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建筑艺术四要素(选段).诸葛净,史永高,王丹丹,译//建筑文化研究1.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97-227.
[2] [德]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各民族的面饰风格在文化史进程中是怎样自成一家和转化演变的.王丹丹,等,译.时代建筑,2010(2):128-135.
[3] [德]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建筑四要素.罗德胤,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美]戴维·莱瑟巴罗.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建筑,文本,织物.史永高,译.时代建筑,2010(2):124-127.
[5] [美]约瑟夫·里克沃特.森佩尔——一位建筑师及建筑史家.包志禹,译.建筑师,2006(5):80-89.
[6] [美]约瑟夫·里克沃特.森佩尔与风格问题.王丹丹,译∥建筑文化研究1.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228-238.
[7] 廖森林.从森佩尔的饰面理论到赫尔佐格&德梅隆的表皮研究.上海:同济大学,2009.
[8] 马金凤.建构中的材料运用及艺术表达——关于森佩尔与赖特.华中建筑,2005(5):44-45.
[9] 史永高.森佩尔建筑理论述评.建筑师,2005(6):53-54.
[10] 朱亮.回归建筑的本源——Gottfried Semper的著作思想.四川建筑,2006(8):40- 42.
[11] [奥地利]阿道夫·路斯.饰面的原则.史永高,译.时代建筑,2010(3):152-155.
[12] [美]爱德华·F塞克勒.结构,建造,建构.凌琳,译;王骏阳,校.时代建筑,2009(2):100-103.
[13] [英]B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 [英]彼得·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5] [英]彼得·布伦德尔·琼斯.现代建筑设计案例.魏羽力,吴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6] [古希腊]柏拉图.蒂迈欧篇.谢文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7] [意]布鲁诺·赛维.建筑空间论.张似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8] [意]布鲁诺·赛维.现代建筑语言.席云平,王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9] [英]布莱克.地图的历史.张澜,译.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
[20] [美]戴维·莱瑟巴罗,[美]穆赫辛·穆斯塔法维.覆层的表现.史永高,华正阳,译.时代建筑,2010(5):146-156.
[21] [美]戴维·P比林顿.塔和桥.钟吉秀,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
[22] [美]弗朗西斯·D K程.建筑图像辞典.高履泰,英若聪,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3] [瑞士]H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潘耀昌,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4] [德]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5] [法]克洛德·佩罗.古典建筑的柱式规制.包志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6] [美]肯尼思·弗兰姆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原山,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7] [美]肯尼思·弗兰姆普顿.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8] [意]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9] [奥]李格尔.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陈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0] [美]林同炎,S D斯多台斯伯利.结构概念和体系.高立人,方鄂华,钱稼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1] [英]罗宾·米德尔顿,戴维·沃特金.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建筑.向小林,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2] [美]米切尔·西沃扎,赵览.卡尔·波提舍建构理论中的本体与再现.时代建筑,2010(3):142-151.
[33]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王申祜,王晓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4]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19世纪历史学和历史学家.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5] [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高履泰,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36] [德]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7] [美]希拉里·普特南.实在论的多副面孔.冯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8]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9] [荷兰]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40] [美]约翰·霍华德.印象画派史.平野,殷鉴,甲丰,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41] [英]约翰·罗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张璘,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www.xing528.com)
[42] [英]约瑟夫里·克沃特.城之理念.刘东洋,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3] [美]约瑟夫·里克沃特.亚当之家——建筑史中关于原始棚屋的思考.李保,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4]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5] 《建筑师》第110期表皮专辑,2004(8).
[46] 程孟辉.西方美学文艺学论稿.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7.
[47] 陈平.里格尔与艺术科学.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48] 陈镌,莫天伟.从建筑表皮到表皮建筑.建筑师,2009(5):50-56.
[49] 陈强.当代建筑中的结构性表皮现象.建筑学报,2010(4):13-15.
[50] 陈中梅.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1] 陈志毅.表皮,在解构中觉醒.建筑师,2004(4):16-19.
[52] 丁义霞.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模仿说”的差异.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9(4):139- 143.
[53] 丁沃沃,胡恒.建筑文化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54] 董学文.美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5] 冯路.表皮的历史视野.建筑师,2004(4):6-15.
[56] 高原.建构视野下的建筑设计细部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57] 刘须明.约翰·罗斯金:艺术美学思想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58]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9] 邵晓争.中国刺绣宝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1.
[60] 史永高.白墙的表面属性和建筑内涵.建筑师,2006(6):20-26.
[61] 史永高.线性建筑构件的空间性问题研究.建筑师,2009(1):75-78.
[62] 史永高.材料呈现:19和20世纪西方建筑中材料的建造-空间双重性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63] 史永高.从结构理性到直觉体认.建筑学报,2009(11):1-5.
[64] 舒绍福.从古希腊到近代德国的整体国家观解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3):20-25.
[65] 童寯.近百年西方建筑史.南京: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6.
[66] 王宁远.遥远的村居——良渚文化的聚落和居住形态.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
[67] 王思齐.亚洲中心论的意涵探索——从欧洲中心论与非洲中心论所进行的反思.中国传媒报告,2009(1):22-23.
[68] 王群.空间、构造、表皮与极少主义.建筑师,1998(84):38-50.
[69] 王群(现用名王骏阳).解读弗兰普顿的《建构文化研究》系列之一.A+D建筑与设计,2001(1):71.
[70] 王群.解读弗兰普顿的《建构文化研究》系列之二.A+D建筑与设计,2001(2):71.
[71] 王靖男.建筑表皮编织形式的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大学,2010.
[72] 王艳丽.洪堡特语言理论的解读.长安学刊,2010(9):55.
[73] 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74] 武兴元.古希腊文论中的模仿观念——西方文论中模仿观念的历史变迁考察之一.社会科学报,1996(3):73.
[75] 邢莉,常宁生.美术概念的形成——论西方“艺术”概念的发展和演变.文艺研究,2006(4):105-115.
[76] 张之沧.居维叶对进化论的贡献及其进化观.化石,1983(10):29-31.
[77] 朱亮.粗野建构——当代建筑中的悖论.时代建筑,2010(3):50-59.
[78]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79] 朱涛.建构的许诺与虚设——论当代中国建筑学发展中的“建构”观念[EB/OL].(2002—09).http://www.hyzonet.com.
[80] 郑晓.浅论森佩尔早期生涯中科学思维对其建筑理论形成的影响.中国水运,2009(4):254-2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