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期测评中学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见图3-1),学员更多的是选择了学科类知识。
图3-1 学员需要的培训内容
在课后访谈中也可知,教师D认为在本次培训中,更多的是针对语文、数学学科教师的培训内容,希望能有英语的学科内容,他谈到:“我来参加培训这么多天,授课专家大都是针对语文或者数学的,根本没有谈到英语,我感到培训对我所任学科教学没有什么帮助。”可知培训过程中出现了培训课程与参培学员专业不符的情况,反映了培训中授课内容针对性的不足。(www.xing528.com)
同时当期测评中还有对学员目前工作中课业任务的调查,具体占比统计(见图3-2):
图3-2 学员每周课业任务
由图3-2可知,学员的课业任务繁重,每周所带课业在16-20节课的教师占48%,每周5-10节课的教师仅有11%,所以可知在学员的心理压力较大,想要提升自我,尤其是提升自我学科的教学能力的心情很迫切。以H大学本次培训为例,培训课程针对性需要加强表现在多方面,如课程内容、参培学员、承办院系的学科特色等,可知培训所设课程与国培《课标》标准所要求的有一定偏差。学员自身有不易接受的内容,即与自身所教学科不相符的内容,在本项目的跟培中,学员都是新教师,对教学工作也是刚入手,在一些课程学习上接受能力不强,因为课程内容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产生针对性不强的情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一般承训单位,讨论培训课程设置时,都是越方便越好的态度,位自己,的需求,而聘请的外校专家,都会根据自己擅长领域进行课程设计,方便承训单位没注意学员课程设计针对性有待加强,这就忽略了参训学员主体,即培训主体。较少考虑内容与参训学员现状是否相符,导致有些内容对学员教学影响不大,有些地区教育相对发展缓慢,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素养不等,所以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据具体情况定。开设课程以理论性知识贯穿全程,就很难激起学员求知欲。国家颁布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中对设置(农村)地域特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课时量要求,在H大学的具体课程实施方案中,具有农村特色教育在整个培训课程里所占比重都未达到要求。从培训学习及活动来看,除教学专业知识、能力和理念外,会发现整个培训过程,较少涉及农村文化或其特色相关知识。在项目中的新教师的教学观及其应用的课上,来自城市教育局的专家讲授的内容中的案例就全都来自城市教学,并不是说专家故意都用城市学校的教学案例,而是他并没有农村教学的案例可以拿来用。主要是因为这些授课专家教授都是长期工作在城市,甚至于从来没有去过农村,他们所研究的也只是城市中小学教学内容,讲授更多的偏向于理论性,甚至于是学术研究,而参培教师一般在科研探究上需求并不大,偏向于城市化的课程,不符合农村教学现状,学员在学习之后不能为自己教学所用,专家授课内容与实际不符,内容与农村关系小,偏理论化内容过多,是忽略学员主体导致,过于偏理论性的内容,就会产生距离感,自然也就得不到参培教师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