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培计划:职教师培训实践探索

国培计划:职教师培训实践探索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严格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在保证培训承担主体多元化的前提下,进一步精选培训机构,以竞争促进资源盘活,以择优促进质量提升,以便在构建开放的现代化教师培训体系的前提下,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益,真正体现出“国”字号要求。3.由数量转向质量,进一步精简“国培计划”的培训项目“国培计划”实施之初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1年新增了“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国培计划:职教师培训实践探索

现在各行各业都存在培训倦怠的现象,虽然“国培计划”自实施以来就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但是“国培计划”实施到今天也出现了培训倦怠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这是因为随着“国培计划”的继续推进和不断深入,其规模越来越大,再加上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员重复参培、学员无法派出、培训效果不佳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等,这就致使很多教师对“国培计划”产生了厌倦心理,甚至是抵触情绪。因此,当“国培计划”实施到今天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们应当回过头来仔细的审视和反思,并对其进行休整和完善。“国培计划”要改变一哄而上的局面,需要减负增效,将其简约化和精细化,要由表层走向深入,由数量转向质量,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培训,促使“国培计划”更受一线教师的欢迎,消除他们的倦怠情绪,真正的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烙守“国培计划”核心宗旨,真正实现其理论价值

“国培计划”的有效实施对于推进教师培训理念的转变和模式的改革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地方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和培训管理的创新,对地区的教师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是,针对教师们对“国培计划”的倦怠心理,不得不对“国培计划”进行仔细的审视和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蓬勃健康的发展。对“国培计划”进行减负增效,首先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就是要清楚和明白“国培计划”应该做什么?如果对这一前提条件没有把握好,那么进行的改革必将是盲目的,结果注定是失败的。“国培计划”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其主要目的是为全国培养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国培计划”不能做成像省培、市培那样,要与“国”字号相符合,要体现出国家意志,要示范引领省、市、县的教师培训工作,始终烙守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宗旨。“国培计划”作为城乡协同、规模空前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其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倾斜、服务急需的宗旨应始终烙守不变。只有烙守“国培计划”的核心价值,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国培计划”进行改革与调整,才能充分有效的保证在达到“国培计划”宗旨的同时促使其又好又快的发展。

2.在保证承担主体多元化的前提下,进一步精选培训机构

“国培计划”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最初的一些试点院校发展到全国各地很多院校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在“国培计划”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保证了“国培计划”的有效运行和顺利实施。但是,目前承办“国培计划”项目的单位主要还是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为主。不可否认,大学在师资培训上有其他机构无法企及的独特优势,如知识优势、研究优势、文化氛围优势、课程设计与开发优势等。但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就已摆脱了单一依靠大学进行师资培训的局面。以德国为例,许多国有、私有企业、文化事业单位都担负着培训教师或提供教师培训场所的义务。同时,伴随着“国培计划”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深层次地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承担院校主要以师范院校为主,培训承担主体单一、有些承担院校资质较差,难以保证培训质量等。因此,今后在实施“国培计划”的过程当中,应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培计划”的招投标制,发扬“国培计划”的创新性变革,建立更加科学和严格的培训机构遴选机制。严格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在保证培训承担主体多元化的前提下,进一步精选培训机构,以竞争促进资源盘活,以择优促进质量提升,以便在构建开放的现代化教师培训体系的前提下,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益,真正体现出“国”字号要求。(www.xing528.com)

3.由数量转向质量,进一步精简“国培计划”的培训项目

“国培计划”实施之初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1年新增了“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其中,“示范性项目”分为集中培训项目和远程培训项目两大类,“中西部项目”包括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类项目,“幼师国培”包括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以及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三类项目。由此可以看出,“国培计划”的培训项目比较多,方式比较多样化,涉及的面也相当广泛,而且随着“国培计划”的不断深入其规模也越来越大。“国培计划”以项目的多样化、形式的多元化以及规模的扩大化来增加受益面积,扩大辐射范围,不仅取得了培训量上的突破,而且还提高了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从“国培计划”这些年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是太理想,只有“量”上的增加却没有“质”上的多大改变,只有资金投入的增加却很少有培训质量的提高,只有规模的扩大化却很少有效益的连带化,多年“国培计划”实施下来,逐渐累积了“身心倦怠”等一系列问题。

I老师在访谈中谈到:“远程培训模式的使用,带来了培训方法和理念的极大创新,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教师培训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但是,远程培训往往又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不切基层实际,站在理想主义的高度去设计和安排培训,使得培训效益大打折扣,很难保证培训的质量。例如,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由于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远程培训项目的实行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与限制,但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我们只好通知参加远程培训项目的老师星期六或者星期天到镇上的网吧进行集中培训,如果来不了就找人代替。由于条件的限制,又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再加上来回奔波,所以很多教师(当然,那些真想学习的除外)对远程培训并没有什么好感和兴趣,甚至有些教师怨声载道,敷衍了事,根本不学习,只是凑合完成培训任务而已。”

在访谈中,F老师也很有体会的谈到:“我的妻子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她去年参加了‘国培计划’都没有涉及。的远程培训项目,但她整个培训任务都是我替她完成的,她基本上甚至有时她戏称道:‘你不帮我完成学习任,我就不给你做饭。’可以说,国家在远程培训项目上的投入很大一部分流于形式造成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致使国培计划’的远程培训项目每年只有数量上的增加,却没有质量上的改变,培训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有鉴于此,“国培计划”在今后的推行和实施当中,要由表层走向深入,由数量转向质量,对其进行“减负”,去形式,重本质,看疗效。远程培训项目的规模需要控制,要在基于现实条件下进行裁剪,应是下面报需要哪些学科,多少人参培,即按需进行培训。同时,要评估远程培训的实际效果,最好将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此来引导更多的教师参与学习,提高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使国家的投入真正的能发挥作用,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不仅如此,还应该减少或停止面上的集中和置换研修项目,鼓励培训机构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开展跨年度培训项目,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建立协作伙伴关系,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总而言之,“国培计划”的培训项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透越好,“国培计划”可以基于实际将内容进行精简,项目更精细化,以便不浪费投入,白耗资源,确保在最小投入的前提下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