年,全县共对儿童实施健康体检5691人,检查出有各种疾病的儿童1263人,均及时给予治疗。
1989年,昭平县国有医疗卫生机构有昭平县人民医院、昭平县中医院、昭平县卫生防疫站、昭平县妇幼保健所、昭平县皮肤病防治院、乡镇卫生院15个,有干部职工546人,医疗机构和医疗设备日臻完善。其中承担全县主要疾病诊疗工作的昭平县人民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43人,具有高级、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75人,有病床184张。承担全县疾病预防控制的昭平县卫生防疫站有卫生技术人员30人,设8个科室。
1989年,昭平县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疾病防治网,有乡村医生483人、农村接生员354人。
昭平县国有医疗卫生单位经费由县财政拨款,列入年度预算。昭平县人民医院、昭平县中医院按基本工资的75%拨付补偿,不足部分由单位业务收入自行解决;乡镇卫生院按基本工资的100%拨付补偿,公务费、福利费由单位收入自行解决;防疫、妇保、卫校、医学情报、药检等单位基本工资、公务费、福利费均由县财政全额拨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