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顺治皇帝开始亲政,这位多年受制于多尔衮的少年天子,终于不再是个傀儡。此时的大清帝国虽然已经占据中原,但和汉人的民族矛盾依旧深刻。为了缓和这种矛盾,顺治皇帝宣布停止圈地,并采取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措施。
尽管顺治皇帝很想有一番作为,但他身边还没有一支以他为主导的强力政府,致使他很多计划搁浅。其实以有利于清朝统治的角度来看,多尔衮如果还活着,或许顺治皇帝的政策会很好地实施。
顺治始终认为,大清作为外族政权,必须要与中原的汉族文化相融合才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高层的行为方式。所以在顺治十年(1653年)时,他下诏改变先前只有满族大臣奏事的局面,规定一切奏章由满汉侍郎、卿以上级别官员共同进奏。
事实上,顺治皇帝让满汉大臣同时奏事,证明他内心想达到一种平等、大治的状态,而且后来顺治皇帝成为了佛教徒,也说明他在信仰领域践行他的本心。顺治皇帝从顺治十四年(1657年)开始接触佛教,并逐渐将其视为信仰,然而却也因为醉心佛教,差一点让他成为大清的和尚皇帝。
要说起顺治皇帝差一点儿成为和尚皇帝这件事儿,还得从他的一段爱情故事说起。事情源于他的妃子董鄂妃。顺治十三年(1656年),大臣鄂硕的女儿董鄂氏进宫,深得顺治的宠爱,同年先后册封为贤妃、皇贵妃,这种火箭般的晋升速度堪称绝无仅有。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董鄂氏晋升得这么快呢?答案是美貌加才学。一个女人凭借美貌得宠并不新鲜,如果再有才学,那简直就是“王炸”。董鄂氏恰恰就是这么个人。史料记载说她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通书法,自身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柔美。
最关键的是,董鄂氏是个德行端正的人,十分贤惠,这一点从她的第一个封号“贤妃”就可以看出;而且顺治皇帝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将她册封为皇贵妃,可见董鄂氏受宠是美貌加才学加人品的结果。
本来可以上演一出皇帝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好戏,但就是这么个皇帝可心的人儿,身体却十分柔弱,好不容易生个孩子,没过百天便夭折,这对董鄂氏是个巨大的打击。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顺治皇帝悲痛欲绝。(www.xing528.com)
董鄂妃的去世让顺治皇帝整天精神恍惚,加上推行的政策始终有阻力,顺治皇帝陷入苦闷中。也就在此时,他将精神寄托在佛法上,逐渐产生出家之念,甚至已经将头发剃光。但是在一位得道高僧的劝说下,最终打消了出家念头,但是他的心却已经遁入空门。
也许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顺治心灰意冷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皇帝因染上天花驾崩,遗诏宣布立8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同时继承皇位,改元康熙,是为清圣祖,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别看康熙即位时只有8岁,但他聪明勇敢又伶俐。四大辅政大臣资历深厚,其中鳌拜最为专权,本来他在四个辅政大臣中排名最后,但是作为满洲第一勇士,鳌拜逐渐展现出了一股凶悍之气。
这四大臣中,康熙六年(1667年)时首辅索尼病故,康熙亲政,但是一个多月后,鳌拜就擅自诛杀了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等于间接告诉康熙亲政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他这个满洲第一勇士手中。
当时鳌拜可谓是打遍朝廷无敌手,康熙也要对他礼让三分,但是康熙内心对鳌拜已经动了杀机,一出手便展现出不凡。他利用鳌拜进见的机会,突然命令侍卫将其拿下,不过念在鳌拜对大清还是忠心耿耿,所以只是拘禁了他,但鳌拜不久后便死在狱中。
另一位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和鳌拜穿一条裤子,也被治罪,由此康熙才真正实现亲政。康熙在朝廷内树立起了绝对权威,但是朝廷之外依旧有不服者,康熙亲政之后,面临的最大威胁便是三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