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绿色技术与人文内涵研究

商业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绿色技术与人文内涵研究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一体化设计,轨道交通与商业建筑以多种形式建立联系、组成空间连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中心,商业建筑为重心的城市新空间,达到轨道交通与商业建筑的双赢。水循环设计要求商业建筑场地要有涵养水分的能力。

商业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绿色技术与人文内涵研究

(一)商业建筑的选址与规划

1.商业定位、选址条件及原则

商业建筑在选址中,应深入进行前期调研,其商业定位应以所在区段缺失的商业内容为参考目标。商业地块及基地环境的选择,应考虑物流运输的可达性、交通基础设施、市政管网、电信网络等是否齐全,减少初期建设成本,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场地规划应合理利用地形,尽量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减少废土、废水等污染物,避免对原有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城市中心区商圈的商业聚集效应

很多的城市中心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各方面基础设施条件都比较完备齐全,消费者的认知程度较高,逐渐形成了中心区商圈,有些会成为吸引外来游客消费的城市景点。在商圈中的商业设施应在商品种类、档次、商业业态上有所区别,避免对消费者的争夺。一定的商圈范围内集中若干大型商业设施,相互可利用客源。新建商业建筑在商圈落户,会分享整个商圈的客流,具有品牌效应的商业建筑更能提升商圈的吸引力和知名度。这些商业设施应保持适度距离,避免过分集中造成的人流拥挤,使消费者产生回避心理。

3.商业空间与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等优势,而密集的人流正是商业建筑的立足之本。因此,轨道交通站点中的庞大人群蕴藏着商业建筑的巨大利益,使这一利益实现的建筑方法正是商业空间与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体化设计。通过一体化设计,轨道交通与商业建筑以多种形式建立联系、组成空间连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中心,商业建筑为重心的城市新空间,达到轨道交通与商业建筑的双赢。商业建筑规划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资源,在邻近的城市公共交通节点的人流方向上设置独立出入口,必要时可与之连接,以增加消费者接触商业建筑的机会与时间,增加商业效益。

在轨道交通站点与商业建筑一体化设计中,其空间形态与模式主要有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商业空间和一体化空间。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即包含乘车、候车、换乘、站厅、通道等交通属性空间,也可以按消费行为划分为消费区域和非消费区域;商业建筑空间,即包含购物、娱乐、餐饮等多功能服务的空间;过渡空间则是一体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公共空间的集合,过渡空间既可以作为建筑内部的功能空间,也可以作为交通组织的联系空间。

(二)商业建筑的绿色环境设计(www.xing528.com)

理想的商业建筑环境设计,不仅可以给消费者提供舒适的室外休闲环境,而且,环境中的树木绿化可以起到阻风、遮阳、导风、调节温湿度等作用。绿色环境设计包括:

1.绿化的选择

应多采用本土植物,尽量保持原生植被。在植物的配置上应注意乔木灌木相结合,不同种类相结合,达到四季有景的效果。

2.硬质铺地与绿化的搭配

商业建筑室外广场一般采用不透水的硬质铺装且面积较大,在心理上给人的感觉比较生硬,绿化和渗透地面有利于避免单调乏味并增加气候调节功能。硬质铺装既阻碍雨雪等降水渗透到地下,无法通过蒸发来调节温度与湿度,造成夏季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3.水环境

良好的水环境不宜过大过多,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如一些商业建筑在广场、中庭布置一些水池或喷泉,既可以提升景观空间效果、吸引人流,也可以很好地调节室内外热环境。水循环设计要求商业建筑场地要有涵养水分的能力。场地保水策略可分为“直接渗透”和“贮集渗透”两种,“直接渗透”是利用土壤的渗水性来保持水分;“贮集渗透”模仿了自然水体的模式,先将雨水集中,然后低速渗透。对于商业建筑来说,前者更加适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