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表的比较分析中,也有对H大学和D大学讲师占比进行了比较,根据H大学所承训项目课程表,其中共有38位教授专家前来讲座授课,其中8位来自外省高校,25位来自H大学本校,5位来自中小学,具体占比(见图3-8):
图3-8 H大学2017年项目讲师来源占比
图3-9 D大学2017年项目讲师来源占比
通过图3-8,3-9的数据对比可知,在D大学的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的项目中,来自中小学一线的与本校的培训讲师占比和与来自外省高校的培训讲师占比持平,在H大学项目中来自中小学的教师只有13.2%的占比,远低于三分之一,在该项目中H大学更多的安排了本校专家进行讲座授课,而外省高校的专家占比21%也低于《课标》所要求的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比例,可知在H大学本次培训中来自一线教学的中小学专家数量偏少。(www.xing528.com)
同时在当期测评中也有学员对讲师的要求,结果(见图3-10):
图3-10 学员需要的培训讲师
由图3-10可知,学员并不追求拥有高深学问的大儒,其参加培训最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有效教学,在访谈中学员也不断提及想要听更多一线名师的课,想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纯理论课程的学习不符学员实际,随堂访谈时,学员B说:“有些教学理论真的很好,如果在城市学校里一定会实行的很好,但是在农村学校派不上用场。”所以在培训中,培训讲师的选择应更多的贴切学员的选择,但是在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大目标的前提下,高校教师和专家的邀请也是必要的。关于培训队伍的有待完善,就目前我国的教师培训来讲,具体情况是各地承训单位每举行一次教师培训就会组织一次培训团队的建设,或许有这几年来熟悉的专家多次进行培训,更多的时候每年甚至是每次培训的队伍都不一样,所以谁来培训成为一个大问题。一般来说是由各大高校教科院全权承担,这些院校都有自己专门的教师培训团队,但经过一些变动,比如学校合并等,原本负责培训的队伍可能就会在变动中解散,一些承训单位会请专家学者,那么也就不能保证培训质量,因为临时聘请的专家学者具备的关于教师培训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不一定和该次培训的目标相符。所以这些承训单位,会在进行培训活动时有心无力,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低效培训。培训讲师虽能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传授给学员们,但效果甚微。如新课改内容对很多教师来讲是全新的,掌握全面的不多,当专家在讲授这方面内容时,若得不到学员的及时反馈,或是有实质内容的反馈,就会觉得学员是否是没在听,或是没听懂,更多时候会觉得学员没及时反思、思考,但专家也不能批评,导致的情况是,专家讲授付出了很大心血,但学员还是听不懂没消化的居多。培训专家所授课程不能被学员有效吸收,这也是培训团队缺乏的一种表现。
“国培计划”的培训是采用招标来确定的,通过筛选后有的中标单位本身负责国培的人数就少,只能临时聘请老师来培训,这些临时聘请的专家只负责课堂授课,很少课后指导,当一节课结束后,便急匆匆离开,学员们有疑惑却无处得到解答,这时问题的解决途径,主要是班级助理或是班长开个小型问题研讨会,或是干脆没得到解答,没有指导也就没有培训效果。聘请的专家常年从事高校相关工作,对中小学教学状况不了解,且培训结束后很少有专家会和学员联系,这就显得培训缺乏连续性,专家只负责教,却不负责教会,不能保障整个培训有效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