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隆安县基础设施改善三年见成效

隆安县基础设施改善三年见成效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隆安县城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县城居民虽然用上自来水和照明用电,但水电供应不稳定。1980年12月,广西大电网高压输电线路接入隆安县城,城区生产生活用电有了基本保障。同年起,县政府加强对县城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在原有4条主街道基础上延伸扩建,扩大城区规模。1999年9月26日,隆安右江大桥建成通车,解决了县城东西两岸交通不便的难题,为开辟县城右江东岸、构建“一江两岸”的发展框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隆安县基础设施改善三年见成效

改革开放初期,隆安县城基础设施十分落后。1978年县城只有6条狭小不平的街道,总长2796米;房屋多为砖木结构的低矮平房。县城居民虽然用上自来水和照明用电,但水电供应不稳定。

1979年至1983年,县政府新辟百货公司大楼至物资局印刷厂至城镇中学2条街道,总长1446米。1980年12月,广西大电网高压输电线路接入隆安县城,城区生产生活用电有了基本保障。1985年初,县政府投入20万元,在城南牛眠岭上建一容积1000立方米的高位水柜,并埋设400毫米口径的水泥预制管道1250米,缓解了城区夏季生产生活用水的紧张状态。同年起,县政府加强对县城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在原有4条主街道基础上延伸扩建,扩大城区规模。1986年8月,城厢35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供电。1987年7月,罗兴变电站至城厢35千伏线路联网投入运行,县城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得到根本性改观。1988年,长330米、宽25米的国泰街南端延伸街道工程竣工,使国泰街成为穿过城区连接国泰码头全长近1千米的宽敞笔直的主干道。国泰新街道两边兴建私人住宅楼52栋、单位楼房15栋。

1991年10月,隆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供电,进一步提高了县城供电质量。1992年至2000年,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开发建设城北火车站小区及一、二、三号街,隆南大道县城段城南开发区、城小小区、县政府后院商住区、县人民武装部临街商住区、新农贸市场及右江经济住宅区等。其中,贯通城北新区的蝶城路(黄金局至花宋村)路段长1千米、宽30米,成为当时县城最宽敞的主干道。1998年12月8日,途经县城的南宁至百色二级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南(圩)隆(安)线作为出入县城唯一公路的历史。1999年9月26日,隆安右江大桥建成通车,解决了县城东西两岸交通不便的难题,为开辟县城右江东岸、构建“一江两岸”的发展框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11月,县城新农贸市场主建筑——隆安商城建成投入使用。(www.xing528.com)

进入21世纪以来,隆安县通过“以地补路、以路带房、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式,进一步加快县城开发建设步伐,同时结合“南珠杯” 竞赛活动实施旧城改造、街道路面改造、排污排水管网改造以及亮化、绿化工程,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蝶城文化广场、县行政中心办公区、县宣传文化中心、商业步行街、隆南大道、城北新区、江滨路、江滨公园、金耀花园、蝶城上苑、金地华府以及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县城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县城楼房林立,街道宽敞,路灯明亮,绿树成荫,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分别于2005年、2008年、2011年获全区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特等奖。2002年7月,以那降水库为县城新水源的新水厂供水工程竣工投产,日供水能力2万吨,县城居民结束了长期饮用右江河水的历史。2006年1月,连接县城与南圩镇的隆南大道正式通车,南圩镇纳入了县城发展整体框架。是年,县城有街道45条,长21.26千米,道路面积50.71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000盏;建成区绿地面积207.8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0.57%。2008年4月,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配套工程——花周大桥建成通车,使隆安县城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成为了全县的交通枢纽。2009年起,隆安县实施市级审批的《隆安县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县城新区开发呈现东渐、南延的新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