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南梁革命根据地,巩固陕甘边根据地的方针

建立南梁革命根据地,巩固陕甘边根据地的方针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议根据刘志丹提出的巩固和扩大陕甘边根据地的方针,决定以南梁为中心,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红二十六军南北策应,逐步把陇东、关中和陕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当时二路游击总指挥是杨琪,政委是高岗,我任二路游击队队委书记,后来我和张策留下来进行创建南梁根据地的工作。当时我们的方针是:先进行群众工作,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运动,再开辟根据地,建立工农政权。

建立南梁革命根据地,巩固陕甘边根据地的方针

1933年11月3日,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和陕甘边区特委在合水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根据刘志丹提出的巩固和扩大陕甘边根据地的方针,决定以南梁为中心,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按照“狡兔三窟”的设想,建立3路游击区:第一路陕北,以安定为中心;第二路陇东,以南梁为中心;第三路关中,以照金为中心。红二十六军南北策应,逐步把陇东、关中和陕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革命根据地。会议同时进行了红二十六军的组建工作,决定先编红四十二师,将照金、耀县、淳化旬邑等地区游击队和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编为红三团,红四团改称骑兵团。

我在莲花寺豹子沟把伤养好后,被留到南梁附近的二将川。当时二路游击总指挥是杨琪,政委是高岗,我任二路游击队队委书记,后来我和张策留下来进行创建南梁根据地的工作。当时我们的方针是:先进行群众工作,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运动,再开辟根据地,建立工农政权。在首先扫清阎家洼子、东华池、南梁堡民团赵老五和二将川地主武装的同时,挨家挨户地做宣传工作,发动群众配合游击队去分牛羊。这样提高了群众的觉悟,发展了二将川、白马庙川、南梁堡、豹子川、平定川、义正川、吴堡川等地的群众组织。吴岱峰、刘约三等去组织保安游击队,王子良去搞合水游击队,吴亚雄去建立安塞游击队,杨丕胜组织义勇军。

1934年春恢复成立了陕甘边区特委和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特委书记张秀山,我为革委会主席,白天章为副主席。

1934年3月间,敌人分兵8路“围剿”南梁苏区。红二十六军绕到外线作战取得西华池战斗等重大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过了1个多月,敌人又大举进攻,红军在五顷原子作战失利,敌人占领了南梁。但在红二十六军打了几个胜仗,并绕到敌后去进攻时,敌人被迫退出苏区。

1934年夏季以后,在主力红军帮助下陕甘边游击运动有很大发展。先后成立了保安、定边、庆北、合水、南区、富甘、安塞等游击队,约2700多人。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红二团(团长刘景范、政委胡彦英),下辖步兵营(营长强家珍)、保卫营(营长王宝珊);红一团(团长陈国栋、政委张仲良)。

1934年10月革命节,在荔园堡召开了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建立了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军委主席,我任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秘书长是蔡子伟,后是张文华。下设粮食、财政、经济、土地、肃反等委员会,附设放足、禁烟、禁赌委员会。相继建立了农会、贫农团、赤卫军、工会、青年、妇女、儿童等群众组织。边区党政军组织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令,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有明确的规定。成立了红军军政干部学校,刘志丹任校长,我任政委,吴岱峰任军事主任,马文瑞、蔡子伟等兼任教员,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各乡办起了列宁小学,发展教育,扫除文盲。发行了布印的货币,建立了集市贸易,稳定和繁荣了根据地的经济。

至此,陕甘边苏区已扩大到东至临镇,西界定边,南接耀县,北靠高桥川,宁条梁一带,建立了庆北、淳耀、富西、富甘、定边、西靖边、合水等7县革命委员会和赤安、安塞、华池等县苏维埃政府。9月下旬,关中第三游击区划为陕甘边南区,成立了南区党委和革委会,党委书记张邦英、革委会主席黄子文。

1934年冬季,敌人发动了对陕甘边的第二次“围剿”。这次“围剿”规模比较大,涉及范围也广,马鸿宾以10个团向陕甘边进攻。我们的反“围剿”战略部署是:放弃南梁到敌人后方去发展,在保安颗颗川、头道川一带创造新苏区。调骑兵团到韩城、宜川、白水、蒲城一带切断冯钦哉部的后路;红一团向正宁一带敌后进攻,并配合关中游击队坚持战斗;王宝珊带游击队向陇东发展;红二团向三边发展;红三团、义勇军北上陕北配合红八十四师打击高桂滋部。在这次战斗中南梁群众受到很大摧残,但总是和我们一起坚持战斗。

敌人进攻南梁时,我将刘景范的红二团调来。估计到敌人在南梁周围有埋伏,我们即迅速撤离。次日我们返回南梁探敌虚实,果然敌人在南梁有埋伏。敌人发现我们,就从两边夹击,使我们受到损失。我们便转移到洛河川。

陕甘边苏区实施的主要政策:

一、土地政策:

早在1932年我们就开始了土地分配,取得了一些经验,其主要内容有:

1.没收地主及富农出租部分的土地,地主参加劳动的可以分地。

2.分川地不分山地,因为山地很多没有人种,川地也是种一年休耕一年。

3.中心地区分土地,边沿地区不分,随着苏区的扩大,边沿区变成中心苏区后再分配土地。

4.田、青苗一齐分,因农民最需要的是青苗,如分田不分青苗就会降低农民积极性。

5.没收地主、富农的牛、羊分给雇农、贫农和缺牛羊的中农。

6.红军家属分好地,具有分地的优先权

7.阶级划分以主要生活资料的来源和剥削或被剥削的程度来决定。

8.争取与改造二流子参加生产。

二、财经粮食政策:

1.鼓励农民生产,发展农业,增加粮食。

2.成立牧场,养猪放羊。

3.粮食供应是保证军粮和民生的大事,边区政府建立了流动仓库,分散储藏,对群众不动员交粮,也不交“欢迎”粮,靠收买民粮供给军队。

4.财、粮来源主要是取之于豪绅地主,有计划的向敌人夺取。

5.成立集市,便利交易。在白马庙、荔园堡等地建立了集市,群众大感方便。

6.保护小商人,允许其来苏区做生意。

7.发行苏票,流通金融

三、军事政策:

1.自愿的兵役制,群众参加游击队后,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成排成连的编到红军里去。

2.在战斗动员上规定了各种条例,如少先队、赤卫队条例,动员方式是自愿的,武器是没收豪绅地主的。在军纪上也规定出新的条例。

3.在赤少队的基础上广泛的成立游击小组。(www.xing528.com)

4.奖励游击队买武器,买到新式武器则给特别奖励,收缴敌人的武器归自己使用。

5.成立军政干部学校,培养军政干部。

6.成立民间递步哨,帮助红军做情报工作。

7.对牺牲的战士和赤少队员付给埋葬费和抚恤金

四、对民团政策:

1.对靠近我们的民团则与之建立互不侵犯关系,如对罗连城、何子新等。

2.对极端反动的民团则坚决消灭,如赵老五、梁保定等。

3.对保持中立的民团教育争取,使其向我们靠拢。

五、对土匪政策:

1.有政治背景的土匪坚决彻底消灭。

2.为群众所痛恨无法争取的惯匪,如杨谋子之类也予彻底消灭。

3.此外的一些土匪则采取一切办法争取改造他们,如对郭宝珊、梁占奎、贾德功就是这样的。

六、各种社会政策:

1.对哥老会采取争取政策。苏区哥老会很多,他们大多讲义气,对我们有过不少帮助,并与我们有关系。对其中有反革命分子,则发动群众清除,不直接出面干涉。

2.对扇子会、红枪会、硬肚、软扇等会道门采取争取政策。苏区内这类组织相当多,他们虽然迷信但对统治阶级都有反抗性,在这一点上能争取和改造他们。

3.颁布并宣传禁烟、禁赌、放足等条例,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4.对红军家属、社会上的孤寡残疾,发动群众救济,政府也给想办法。

七、肃反政策:

1.对敌探和证据确凿的反革命分子实行镇压,如群众愿保,不杀亦无损于革命的,可保释感化。

2.对确有证据的反动豪绅地主采取杀掉的办法,或只向他们要粮索款并不杀掉。

3.对犯人区分主犯和从犯。

4.处决犯人经过群众大会决定,公开执行。

八、知识分子政策:

对政治上清楚的知识分子,一概相信并分配适当工作。

九、对白军俘虏政策:

对俘虏采取教育争取、改造使用政策,不随便杀掉。红二十六军的排、连长很多是从白军中来的。

十、文化教育政策:

主要是兴办列宁小学推动农村青少年教育。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到1935年初,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并肩作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都有很大发展,分别建成了大片的苏维埃区域。同时国民党又开始了对两块苏区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在此情势下,对两块苏区的党政军组织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已经十分必要。1935 年1月,经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巡视员黄翰建议,中共陕甘边区特委书记惠子俊、军委主席刘志丹等率红四十二师第二团北上,到陕北根据地赤源县看望了正在养伤的谢子长,就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块苏区党政军的统一领导机构,以及组织第二次反“围剿”等问题进行了研究。2月5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周家硷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陕北两块苏区的党政军组织。

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成立,标志着由陕甘边、陕北两块苏区构成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开始。在中共西北工委的领导下,陕甘边苏区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