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位中期以后,随着承平日久,逐渐好大喜功,不但大搞土木工程,还六下江南耗费国家大量钱财,随之而来的就是贪污腐化开始盛行。需要注意的是,大清帝国也正是在乾隆在位的中后期开始由盛转衰,当然身在其中的乾隆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
事实上,乾隆本人的生活是十分奢侈的,在皇太后80寿辰以及乾隆自己的八十寿辰时,整个北京城举办多次庆典,耗费无数钱财,并由此兴起奢靡效仿之风。宫廷内乾隆更是宠信大臣和珅,导致和珅专权、贪赃枉法。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说一说和珅这个人。我们一说起和珅都会想到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边刘墉与和珅明争暗斗的场面。电视剧里和珅的形象有些“二”,但历史上的和珅形象十分儒雅,是一个文化人,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感觉有些猥琐。
和珅属于门荫入仕,自身十分聪明,能力也很强,要不然也不会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随着权力地位的增长,和珅逐渐迷失了自我,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不断打击政敌。亲自经营工商业,一生开设的当铺多达五十七家、大小银号三百多间。
正所谓:贪官有文化,其实更可怕。和珅就是一个有文化的贪官,他知道如何取悦乾隆,也知道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再一步步地打压政敌巩固权势,然后继续大肆敛财。乾隆晚年正是因为有和珅这样的蛀虫,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缔造的“康乾盛世”一点点地败坏了。
当然,如果大清帝国当时仅有和珅这样的贪官也并不可怕,只要用重典澄清吏治,大清帝国依旧能恢复风清气正的局面,最可怕的是当时所有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对于这一点,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很能说明问题。
1793年的一天,一个八十余人的英国使团到达大清帝国,当时这个使团的负责人名字叫马嘎尔尼,他们此行以庆贺乾隆八十大寿为名出使大清帝国。这是西欧国家政府首次向中国正式派出使节,使团成员包括天文学家、数学家、医生等各领域人才,携带了图书、天文仪器、军用品、车辆等物品共计六百箱,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品,向大清帝国显示英国的文明程度。
英国人此来一个是为乾隆祝寿,另一个是想和大清帝国通商,没想到刚刚到达中国,便因为礼仪问题与大清的官员发生争执,争执的原因是:觐见乾隆时,英国人坚持行鞠躬礼,而清朝官员则坚持要行叩头礼。
最终经过一番争执,双方采取折中方案,当然并不是什么吻手礼,是英国人见到乾隆时行单膝下跪礼,免去中国的叩头礼。礼仪问题虽然解决了,但隐含的观念差异问题事实上并没有解决,因为叩头礼是不平等的,鞠躬礼的含义是双方平等。(www.xing528.com)
换句话说,大清帝国将英国人看作一个为自己进贡的远方蛮夷小国,而英国人则认为两国是平等外交关系,所以接下来的会谈注定不会取得圆满成果。当时英国人希望清政府能够开放一些沿海城市通商,英国人能够在那里经营商业,英国商人可以在广州自由出入,并尽可能地减免货物税率,但是每一条都被乾隆拒绝。
更让英国人尴尬的是,他们精挑细选为乾隆带来的那些礼品,包括枪炮、望远镜、地球仪、天文仪器、钟表,甚至是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等,一样儿也没入皇帝陛下的法眼,乾隆还认为英国人的宣传是夸大其词。
大清帝国从上到下的骄傲自大,让英国人倍感失望,马嘎尔尼及其使团成员带着尴尬与遗憾返回了英国,马嘎尔尼用了三句话来评价这次出使大清帝国: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停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像小偷。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彼时的英国,并不是乾隆眼中的蛮夷小国,早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便完成了工业革命,当乾隆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境中时,英国已经实现了机器制造业机械化,其资产阶级政权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换句话说,英国已经甩开大清帝国几条街了。
但是,英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当时的大清帝国没几个人知道,以乾隆为代表的大清只知道奴才要顺从主子,只知道大清天下第一,只知道大清是天朝上国,所以他们甘当将头扎在土堆里的鸵鸟,即使外部世界惊鸿一场,自己也不会情深一往。
历史小贴士
乾隆在位时期主持编修了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包括纪晓岚在内的360多位高官、学者参与了编修工作,3800多人进行抄写,耗时13年编成。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因此得名“四库”,共计收录3462种图书,79338卷,3.6万余册,约8亿字,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可以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