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培计划”已经实施五年了,但是专业化水平仍然比较低,缺乏系统性,存在前期调研空洞、浮泛,重申报、轻落实,管理不到位、缺乏后续跟踪等问题,往往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为了完成任务而任务,弄得教师抱怨,学校牢骚,钱花了,而培训的实效性却大打折扣。“国培计划”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步加强整体规划,使其有条不紊、健康有序的发展,促使“统化。“国培计划”要走向系统化就必须关注“两头”,强化“国培计划”,应进走向系“中间”。所谓关注“两头”,就是对培训开始前和培训结束后要给予充分关注,在培训开始前,要与参训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意识到成人学习的特性和做好培训的需求调研,而且还要有效的反映在培训的内容和过程当中。在培训结束后,要强化后续的跟踪服务,多方举措,继续给参训教师提供帮助和支持。所谓“强化中间”就是要加强培训的过程监管,落实培训实效。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国培计划”向科学性与系统性方向发展。
1.注重培训需求调研,合理设计培训方案
越是扎根于教师内在需求的培训越有效,越是扎根于教师鲜活经验的培训越有效,越是扎根于教师实践反思的培训越有效。“国培计划”在培训理念上坚持按需施训的创新性变革使得“国培计划”明显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培训,不仅创新了教师培训的特色,而且还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培训质量。因此,按需施训这一理念在今后“国培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以及其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当中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有效的体现。基于需求的教师培训应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一是教师的实际需求。教师是教师培训的主体,教师培训应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按需培训。这样的培训才能激发教师学习的兴趣,让教师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当然,教师的实际需求可能是有教育价值的,也可能是没有教育价值的,因此,不能盲从于教师的实际需求,要有所鉴别和选择。二是时代的需求。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要掌握新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促使教育的信息化,所以,信息技术的掌握就应该转换成教师的培训需求。三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要求也应该转化为教师的培训需求。教师培训应从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以及社会的发展要求等几个方面去分析教师的应然需求和实然需求、长远需求和当下需求、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并从教师学习需求的多种情况来精心设计和实施,促使教师培训既能够帮助参训教师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能够引领参训教师可持续发展,促进参训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位参加“国培计划(2014)”——培训团队研修项目西北师范大学国培任务承担院校培训管理者班的学员谈到:“对培训学理知识的学习,促发我对培训过程中一种现象的思考,即为什么一线教师比一些高校教师,甚至是大牌教师更受欢迎?从需求的层次来看,需求有‘应然需求’和‘实然需求’之分。一线教师大都从实际出发,通过案例及经验之谈对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较为微观具体,针对的是学员的‘实然需求’,建立在学员‘最近发展区’之上,学员通过学习和研讨,有助于指导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和问题的解决,指向的是学员的当下需要,当然更受欢迎。而高校专家的培训内容大都指向‘应然需求’,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等提出的教师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具有目标规定性,较为宏观,指向的是学员的‘未来水平’,这就导致了学员对学习内容就不那么迫切性,自然高校专家就相对不那么受欢迎。高校专家是否受欢迎取决于‘未来水平’与学员‘最近发展区’的‘契合度’,如果这种‘契合度’低,自然就不如一线教师受欢迎了。一些专家在教育相对较发达的城市作教师培训时受欢迎,而同样的内容到中小城市或面向教师进行培训时却不那么受欢迎,也是因为‘未来水平’与培训对象‘最近发展区’的‘契合度’问题。因此,在培训中要加强对参训教师培训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尽量满足参训教师的普遍需求。”注重培训需求调研,强调按需施训,最终要体现在培训的方案上和培训的过程当中。所以,要以教师需求的充分了解和把握为基础,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并有效的融合在培训的各个环节当中。但是,培训方案制定出来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反馈给参训教师和培训专家,让他们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再有机的整合到培训方案当中,不断地进行完善,充分体现了教师培训的专业性。
2.遵循成人学习特性,切实提升培训质量
从成人学习理论中得知,成人学习与儿童学习存在很大差异,它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转化导向的学习,体验导向的学习,问题导向的学习,经验导向的学习,合作导向的学习,案例导向的学习和反思导向的学习。有效的教师培训要遵循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性来组织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培训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国培计划”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要遵循成人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满足参训教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培训方式上要注重启发诱导和合作学习,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也要符合参训教师时间较紧的实际情况,突出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性,真正使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促使所开展的培训成为参训教师适用、会用及应用的培训,提高培训实效,让培训真正造福中小学教育。因为参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培训资源,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参训教师这一资源,积极调动参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参训教师真正成为培训的参与者和学习者,以便在交流研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带着问题来,变换角色听,取得真经回。教师培训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使成人能真正的发生学习行为,即培训在于关注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关注教师在问题情境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关注教师如何看清问题,使问题清晰化,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研修对象,不同的研修要求,不同的研修目标,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运用专题讲座、现场学习、经验分享、日志反思等多种适合成人学习特性而又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同时增加网络研修和后期网络研修指导,使参训教师不光在集中培训的时间里处于共同研讨,相互学习的状态,而且在回到工作岗位以后也能将学习热情延续下去,从而真正的使培训不仅能够帮助参训教师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参训教师培训后行为的发生与改变,更好的发挥辐射带动的作用,扩大培训的效益及影响力。(www.xing528.com)
3.完善过程监管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国家级培训,“国培计划”的组织管理一定要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向制度化和标准化迈进。为保证“国培计划”落到实处,国家应建立和完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听证制度、意见征集与反馈制度,进一步提高“国培计划”规范化、透明化程度。而具体负责“国培计划”的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来加强对项目的过程监管与评估。从项目实施之初就对所有具体项目进行跟踪监测,研究设立项目评估的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不间断地采集数据、收集资料,将监测结果及时向项目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向培训机构作出反馈。对培训过程加强监管与评估不仅在于了解和把握培训的结果与效果,更在于不断调节和改进培训活动。“国培计划”承担院校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培训活动管理办法,对参训教师参与学习活动、出勤、产出的学习成果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并对日常的培训活动及时给予指导和监测,以此来落实培训实效,提高培训质量。具体管理过程可以实行“项目负责人与双班主任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由具体的学科负责人担任,而两位班主任一位负责行政性日常事务,另一位负责教学事务。在培训期间,项目负责人指导两位班主任的工作,并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与协调,两位班主任则遵循“相对分工,绝对合作”的宗旨,确保培训活动紧密衔接和有序开展。同时,应积极利用学员这一独特资源,充分调动学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员有效的融入到培训的管理当中。来自学员当中的管理人员,更切班级实际和学员需求,便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了管理实效。为缓解学员疲劳,增强学习效果,有条件的承训院校还可以在保证安全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开展一些别具特色的文体活动,活跃学习氛围,丰富业余生活,促进心灵沟通,增加培训活力。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活动,使刚性的规章制度与人性化的关怀很好的结合起来,保证了培训活动的有序运作和高效完成,真正使培训成为参训教师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4.注重多方举措,强化培训后期的跟踪指导
“国培计划”只是提供给参训教师短暂的学习机会,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真正改进尚需要培训前中后成果的探索实践,尚需培训前中后问题的碰撞解决,尚需培训前中后系统的追踪指导。“国培计划”要有序开展,走向系统化,需要培训前中后的有效配合和相互协作,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机制和有机的统一整体,即培训要基于培训对象的特性,在培训前注重需求调研,在培训中加强过程监管,在培训后强化后续指导。“国培计划”在评价体系上对传统的教师培训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非常注重训后的跟踪指导,并把训后的跟踪指导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在评价体系上表现出即时评价与后续评价纵向统一的新特点。训后跟踪指导是发现问题和改进培训策略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和促进参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国培计划”应继续保持和发扬自身的创新特色,加强训后的跟踪指导环节。针对培训前中后不同阶段,围绕培训学员、授课专家、项目组等不同对象,依托教学、科研、教研等形式,搭建电话、网络、实地等平台,联合承训单位、当地教育部门、学员所在单位等力量,建立科学化、系统化、个性化以及实效化的追踪指导机制,最大限度地助推“国培计划”的质量提升,确保“国培计划”的长效影响,真正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受益于“国培计划”,成长于“国培计划”。不仅如此,训后跟踪指导要有专人负责和专项经费作为条件保障。培训机构应成立“国培计划”项目跟踪指导工作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对每一个“国培计划”项目做出训后跟踪指导工作计划,并赋予相关教师明确的跟踪指导任务。与此同时,对每个“国培计划”项目做出训后跟踪指导专项用款计划,在培训经费预算中切割一块作为经费保障。如海南在制定“国培计划”时,预先作好训后跟踪方案,并留出训后跟踪的经费。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培计划”训后跟踪指导管理不到位和专项经费欠缺的问题,为训后跟踪指导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了培训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提升了培训质量,扩大了培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