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建筑现代化历程及绿色技术与人文内涵研究

现代建筑现代化历程及绿色技术与人文内涵研究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需要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变化是由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带来的,它们使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封建社会转变为市民社会,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因而要求传统建筑转变为现代建筑,要求现代建筑的功能产生满足现代生存方式多样化的效用。所以说,现代建筑与历史彻底决裂的决心,预示着现代建筑本质的缺憾性。

现代建筑现代化历程及绿色技术与人文内涵研究

现代建筑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为人类的栖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同时也承载着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

(一)现代建筑的工业技术本质

1.现代建筑的形式风格与工业技术

现代建筑师认为,以装饰为主的传统风格形式,从希腊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古典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到各种各样的折中式,都不应附着在现代主义的建筑之上,因为“装饰即罪恶”,必须把它们彻底抛弃。新建筑呼唤着非装饰性的新形式。但是这种新的形式从何而来?19世纪,探索现代建筑的先驱们正是为此而感到困扰。20世纪的现代建筑大师们从新建筑本身的结构、功能中找到了新形式的源泉,并且认为唯有从新建筑本身的空间、结构、功能中产生的形式,才是真实的、健康的、必然的形式。新的形式必然以表现空间、结构、功能的简单几何形体及其机械组合,必然以表现工业建筑材料的质感和色彩,以单一、冷漠、精确的方式显现出来。既然现代建筑的空间、结构、功能三个要素本质上源于现代技术,那么从这三个要素而来并表现着它们的形式,在本质上也同样源于工业技术。研究传统风格形式的建筑美学艺术哲学转变成了机器美学、工程美学,即技术美学。格罗皮乌斯说:“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

2.现代建筑的功能与工业技术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建筑的基本功能是对环境进行控制,成为环境气候的“过滤器”,制造出适于人生产、生活的“人工空间”。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建筑的基本功能是为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各种社会活动提供空间。人的需要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变化是由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商业革命带来的,它们使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封建社会转变为市民社会,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因而要求传统建筑转变为现代建筑,要求现代建筑的功能产生满足现代生存方式多样化的效用。现代建筑思想对功能(尤其是物质功能)的注重与强调,使在传统建筑中被忽视的功能要素凸显出来,回归到建筑首要目的的本位上,并提倡为大众服务等等,都是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的。在工业技术与建筑功能的关系上,技术不仅在于让人们的生产、生活多样化而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更重要的是,渗透于建筑的功能之中,使其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功效。彼得·柯林斯区分了建筑中的四种功能主义:比拟于生物;比拟于机械;比拟于烹调;比拟于语言。现代建筑思想中的功能无疑是比拟于机械的功能主义,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的这句话是技术功能主义最典型的宣言,他把从工业技术得到的教益归纳为三点:第一,一个明确规定的问题自然会找到它的解决办法;第二,因为所有的人都具有同样的生物组织,他们都具有同样的基本需要;第三,像机器一样,建筑必须成为一种适合于标准的通过竞争选拔出来的产品,而这种标准则必须由逻辑分析与实验来确定。既然建筑就是住人的机器,那么建筑的功能必然是机器的功能,也即是工业技术的功能。

3.现代建筑的结构与工业技术

在传统建筑中,技术作为手段通过“坚固”这一要素与建筑相关联。当现代工业技术以结构力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替代经验,以水泥、玻璃、钢材等工业建筑材料替代石、木、砖瓦这些传统自然材料,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铁结构、悬索结构等现代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石材砖木结构,以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和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替代传统手工营造,水、暖、电、消防空调电梯等各种技术设备的发明应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使得作为手段的技术显现出来,建造过程变成了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变成了工程科学管理的过程,结构变成了工业技术的集成。在反对传统建筑“为形式而形式”、以形式为目的的现代建筑师中,有人甚至要把结构当作建筑的目的,即要把技术当作目的,强调“忠实于结构来表现这些新材料”,申明钢和混凝土完美地代表着建筑的强度,是建筑的骨骼,玻璃闪烁的面纱,是骨骼外面的表皮。建筑要以结构来创造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形式,要书写钢与混凝土的诗篇。

上述三种关系,十分清楚地表明了现代建筑的工业技术本质,也确凿地证明了现代建筑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二)现代建筑观的缺陷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建筑观是具有时代性、反传统性的激进思想,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任何的建筑思潮都具有其历史时空的局限性,如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建筑思潮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曲折前进的,即使最优秀的建筑大师的思想也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也会被更能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新的建筑思想代替。所以,在肯定现代建筑观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反思它所固有的思想缺陷,这些缺陷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1.割裂了建筑与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脉络

人总是生活在传统和现实的环境之中,文化的传承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潜移默化地进行下去,而建筑作为文化和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之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但是,现代主义的建筑观坚决主张抛弃历史上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样式,认为它们是虚伪的、病态的、不健康的、保守的、落后的,只有放弃沉重的历史文化的包袱,割断历史与文脉,才能自由地进行建筑设计与创造。所以说,现代建筑与历史彻底决裂的决心,预示着现代建筑本质的缺憾性。

2.过分推崇机器化的工业生产方式,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性

现代建筑理论虽然为人类解决了一系列现实问题,譬如城市人口剧增,战后重建等。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对人类发展具有严重威胁的问题。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使得现代建筑观漠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仅把自然环境当作建筑的外在变量,建筑作为一种人工之物与自然之物相对立,人正是通过建筑的功能来与自然抗争。

3.过分强调理性化的设计原则,忽视了人的主要因素

建筑师过分地强调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缺乏对人文环境因素的考虑。特别是当现代主义成为国际主义后,进一步被浓厚的商业氛围取代,忽视人的因素。而由于社会多元化的形成,人们也越来越厌倦现代主义设计中简洁、充满理性的设计理念,人们期待设计中多元化的设计方向,如解构主义、地域主义、生态主义建筑的出现等。

4.建筑师过于关心解决建筑普遍适用的共性问题,而忽视了地域化中的个性问题

处于机器大生产高速发展的时代,建筑师就像解决技术问题一样试图通过总结得出一种普遍适用的“居住机器”来解决人类生存的需要。柯布西耶曾尝试说明现代建筑理论可以解决各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适用于任何环境之中,这虽为以后现代建筑的国际主义风格作了有力的理论推广和普及,但却忽视了建筑设计中的场所性和地域性的个性特色。

现代建筑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借助工业革命新材料、新工艺的机器化大生产,从而推进建筑的发展历程。使人们从数千年的传统建筑中解脱出来,享受着新建筑革命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但建筑的发展历程也是不断变化的,正如格罗皮乌斯在他的著作《全面建筑观》中所说:“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所以,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决定了现代建筑也必然经历由兴盛到衰败的整个过程。现代建筑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上述缺陷,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遭受后现代主义者的猛烈批判,甚至在30年前,詹克斯就宣称:现代建筑已经死亡了!但是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是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探索,由它派生而来的国际主义建筑、高技派建筑、新现代主义等,以及对它进行全面批判的后现代主义及其他流派的建筑都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指出它的缺陷,并不是要对它全盘否定,而是要更深入地理解它在世界建筑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从根本上讲,现代建筑的主要缺陷可以归结为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这两方面的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