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时,康熙就将两岁的二阿哥胤礽立为皇太子。但是这位皇太子长大后却变得骄傲蛮横,并且结党营私,特别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掉索额图后,父子关系变得更为紧张,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时,康熙废掉了胤礽。
康熙本以为废掉胤礽后,可以长舒一口气,继承人可以慢慢从其他皇子中选,但没想到随着胤礽的退场,却引发了众多皇子对皇位觊觎的争端。首先跳出来的是皇长子胤禔。
胤禔虽然是皇长子,不过是庶出,这也是当年为什么没被立为太子的原因。胤禔也还算是比较有才能,参与了北征蒙古之战,胤礽被废后康熙让他进行监视,胤禔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没承想这位仁兄操之过急,向父皇建议杀掉胤礽,就是这一件事,让康熙看透了这小子的人品。
无论弟弟犯了多大的错误,作为哥哥都不应该置其于死地,毕竟都是一奶同胞。胤禔的建议让康熙十分反感。但是胤禔并没有死心,一计不成心生二计,暗中请人用诅咒术诅咒胤礽早点死去,却被皇三子胤祉告发。
康熙得知后,顿时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剥夺胤禔的郡王头衔将其软禁,并斥责他是“乱臣贼子”。不过毕竟是亲生儿子,后来康熙将胤禔和胤礽释放,甚至一度恢复了胤礽的太子地位,但是胤礽仍不知悔改,被揭发与大臣结党营私,终于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时再次被废。
胤礽二度被废,让康熙彻底失去信心,对皇长子胤禔也不再抱有信心,哥儿俩彻底退出了储位的竞争。皇三子胤祉担心会牵连到自己,主动退出了竞争,剩下的有力竞争者分别是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他们各自都有支持者,又形成了两大势力,互相钩心斗角。(www.xing528.com)
康熙本人更倾向于皇四子胤禛,因为在太子胤礽被废时,胤禛勇敢地站出来为兄长求情,也许这是胤禛的一种政治作秀,但在康熙那里确实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太子二度被废后,胤禛终于放开手脚开始竞争储君之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在位61年多的康熙驾崩,终年69岁。当时皇十四子胤远在西北地区,皇四子胤禛留守京城,康熙的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的遗嘱,由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清世宗雍正。至此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终于结束。
历史小贴士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北征蒙古显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也让清朝开始走向盛世。但另一方面,康熙兴起“文字狱”打击那些存有异议的汉族士大夫。他在位期间大多用怀柔政策取代战争,以条约形式确保清朝在黑龙江控制的领土,总体来看是一位英明的帝王,也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