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倡忠孝节义: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史学论稿

提倡忠孝节义: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史学论稿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反对昏虐无道的同时,裴松之高唱“君臣之义”,提倡儒家“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也许会有人指出,这种“忠孝节义”的思想是消极落后的,无可称道。因此,我们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裴松之提倡儒家“忠孝节义”,相对于发表空洞言论的士大夫阶层,就其主观愿望来说要高出一筹,而且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提倡忠孝节义: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史学论稿

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的动荡年代。在政治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错,政局显得特别动荡不安;在经济上,士族地主椎埋攻剽,多畜奴婢,田宅无限,而广大劳动人民啼饥号寒,濒于死亡之绝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自然形成“宰辅执政,政出多门”的门阀专政的政治格局,僭越无常、上下无章、暴酷骄恣、昏虐无道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素以“立身简素”“勤恤百姓”[20]著称的裴松之慨然有感于此。他切齿痛恨统治阶级暴虐无道的治国之道,他采用纵向回溯的手法愤然指出:“桀、纣无道,秦、莽纵虐,皆多历年所,然后众恶力著。董卓自窃权柄,至于陨毙,计其日月,未盈三周,而祸崇山岳,毒流四海。其残贼之性,实豺狼不若。……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21]尤其是他还借孙盛之口大声疾呼:“古之立君,所以司牧群黎,覆焘万物;若乃淫虐是纵,酷被群生,则天殛之,剿绝其祚,夺其南面之尊,加其独夫之戮。”[22]凡是昏虐无道之人,无论其权势大小,也无论其政治地位高低与否,都受到裴松之的大力挞伐,如他谴责曹魏于禁“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23],痛斥孙权“不爱其民,昏虐之甚”[24]

历史学作为一门以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对象的科学,具有“通古启今”“鉴往知来”这一为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社会功能。而立足现实,通过对历史的剖析、反思与评论,便是一种很好的以史为鉴的治学途径,因为它直接为规切时弊、刷新政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历史依据。裴松之借为《三国志》作注之机,对以往昏虐无道之人进行无情的揭露与批判,目的在于给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以免重蹈前人覆辙。

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反对昏虐无道的同时,裴松之高唱“君臣之义”,提倡儒家“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他一方面分别借孙盛、干宝之论指出:“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于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25],“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26]。另一方面,直接表白自己的看法:“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27]并且以“忠”为例做具体说明:“忠至之道,以亡己为理。是以匡救其恶,不为身计。”[28]在裴松之看来,作为臣子,为了效忠君主,可以献出自己的身家性命,而决不能做因“食人之禄”而不能“死人之事”的动摇变节之臣。他之所以对曹魏郭修颇多微词,就在于“郭修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获于蜀,既不能抗节不辱,于魏又无食禄之责,不为时主所使,而无故规规然靡身于非所,义无所加,功无所立”[29]。(www.xing528.com)

也许会有人指出,这种“忠孝节义”的思想是消极落后的,无可称道。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30]。任何一种思想意识都必须和它并存的社会政治、经济诸因素放在一起来分析。在当时宰辅执政,僭越无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风雨飘摇的紧要关头,裴松之以国计民生为怀,宣扬儒家“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企图通过对作古之人的褒扬或批评,来纠正士人风气,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那种上下失次、纪纲大弛的历史现状,以求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裴松之提倡儒家“忠孝节义”,相对于发表空洞言论的士大夫阶层,就其主观愿望来说要高出一筹,而且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