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分层流动:分层与流动对高等教育分流的影响

社会分层流动:分层与流动对高等教育分流的影响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传统研究不同,本书将“社会分层流动”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进行研究。界定“社会分层流动”,仍需从“分层”、“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一步一步深入分析。再次,科技和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杠杆。以方向为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又称纵向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个体或者群体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水平流动又称横向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同一社会地位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社会分层流动:分层与流动对高等教育分流的影响

与传统研究不同,本书将“社会分层流动”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进行研究。界定“社会分层流动”,仍需从“分层”、“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一步一步深入分析。分层原本是地质学概念,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或对地质构造中不同层次边界、接触线和界面的确定;流动原本是物理学概念,指液体、气体等流体在重力、压力、引力、离心力等外力作用下引起的运动社会学家发现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如同地质构造一样存在着不平等,像液体、气体等流体一般存在着位移变化,于是借用地质学上的“分层”和物理学上的“流动”这两个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两个社会学范畴。董泽芳教授认为,社会结构有两种形态:从静态的角度看,任何社会都是由一些相对稳定的阶级或阶层所构成,这就是社会分层;从动态的角度看,社会结构中的成员是在不断变动的,这就是社会流动[12]。

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一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高低有序的社会等级[13]。社会分层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快与阶级、阶层的分化而必然出现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产物。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既具有某种相同的内容和状态,处于类似的社会位置,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状态,处于不同的社会位置。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使得他们表现出在社会劳动形式、经济利益获得、社会财富占用、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异同,进而将人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形成彼此类似又彼此区别的社会集团和个体等级。社会分层既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与社会机构正常运转的动力,又是导致社会产生不公平与形成各种社会冲突的根源[14]。社会分层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阶级,第二层次是阶层,第三层次是各种具体的社会分层。首先,阶级分层在阶级社会中占首要地位。社会成员对生产资料的关系,在早期社会是平等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使这种平等关系难以维系时,阶级就产生了。因此,社会阶级是自己时代经济关系的产物[15],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因而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16]。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既包括决定社会面貌、处于对立状态的基本阶级,如奴隶社会中的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封建社会中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又包括作为社会自然补充、处于弱势地位的非基本阶级,如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残余阶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萌芽阶级、社会经济体系中作用比较小的阶级等。其次,阶层分层是阶层分化的必然产物。阶级分层揭示了社会纵向结构的基本轮廓和社会成员的根本差别,而阶层分层能反映社会纵向结构的社会层面和社会成员的具体差别。阶层分层不仅仅依据经济因素,而且是社会成员职业、权力、财富、收入、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统一。阶层分层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阶级内部的社会阶层,如旧中国地主阶级主要分为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三个阶层,农民阶级主要分为中农、贫农、雇农三个阶层,资产阶级主要分为大资产阶级(或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或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阶层等;一种是基本阶级以外的社会阶层,如封建社会里的高利贷者、手工业者、商人,旧中国的“三教九流”,现阶段我国工、农两大阶级之外的个体劳动者等。再次,具体分层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手段。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阶层的复杂性,人们会根据需要对社会成员进行更为具体的分层,如依据社会成员的劳动性质可分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依据社会成员的劳动职业可分为工人、农民和商人,依据社会成员的知识水平可分为高级知识分子、中级知识分子和初级知识分子,依据社会成员的学历层次可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依据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可分为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如此等等。在国家和社会关系活动中,政府和社会组织逐渐将社会分层制度化,如军界有军衔制,政界有官阶制,宗教界有教阶制,学术领域有学位制,公务员和公司职员有等级制等[17]。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分层结构中各个阶级或阶层内部以及不同阶级和阶层之间的个人或者群体社会地位升降与职业转换现象[18]。社会流动产生和加剧的原因很多。首先,生产力发展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首要条件和根本原因。在园艺社会和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成员流动率较低;在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成员的流动频率加快。工业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使大量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使大批工人从蓝领晋升为白领,而且还会使一些富有的资产者沦为贫穷的无产者。其次,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致因。在封建社会和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职位转换相对稳定而封闭,社会成员流动较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岗位聘用面向社会开放,社会成员流动增多。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不仅使财和物实现了较好的流动与结合,而且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加速了社会流动。再次,科技和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杠杆。自工业社会以来,教育和科技成为改变民族、阶级和个体社会地位的手段。随着生产与科技一体化的加强,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财富增加的主要工具,拥有学位、知识、科技和信息的社会成员逐渐上升到社会的高层位置,一些虽然没有雄厚资金和大型工厂却掌握科学技术的创新人才在较短时期内成为世界富有阶层,一些拥有先进科技的国家和民族成为世界领军集团[19]。社会流动复杂多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方向为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又称纵向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个体或者群体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水平流动又称横向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同一社会地位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以时间为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代际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两代之间的社会地位变动情况;代内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一生中的社会地位变动情况。测定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一般以职业为社会地位变化的参照量,以“职业世袭率”(即以父辈为基准,下代人从事同样职业的百分比率)、“事业同职率”(即以本人为基准,与上一代人从事同样职业的百分比率)和“职业持续率”(即以初次职业为基准,目前仍从事与初次职业相同者的百分比率)为主要指标。以成因为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自然性流动和非自然性流动:自然性流动是基于社会成员对某一目标的追求而自然产生的流动,不带强制性;非自然性流动是指政府、组织或个体为达到某种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采用一定经济、政治和行政等强制性手段迫使社会成员进行的流动。以规模为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或自然条件等变化而引起社会某些阶层或群体较大规模的流动;非结构性流动则是指由于某些人为或客观因素而引起的少数人流动。以方式为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竞争性流动和赞助性流动:竞争性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通过个体努力而获得的流动;赞助性流动则是指社会成员利用其他社会资源而获得的流动[20]。(www.xing528.com)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分层既是阶层划分的一种行为,又是阶层存在的一种状态,社会学家多把其作为社会结构的一种静态状况;社会流动既指社会成员个体的位置移动,又指社会成员群体的地位转变,社会学家多把其作为社会结构的一种动态状况。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世上任何事物都是这样,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也是如此。社会分层没有绝对静止的分层,都是社会流动中的分层;社会流动也不尽是地位的平行流动,而多是地位分层式的流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本书研究的社会分层流动并非是将该词分拆后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两个概念,而是综合这两个社会学名词后形成的一个偏正式整体性复合概念。所谓社会分层流动,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结构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种地位移向另一种地位,从一个阶层移向另一个阶层的状况[21]。本书中的社会分层流动主要研究社会成员个体的分层式流动,从而以点带面,认识和把握社会成员群体的分层式流动。为便于从操作意义上把握社会分层流动概念,本书主要选取职业、地位、收入(或财富)、权力等维度进行认识与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