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三百年:探索台湾疆域与征塞外的壮举

清朝三百年:探索台湾疆域与征塞外的壮举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终康熙以三藩尾大不掉、不利于国家为理由,决定削藩。平定三藩意味着大清帝国完全实现中央集权,但当时国家的领土并不完整,所以三藩之后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久悬海上的宝岛台湾。从平定三藩到收复台湾,康熙治下的大清军队一直向南征战,收复台湾后,清军掉转方向,开始一路向北,这次的目标是沙俄。在这样一种强力围困下,沙俄士兵死伤很多。北征蒙古的胜利,让康熙声名远播,大清帝国在他的治下开始走向盛世。

清朝三百年:探索台湾疆域与征塞外的壮举

所谓三藩,是指当初归顺清朝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人。清朝为了笼络人心将他们封王,并给他们各自一块封地,吴三桂封地云南,尚可喜封地广东,耿精忠封地福建。清朝虽然大力嘉奖他们,但是却始终对他们放心不下。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回归辽东养老,但是想留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谁都知道尚可喜这是想将“平南王”封号世袭化,由此引发了朝廷内是否削藩的争论。

最终康熙以三藩尾大不掉、不利于国家为理由,决定削藩。三藩中的吴三桂第一个起兵造反,他在云南提出反清复明,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后,派大军进攻湖南,接连攻陷常德长沙、岳州、衡州等地。由于吴三桂接连取胜,引致耿精忠、尚之信以及江西、陕西、甘肃等地也接连反叛。

三藩虽然来势汹汹,但康熙决不妥协,他的策略是对于跟着吴三桂起哄架秧子造反的,予以招抚分化,对于吴三桂本人则坚决予以打击。在这个指导方针下,康熙将湖南作为军事进攻重点,派大军进击湖南,顶住吴三桂的大军。

朝廷大军源源不断地开往湖南,让湖南战场呈现胶着状态,吴三桂的军队也不像造反之初那样势如破竹。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康熙的分化之策,陕西的王辅臣和福建耿精忠先后投降,尚之信也在一年后投降,只剩下吴三桂还在扛着造反大旗。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面对朝廷大军的日益紧逼,吴三桂在衡州匆忙称帝,过了一把皇帝瘾后,于八月份病死。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清军攻破吴三桂的老巢昆明,其子吴世藩自杀,至此三藩彻底平定。

平定三藩意味着大清帝国完全实现中央集权,但当时国家的领土并不完整,所以三藩之后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久悬海上的宝岛台湾。自从明朝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后,郑氏家族一直经营着台湾,依旧以明朝为正朔,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统一台湾都势在必行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成功之子郑经去世,台湾内部发生政变,年仅12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之位,但实际大权掌握在家臣冯锡范和将领刘国轩手中,其他官员人心浮动,甚至还有人暗中私通清朝。

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此时是进攻台湾的绝好机会,于是向康熙举荐战将施琅担任进攻台湾的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带领水军进攻台湾,在澎湖打败刘国轩的水军,随后郑氏军队一败涂地,清军顺利收复台湾。

从平定三藩到收复台湾,康熙治下的大清军队一直向南征战,收复台湾后,清军掉转方向,开始一路向北,这次的目标是沙俄。在此之前,沙俄军队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由于清朝始终在忙着统一和平叛,所以没能腾出手来和沙俄掰掰手腕,一直到收复台湾后,康熙终于决定驱逐沙俄人。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康熙下诏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军队立即撤回本国,已经侵占那片土地多年的沙俄军队不仅不予理睬,反而进一步侵占瑷珲(今黑龙江爱辉县),遭到清军的顽强抵抗,并将黑龙江下游的沙俄军队据点全部焚毁。

此后,清军一鼓作气收复了雅克萨城,并在瑷珲、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一带开展屯田,以做长期防止沙俄入侵的准备。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天,沙俄人果然卷土重来,再次攻占雅克萨城,康熙接到奏报后,诏令予以坚决反击。(www.xing528.com)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清军抵达雅克萨城下,勒令沙俄军队出城投降,沙俄将领阿列克谢置之不理,于是清军开始攻城,阿列克谢在交战时被击毙,不过沙俄军队继续死守雅克萨拒不投降。

当时虽然正值八月时节,但是康熙考虑到沙俄军队坚决死守雅克萨城,是想等本国援军到来,如果进入冬天,清军的舰船和马匹全都会行动不便,于是便下令从南、北、东三个方向掘壕进行围困,同时让水军切断守敌外援。在这样一种强力围困下,沙俄士兵死伤很多。

眼看清军就要拿下雅克萨城,俄国摄政索菲亚急忙请求清军撤围,表示愿意与清朝重新议定边界,康熙答应了索菲亚的请求,允许沙俄残军撤到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清俄双方在那里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中国领土。

雅克萨之战是清朝军队第一次与外国军队作战,与一百多年后清军与外国军队交战的战绩相比,雅克萨之战足以让康熙骄傲一辈子,而且《尼布楚条约》基本算是平等条约,如果康熙在天有灵知道他的后世子孙究竟签了什么条约,估计他老人家会是下面这个表现:

雅克萨之战的胜利让康熙十分兴奋,《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也十分顺利,但在签订条约时,沙俄人并不甘心,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沙俄人心生毒计,谈判代表戈洛文专门接见了蒙古噶尔丹的代表,挑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制造大清帝国内乱。

那么问题来了,沙俄为什么偏要挑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呢?这事儿还得从蒙古与清朝的关系说起。清朝初年,蒙古分为漠南、漠北喀尔喀和漠西厄鲁特三大蒙古部落,其中漠南蒙古在清朝入关前就已经归附清朝,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与清朝也保持密切的关系。

其中厄鲁特蒙古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个部落。康熙在位时期,准噶尔部落在领袖噶尔丹的统治下实力大增,总想统一蒙古各部落,而且本身又与喀尔喀蒙古中的土谢图汗部落有矛盾,再加上戈洛文的挑唆,噶尔丹决定进攻喀尔喀蒙古。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带领三万大军进攻喀尔喀蒙古,很快便占领大片地区,喀尔喀蒙古军民一边分三路南迁,一边向清朝求援。康熙责令噶尔丹退兵,但是噶尔丹气焰嚣张,不仅置之不理,反而带领大军继续南下,大有进犯清朝之意。

面对噶尔丹的嚣张气焰,康熙诏令予以反击,先后在乌兰布统和昭莫多大败准噶尔。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的死皮赖脸行为,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死去,至此北征蒙古结束,漠北喀尔喀重新回归清朝版图。

北征蒙古的胜利,让康熙声名远播,大清帝国在他的治下开始走向盛世。但是对于康熙本人而言,也有很多糟心事儿,其中最为糟心的就是继承人问题,特别是在康熙晚年,继承人问题差点将这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折磨到怀疑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