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昭平县老区发展史-昭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昭平县老区发展史-昭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昭平县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方针,把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步改为与市场经济调节相结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一改革立即收到了成效。昭平县造纸厂每吨纸目标利润为100元,昭平县松脂厂每吨松香目标利润为70元;其他各企业均根据实际核定相应的目标利润,同时内部实行集体企业分配形式,层层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

昭平县老区发展史-昭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1978年,昭平县工业企业总产值为2000万元。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由领导机关下达指令性计划,统一拨款,统一调配生产资料,产品由商业部门统一销售。特别是公有制企业,盈利和亏损均由地方财政包干,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昭平县经委属下的水泥厂、造纸厂、炸药厂、豆豉厂、圆钉厂、制药厂、农药厂、广播器材厂等企业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昭平县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方针,把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步改为与市场经济调节相结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5年,将县级计划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并开始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此后,指令性计划仅限国家统配的钢材、生铁、水泥、木材等仍实行计划分配供应,其余都是指导性计划。计划外的一、二类物资均由物资部门自行组织,放开价格,敞开供应。在改革开放的前10年,昭平县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198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83.14%,财政收入比1978年增长844.76%。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根据中央、自治区有关改革的规定,昭平县逐步试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厂长负责制。企业内部试行岗位生产责任制,按岗位定生产任务、定技术指标,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生产任务的给予处罚。

1983年,昭平县在11个国营企业中推行生产责任制,各企业向主管部门承包,各车间、生产班组、个人向企业承包,层层签订承包合同,打破“吃大锅饭”现象。这一改革立即收到了成效。昭平县造纸厂、人造板厂、淀粉厂从1983年4月开始承包出去,5月机制纸、胶合板、淀粉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64.88元/吨、630.06元/立方米、734.42元/吨,比前3个月的累计单位成本分别下降2.8%、7.1%、3.5%。1983年,县木器厂利润为上一年的2.5倍。

1983年,企业主管部门逐步放权给企业,减少行政干预,改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主要以经济指标考核企业效益。在国营企业中,实行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企业有产、供、销的自主决策权,有权选择经营形式,有权支配奖金。1983年,先在昭平县造纸厂进行试点,随后在各企业铺开。1985年,昭平县水泥厂增加水泥砖、水泥纸袋、蜂窝煤3个生产项目,当年扭亏为盈,由上一年亏损16.97万元转为盈利2.99万元。1987年至1989年,国营企业内部还允许多种经营,如开办旅社、饮食店和经营商业批发、零售等业务。

(二)实行厂长负责制

1986年起,昭平县对国营、集体企业进行整顿,逐步推行厂长负责制,确定厂长就是企业法人代表,在企业的产、供、销活动中负领导和决策作用,对全厂负责任。规定厂长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拟定任期的产量、产值、质量、安全生产、上缴税利、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职工福利等责任目标,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和呈报主管部门批复。厂长由组织或主管部门委任,副厂长由厂长提名,报主管部门考核任命。业务管理人员由厂党支部推荐、厂长任命。同时在企业中建立健全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工人群众组织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

(三)实行利改税和经济激励政策(www.xing528.com)

198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规定,昭平县在全县企业中铺开利改税。次年,全县43家独立核算的企业盈利307.7万元,实交所得税和工商税386.6万元。1986年工业基建自筹52万元,其中县造纸厂投资27万元,占工业自筹投资的52%。企业在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前提下,充实自有资金,提留职工奖金。1989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各种奖金127.3万元,集体所有制单位奖金49.3万元,按平均人数计算,每人获得奖金400.27元。

1987年,根据自治区《关于搞活工业经济的若干规定》精神,昭平县在国营企业中逐步试点推行目标利润责任制,进一步把职工的经济利益和效益结合起来。1988—1990年为工业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第一阶段,核定各企业目标利润承包和分配方案,超目标利润返还给企业。昭平县造纸厂每吨纸目标利润为100元,昭平县松脂厂每吨松香目标利润为70元;其他各企业均根据实际核定相应的目标利润,同时内部实行集体企业分配形式,层层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昭平县造纸厂和水泥厂实行计件工资,吨纸工资含量113.23元,500标吨水泥工资含量10.23元,400标吨水泥工资含量9.5元。其他厂也全部实行计件工资、超定额奖励、包干上交超额比例分成等办法,多劳多得。此举大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86.1%,利润增长55.4%。

(四)实行工业体制改革

1990—2011年,昭平县主管工业的行政管理机构从昭平县工业局、昭平县经济委员会、昭平县经济贸易局、昭平县乡镇企业局、昭平县二轻工业局、昭平县二轻联合社和负责招商引资的昭平县招商局改为昭平县投资促进局。昭平县国有工业企业和二轻集体企业先后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转让拍卖,转变经营方式,重点发展个体和私营工业,替代国有和二轻集体工业生产企业,私营工业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力军。2000年,昭平县工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9806万元和1995年的3.69亿元提高到6.06亿元。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6.15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16亿元,个体和私营联营股份企业工业总产值为3.9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4.89%。

2005年,为了促进昭平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昭平县人民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鼓励外商投资办厂、加快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及发展股份制企业的有关实施意见,鼓励乡镇发展集体企业生产。全县基本形成了水电业与林产工业为主导,其他产业相辅的工业体系,有股份制企业41家,个体与私营企业5210家。其中,林产工业11家,人造板产量10万立方米,从业人员4.51万人,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2.6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96亿元。2011年,昭平县有规模以上工业19家,其中水电业4家、林产企业5家,茶叶企业5家、其他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7亿元,税金5800万元。

(五)工业园区的建设

2005年,昭平县通过招商引资开始工业园区建设,先后建设了县城城北工业园、河东工业园、河西工业园、桂江流域玉河工业园、金牛坪林产工业园、江塘工业园、交通干线潮江工业园、思庇工业园等8个分工业园区构成,总面积1760.6公顷,以林产、林化、编织服装、食品加工、水电、建材产业为主,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33亿元,工业增加值3.3亿元,实现税金4626万元。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85亿元,工业增加值5.87亿元,实现税金540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