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觉由英文“Synaesthesia”翻译而来,它是人类感觉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最常见的是色听联觉,即听到一种声音会引起一种色觉,通常是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浅色,不同的人的联觉个别差异很大,有些人的联觉极其明显,有些人几乎不能引起联觉。在普通心理学的研究中,联觉发生在人的感觉层。没有一定的知觉经验的作用联觉也可能发生,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很多人在联觉上的表现是不同的,甚至由于有些人的联觉能力过强,会造成不间断的强烈的幻觉。可见,许多研究普通心理学的学者是将联觉作为人的特殊的心理活动来研究的。
统觉这个概念很少有人使用,一般把统觉看作由当前事物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过去知识经验的联系,从而增强意识清晰度的心理作用。近代心理学家W·冯特对统觉的研究做出过巨大贡献,他认为统觉是依据关联和联想,将各种知觉要素联合或结合为一个单元的实际过程,同时各要素的结合产生了新的特征。可以看出,统觉的过程是一种基于知觉经验创造性的过程。由于很多人把联觉与通感相混淆,我们现在提出统觉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想与联觉区别开来。(www.xing528.com)
那么,联觉、统觉与通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人的各个感官是通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感觉产生的印象即知觉,它是通感产生的心理基础,通感生成的过程是由感觉到知觉的形成过程。感觉领域的通感,只是低级的生理感觉上的简单挪移,我们称之为联觉。但实际上通感已经从人的感觉部分进入更为深层的知觉领域,先感而后通,先有各种感觉经验的储存,之后在知觉过程中才有可能出现通感。联想与想象是通感生成的媒介,在“通”的过程中知觉各要素会进行整合,由表象进入艺术新形象的创造活动,这种特性又正好和统觉的特征相符合,统觉中正是有了关联和联想才产生了集合观念—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认知。所以我们说,统觉的心理过程更接近于通感的形成过程。如果把通感看成是联觉,势必造成与一般心理学概念的混淆。现在看来,作为西方用语的“Synaesthesia”,或许远远比不上汉语的“通感”来的贴切、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