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内空间室外化处理
现代购物方式要求商业空间既有能提供安全舒适的全天候购物的室内环境,又要求能营造一种开敞自由、轻松与休闲的气氛。“室内空间室外化”普遍的设计手法是在公共空间上加上玻璃顶或大面积采光窗,它一方面可以引入更多的室外自然光线和景观;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内外视觉交流、强化商业建筑与城市生活的沟通。此外,将自然界的绿化引入室内空间,或者将建筑外立面的装饰手法应用到商业建筑的室内界面上也是室内空间室外化的处理手法。“室内空间室外化”还表现在对轻松休闲的气氛和街道情趣的追求,即在商业公共空间或室内商业街中运用一些如座椅、阳伞、灯柱、凉棚、铺地、招牌等的室外设施来限定空间,以形成一种身处室外的宜人气氛,它吸引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可增加长时间购物过程中的舒适性感受。
(二)商业环境景观化、园林化
建筑环境景观化、园林化,其一表现在室内设计中的绿化、水体和小品的设计上。为了重现昔日城市广场的作用和生机,不仅室内绿化有花卉、绿篱、草坪和乔灌木的搭配,水体设计还大量运用露天广场中的喷泉、雕塑、水池、壁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营造商业建筑的核心空间。其次,采用立体绿化,充分利用建筑的屋顶、台阶、地下的空间进行景观设计,把建筑变成一个三维立体的花园。有的为求商品与环境的有机结合,而创造出特殊氛围的商业环境。如用人工创造出秋天野外的情景给人以时空、季节的联想;用自然的材料,如竹、木、砖等来中和机械美和工业化带来的窒息,使环境产生自然亲和力,给人们以喘息的空间。
(三)购物方式步行化
为了消除城市汽车交通和商业中心活动的冲突,以及人们对于购物、休息、娱乐、游览、交往一体化的要求,通过人车分离,把商业活动从汽车交通中分离出来,于是形成了步行街或步行区。这里,各类商业、文化、生活服务设施集中,还有供居民漫步休憩的绿地、儿童娱乐场、喷泉、水池及现代雕塑等。邻近安排停车场与各类公共交通站点,有的引进地铁或高架单轨列车,形成便捷的交通联系。成功的步行街常常成为城市的象征及其市民引以为荣的资本,在欧洲,人们常把步行街当作户外起居室。有的城市以特色命名的步行街作为其象征,如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上海南京路商业步行街,集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商业文化步行街,已经成为国内最具盛名的步行街之一。
步行街的设计要点包括:(www.xing528.com)
(1)步行街的尺度。在步行街的设计中,首先应考虑的是步行街的尺度与客流量的关系问题。适当的道路宽度、步行长度、可坐性以及空间形态的确定是体现“人性化”设计需要考虑的原则。有研究表明,持物的客人想要休息的步行距离为200~300m。关于人的行动空间尺度,有研究成果:①4m2/人:每位步行者可在各个方向自由活动。②2m2/人:对周围人持警戒态度。③1.5m2/人:步行者之间的逆流、冲突不可避免。
(2)步行街的可坐性。有学者研究过关于“坐”的问题,由于人们的心理状态不同,行为意愿也不同。独自坐、成组坐、面向街道坐、背向街道坐、阳光下坐、庇荫下坐……应有多种可能供人选择。应尽量扩大商业建筑空间的“可坐性”,将建筑构件及元素设计得有“可坐性”。
(3)步行空间的多样化形态。不同步行空间的形态对于引导人流、形成氛围有着不同的效果。①“城市中心广场”的“中心放射型”与“环行”相结合的空间布局把城市广场和商业购物的功能相结合,可以形成较大的城市景观。②“线性广场”的设计,赋予街道以广场的特性,强调人流的自由穿行和无方向运动,使步行街具有休闲、观赏的功能。③“多层玻璃拱廊式室内步行街”是建筑空间从“外向型”建筑布局转向按步行活动要求作“内向型”布局,既能满足人们全天候购物的需要,又能创造出阳光灿烂、绿树如荫的室外环境的特殊氛围。④“四季中庭”的向心性与场所感构成综合商业建筑的中心,其相对静态的休闲、观赏的功能与流动的商业人流和街道人流形成互补的力态的均衡,是商业建筑社会化的有效形式。
(四)公共空间社会化
历史上的公共开放空间街道和广场是城市社会活动的集中地。但是,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广场和街道渐渐成为交通空间。现代购物方式已成为集合多种社会关系的行为。为适应这种购物方式,商业建筑应具有相应的公共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庭院、柱廊、步行街(廊)等,它是商业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有效过渡。
商业建筑要引入城市生活,首先需要改变内向性特点,把内部公共空间向城市开放。其次,应处理好商业建筑公共空间与城市街道的衔接与转换,在城市与建筑之间架设视线交流的轨道。如有的设计把公共空间置于沿街一侧,形成“沿街中庭”或“单边步行街”,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如“纽约大都会时代广场”,是以大片玻璃幕墙向街道展示中庭空间的实例;巴尔的摩港口节日市场的公共平台、埃林百老汇中心的露天广场充当了“城市广场”的作用,成为吸引城市人流的魅力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