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纪》:干宝的生平及作品阐释

《晋纪》:干宝的生平及作品阐释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仅就干宝的生平履历及其著述略作胪述,并特就《晋纪》简做阐释。总之,就编排体例而言,不符合《晋纪》作为编年体史书的要求。由于干宝能够秉笔直书,其《晋纪》如实地再现了西晋一朝53年的历史面貌,因而在当时18家晋史中成绩显著,影响甚广。《晋书》所记不当。

《晋纪》:干宝的生平及作品阐释

干宝,字令升,河南新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著述宏富,影响颇大,其编年体西晋史《晋纪》一书,在当时即信誉卓著,“咸称良史”[1],备受学者推崇。关于干宝在历史编纂学和史学思想上的成就,笔者已有专文详论[2]。本文仅就干宝的生平履历及其著述略作胪述,并特就《晋纪》简做阐释。

干宝生于何年,史无明文,学者多以无从考证处之。其实,若就有关史料钩稽耙梳,亦不难觅其大概时间。据《晋书·华谭传》:“建兴初元帝令(谭)为镇东谘议祭酒……谭荐干宝、范珧于朝。”这是现存干宝入仕的最早记载。建兴初为公元313年。又据《晋书·干宝传》,干宝之祖仕吴,其父官丹阳丞,并非名门望族,且到干宝时,更“家贫”。而有晋一代,官吏的录用,职位的确定,徒以凭借世资,不讲德才高低,酿成一种“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3]政治格局。因此,干宝不可能通过门荫而过早地步入仕途,当和一般人出仕的年龄大体相仿,也就是说公元313年他初入仕时年龄应在20岁以上。又《晋书》本传载:“(宝)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按《晋书·愍帝纪》,杜弢起义失败于建兴三年(315)。干宝既参加了镇压杜弢起义并立了“功”,则其当时年龄亦理应在20岁以上。若以公元313年干宝25岁计,则其当生于武帝太康十年(289)。据此推算,他大约活到50岁。这个推论当比较可靠,因为干宝与葛洪属同时代人,并且干宝曾荐洪“领大著作”[4],则两人年龄不会相差太远,而葛洪生于晋武帝太康五年(284)。

干宝的祖父统,吴奋武将军、都亭侯。父莹,丹阳丞。兄庆,西安令。如上所言,建兴元年(313),干宝被华谭荐举而入仕,后“以才器召为(佐)著作郎”[5]。建兴三年(315),参加了镇压杜弢起义。建武元年(317),东晋政权始建,经中书监王导上疏,“初置史官,立太学,以干宝、王隐领国史”[6]。此后数年,干宝因“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7]。咸和元年(326),王导“受遗诏辅政,解扬州(刺史),迁司徒[8]。王导请(宝)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9]直至咸康二年(336)卒。

干宝自“少勤学,博览书记”[10]。经、史、子、集广为涉猎,而尤为潜心史学,论著丰硕,且颇多见地。正如前人所云:“宝著特多,诚魏晋间所谓通人之学也。”[11]可惜的是,干氏所著,全然散佚,兹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七录》《中兴书目》《遂初堂书目》等书考之,列表如下:

续上表

续上表

上计二十四种,均散佚,有辑本者七。宝著宏富,除去异名同书者,史志及其他书所载,约尽于是。

就现存史书而言,《晋纪》最早见于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但未著卷数。《隋书·经籍志》史部古史类著录《晋纪》23卷,《晋书·干宝传》《建康实录》作20卷,《史通·古今正史》《旧唐书·经籍志》史部编年类、《新唐书·艺文志》史部正史编年类均作22卷,清代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作30卷。宋以后,《晋纪》不见著录,因此,大约在宋、元之际散佚。剩下来除一篇完整的《总论》保存在《文选·史论》和《晋书·愍帝纪》中以外,余为散见于《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文选注》《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初学记》《北堂书钞》《群书治要》等书中的残简断片。清代汤球、黄奭,近人陶栋曾据以辑录,分别收入《广雅书局丛书·史学》《汉学堂丛书·子史钩沉史部别史类》和《辑佚丛刊》。汤本按宣、景、文、武、惠、怀、愍分为七帝纪,通比其事,例系其年,最后为《总论》。黄本的分类比较复杂,无帝纪,而是按人物编排,且无一定规则。同时《总论》不在末尾,置于中间。总之,就编排体例而言,不符合《晋纪》作为编年体史书的要求。陶本分卷上、卷下,卷上按七帝纪分类,末了附有诸臣传略;卷下为《总论》。陶本辑文不注出处,殊无可取。

由于干宝能够秉笔直书,其《晋纪》如实地再现了西晋一朝53年的历史面貌,因而在当时18家晋史中成绩显著,影响甚广。《晋中兴书》《晋书》《史通》《建康实录》《群书考索》皆誉其直而能婉,世称良史。

《晋纪》虽然亡佚了,但它在古代史学史上的成就是不容抹杀的。

第一,《晋纪》在为唐修《晋书》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诏修《晋书》时,除采《语林》《世说新语》《幽明录》《搜神记》等野史稗文外,多据18家晋史,《晋纪》正是其每每凭借的对象,仅就《晋纪》佚文而言,其为《晋书》转抄之处便不胜枚举。如《晋纪·宣帝纪》云:“正始二年,吴将全琮寇芍陂,朱然、孙伦五万人围樊城,诸葛瑾、步骘寇柤中;琮已破走而樊围急。宣王曰:‘相中民吏十万,隔在水南,流离无主,樊城被围,历月不解,此危事也。请自讨之。’议者咸言:‘贼远围樊城不可卒拔,挫于坚城之下,有自破之势,宜长策以御之。’宣王曰:‘军志有之:将能而御之,此为縻军;不能而御之,此为覆军。今疆场骚动,民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六月,乃督诸军南征,车驾送出津阳城门外。宣王以南方暑湿,不宜持久,使轻骑挑之,然不敢动。于是乃令诸军休息洗浣,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改之势,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卅口,软获万余人。”两相对照,别无二致。

第二,《晋纪》为校勘《晋书》之误提供了佐证。如《晋书·羊祜传》载,泰始初,武帝以羊祜为尚书右仆射。而《太平御览》卷二百十一引《晋纪》云以羊祜为尚书左仆射,《北堂书钞》卷九引《晋纪》亦作“左”。孰是孰非?按《晋书·琅邪王伷传》:“武帝践祚,封(伷)东莞郡王,邑万六百户。始置二卿,特诏诸王自选令长。伷表让,不许,入为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改封琅邪王。”则泰始初东莞王伷为尚书右仆射,非羊祜也,《晋纪》所言甚是。又如《晋书·贾充传》:“高贵乡公之攻相府也,充率众拒战于南阙。军将败,骑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济谓充曰:‘今日之事如何?’充曰:‘公等养汝,正擬今日,复何疑!’”“公等养汝”当作“公养汝等”,《三国志·高贵乡公纪》注引干宝《晋纪》作“公畜养汝等”,习凿齿《汉晋春秋》亦同。《晋书》所记不当。

总之,《晋纪》对我们研究西晋历史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www.xing528.com)

(原载《碑林集刊(七)》,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注释】

[1]《晋书·干宝传》。

[2]见拙文《干宝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载《西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和《论干宝的史学思想》(载《史学史研究》1987年第3期。)

[3]《宋书·恩幸传论》。

[4]《晋书·葛洪传》。

[5]《宋书·恩幸传论》。

[6]《中宗元皇帝》,见《建康实录》卷五。

[7]《宋书·恩幸传论》。

[8]《宋书·恩幸传论》。

[9]《宋书·恩幸传论》。

[10]《晋书·王导传》。

[11]郭维新:《干宝著述考》,见《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十卷第六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